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2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SLC12A3基因的突变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临床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的青少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对SLC12A3基因进行测序,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及高血浆肾素活性、高醛固酮水平。应用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针、钙镁片治疗后,患者乏力有所缓解,但是易反复。基因检测共发现3个SLC12A3基因的突变位点,均为错义突变:Thr163Met、Gly196Val、Arg871His。患者A存在杂合突变(Thr163Met、Arg871His),患者B存在纯合突变(Gly196Val)。结论SLC12A3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Gitelman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肝纤维化S分期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S1~S2期6例和S3~S4期7例;采用磁激活细胞分选法(MACS)提取13例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分别将CD4+CD25+CD127low/-T细胞以不同比例与人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stellate cell,HSC)共培养5天,检测各组HSC的增殖及TGF-β1的分泌。结果 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HSC之比,当健康对照组和S1~S2期组为1.5∶1,S3~S4期组为2∶1时,HSC的增殖速度和TGF-β1分泌量均在同组不同比例中达最高值。各组同比例之间,当比例为1.5∶1时,健康对照组HSC的增殖速度显著高于S3~S4期组(P<0.05);在比例为1∶1~2∶1范围内,S1~S2期组和S3~S4期组HSC的TGF-β1分泌量远高于同比例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D4+CD25+CD127low/-T细胞可能通过自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双重调节,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参与了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体外制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类病毒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莪术油处理类病毒细胞株,观察检测细胞数和相对荧光值(RLU),计算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临床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莪术油注射液,观察患者核酸转阴率、转阴时间、肺部影像学变化、退热时间、临床改善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体外实验,随着莪术油浓度增加,相对荧光值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值为0.26μg/ml;体内研究:试验组病例1粪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3 d转阴,病例2咳嗽症状明显缓解,观察肺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对照组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5、7 d。试验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莪术油体外对SARS-CoV-2类病毒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COVID-1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莪术油注射液可改善患者因SARS-CoV-2感染引起的咳嗽、促进SARS-CoV-2转阴及肺部病灶吸收,降低肺损伤,且未产生明显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 d、1、2、4、6、8周等不同时间点测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β-catenin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至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β-catenin的表达量与肝脏纤维化分期(S0~S4)呈正相关(rs=0.926,P〈0.001)。结论β-catenin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与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慢性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过程[1].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在肝纤维化中参与脂质过氧化损伤过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作为PPAR-γ配体之一,参与脂肪酸氧化过程[2-3].本研究通过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检测PPAR-γ和L-FABP的变化水平,以进一步明确肝纤维化中,脂质过氧化损伤相关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37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225例和对照组5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骨代谢指标,计算GNRI,测量骨密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GNRI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以logistic回归分析GNRI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估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女性比例、BMI、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白蛋白校正钙、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1NP)、GNRI、平均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和BMI后,GNRI水平仍与平均骨密度正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GNRI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负相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07,P<0.05)。与BMI、白蛋白和白蛋白校正钙比较,GNRI的AUC最大,男性为0.818,女性为0.849。GNRI预测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7.95和85.61,灵敏度分别为0.68和0.67,特异度分别为0.84和0.90。结论T2DM患者中,GNRI水平与骨密度显著相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GNRI可能是有效而简便的T2DM骨质疏松症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2、4、6、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MP-7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BMP-7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时BMP-7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1~2周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1周与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与4天比较显著升高(P<0.05)。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高峰(P<0.05)。6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4周下降(P<0.05)。8周较6周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MP-7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呈动态改变,在炎症早期表达减少,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表达增加,在肝纤维化后期表达减少,提示BMP-7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脏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2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冉分为6、12、24、36和48 h 5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ALF模型.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UCP2 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ALT、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变化.各实验组问数值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呈炎性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的ALF特征;模型组ALT、AST、MD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2.0)U/L,(82.3士16.9)U/L,(2.55±0.22)μmol/g],且造模24 h达高峰[(8346.7±1363.1)U/L,(9766.7±1274.1)U/L,(8.34±1.13)μmol/g;均P<0.05];UCP2蛋白和UCP2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D-Gal和LPS处理后6 h表达均硅著增加(P<0.05),24 h表达最强,且模型组相邻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ALF模型,大鼠ALF时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误诊情况。方法:取得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知情同意后,收集RTH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及其余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TRβ基因的3-10号外显子编码区并直接测序,分析家系成员误诊情况。结果:11名家族成员中共发现3名患者,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儿子、母亲TRβ第9外显子存在c.1234 A>G(p.A317T)错义突变,为杂合突变。先证者表现为心悸消瘦,先证者儿子表现为多动,先证者母亲症状不明显。先证者和其儿子因在外院被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行放射性碘治疗,需终身甲状腺激素替代,先证者母亲因症状隐匿未被误诊误治。结论:TRβ基因第9外显子c.1234 A>G突变是引起本家系RTH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不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