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4,(1):42-43,62,F000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例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为(57.51±12.62)%、(50.19±9.27)%、(39.85±11.88)%和(32.37±9.56)%;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Geni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与斑块的不稳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和CD2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上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上PD-1和CD2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AP组和对照组相比,AMI组及UAP组CD4+、PD-1+双阳性细胞比例增高(P〈0.05),而CD4+,CD28+双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作为负调控因子的PD-1表达增强,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和疾病进展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 CD28-T细胞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亚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5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以同时冠脉造影正常11例胸痛综合症患者为对照.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CD4 CD28-T细胞和CD4 CD25 Treg占CD4 T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CD4 T细胞比例[(6.55±2.45)%]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4.01±4.92)%]和胸痛综合征组[(13.55±3.87)%](P<0.05),而CD4 CD28-/CD4 T细胞比例[(10.55±4.76)%]则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64±1.33)%]和胸痛综合征组[(2.75±1.55)%](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而CD4 CD28-T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可能使外周免疫耐受失去平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侵袭性、进展以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45例来自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CD4/CD8、CD4^+CD25^+、CD4^+CD25^+CTLA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分析比较,以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4)×10^9,(2.1±0.4)×10^9;(27.6±3.3)%,(32.9±5.8)%;1.02±0.26,1.31±0.42]。②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Treg及CD4^+CD25^+CTLA4^+ -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2±3.3)%,(8.4±2.5)%;(8.6±2.2)%,(2.1±0.8)%]。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分期之间上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组织中CD4^+CD25^+CTLA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1±4.4)%,(57.3±3.3)%)。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数量分布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以作为判断侵袭性、进展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COP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COPD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状态及Treg细胞在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和COPD稳定期患者各30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AECOPD组和COPD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9.52±0.95)%和(9.72±0.97)%均低于对照组(10.22±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P=0.093)。3组间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7,P=0.0),AECO.PD组(4.50±0.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5.22±0.64)%和对照组(5.61±0.67)%,而COPD稳定期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降低,存在免疫内环境的失衡,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携带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与HB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2.52±0.94)%,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5.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8.51±2.82)%,与健康对照组的(8.5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基因型C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6.42±2.36)%,较HBV基因型B型组的(7.64±2.87)%稍为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健康对照纽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0.54±0.51)%;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1.40±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与肺癌免l癌逃逸有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食道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9例食道癌患者,分为鳞癌组47例,腺癌组12例,另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食道癌初诊患者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为(10.33±5.72)%,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4.56±1.06)%(P〈0.01),而食道鳞癌组和食道腺癌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食道癌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可能是食道癌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常规组、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结果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6.15±1.21)%,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12.30±1.78)%。活动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5);TG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5)。常规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9.34±1.37)%,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1.49±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经过TGP辅助治疗后CD4+CD25+T细胞表达率显著提高。TGP治疗可能作用于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肝纤维化S分期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s1-s2期6例和s3-s4期7例;采用磁激活细胞分选法(MACS)提取13例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分别将CD4+CD25+CD127^low/-T细胞以不同比例与人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共培养5天,检测各组HSC的增殖及TGF—β1的分泌。结果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HSC之比,当健康对照组和S1-S2期组为1.5:1,S3-S4期组为2:1时,HSC的增殖速度和TGF—β1分泌量均在同组不同比例中达最高值。各组同比例之间,当比例为1.5:1时,健康对照组HSC的增殖速度显著高于s3~s4期组(P〈0.05);在比例为1:1—2:1范围内,s1-s2期组和s3~s4期组HSC的TGF—β1分泌量远高于同比例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T细胞可能通过自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双重调节,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参与了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6例缝康对照者外周血巾CD4+CD25+Treg的频率。结果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2.21±1.46)%,1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1.36±1.06)%,与6例健康对照组(9.86±1.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reg与CHB患者持续HBV感染密切相关,而是否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聚集,探讨其在肺癌患者体内调节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8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及1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是(10.5±1.6)%;外周血中和癌旁组织表达分别是(5.2±2.1)%和(3.6±1.2)%,癌组织明显高于外周血和癌旁组织(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5.2±2.1)%明显高于志愿者(1.8±1.2)%。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组织及外周血中高表达,促进了肿瘤的进一步恶化,在癌组织学分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肺腺癌表达阳性较高,可以作为肺癌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G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标记、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61例GD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的表型特征,并与30名GD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CD28-T细胞在GD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P〈0.01),并且呈现其百分率与该病的临床体征甲状腺肿大和突眼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成正相关;CD4+CD28-T细胞表面上调表达共刺激分子ICOS,活化诱导后分泌IFN-γ,呈现出Th1样功能特征。结论循环CD4+CD28-T细胞可能是参与GD自身免疫病理的自身免疫反应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比例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疾病进展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Ⅰ+Ⅱ期为(14.11±3.83)%,Ⅲ期为(20.54±4.25)%,Ⅳ期为(24.6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何苗  乔静巧  陈吉祥  马海珍  白海 《重庆医学》2015,(29):4033-403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在各种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贫血患者,其中巨幼细胞贫血(M A )25例,缺铁性贫血(ID A )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35例,3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的变化,比较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类贫血患者的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69.2±3.62)%、(38.7±3.56)%、(1.69±0.15)%],其中A A患者的CD4+/CD8+比值为0.94±0.5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2.9±2.35)%,其中A A患者的CD8+为(34.5±2.4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A患者CD55+和CD59+表达正常,大约40%的IDA和34%的AA患者CD55+和CD59+表达异常。结论3类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IDA患者可能是由缺铁引起。AA患者可能是由 T细胞功能亢进和CD55+、CD59+表达异常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以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9例(活动期36例,缓解期23例)及健康者30例外周血CD4+CD28-T细胞群的比例,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合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 示AIH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群的比例和TNF-α较健康者显著升高(均P<0.05),而缓解期患者CD4+CD28-T较健康者略有升高;同一患者活动期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外周血CD4+CD28-T细胞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初发患者和健康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正常者及健康者.提示AIH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群比例的异常和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可能参与了AIH疾病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32例ITP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ITP病人治疗前CD4^+CD25^+CD127^-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90±1.00),与治疗恢复期(7.36±1.46)及正常对照组(4.52±0.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恢复期病人CD4^+CD25^+CD127^-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TP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病人机体内CD4^+CD25^+CD127^-Treg细胞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CA性脑梗死,39例颈动脉正常脑梗死患者,32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数量。用B超检查以上人群颈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CA性脑梗死高于颈动脉正常脑梗死组;CA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颈动脉IMT增厚组。CA性脑梗死患者的CD4+CD28null细胞表达CD57和CD158h,其中以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表达最高。CD4+CD28null细胞随着脑梗死区体积增大表达增强。结论CA性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显著增加,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