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AF脊柱复位固定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使用价值。方法用RF-Ⅲ(AF)脊柱复位固定器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无椎管压迫者7例;爆裂性骨折椎管压迫12例,chance骨折2例,骨折伴脱位1例;前者仅做AF复位固定韧带修补术,后者增用椎板减压骨块复位椎体外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X线片示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7例,恢复90%以上4例,无明显恢复1例。Cobb角由术前平均29(°12°~41)°矫正到术后平均约4(°0°~9)°;8例椎管压迫明显者术后CT复查椎管容积明显增大。Frankel分类A级病人感觉平面下降或部分恢复,运动,排便功能无改善;B-D级病人均有1~2级恢复。断棒1例,螺钉松动2例。椎体前缘高度丢失3例;Cobb角增加5°-8°。结论RF-Ⅲ(AF)系统脊柱复位固定器在脊柱纵轴上有撑开,压缩(前柱撑开)性能,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三维复位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内固定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 0 0 3年2月,采用AF系统治疗2 3例,疗效十分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7~4 8岁,平均36岁。损伤节段:T118例,T12 6例,L19例。骨折按赵定麟[1] 介绍的方法分类:屈曲压缩型11例,爆裂型10例,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2例。2 3例均属不稳定骨折。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8例,压砸伤3例。脊髓神经损伤按胥少汀等综合修正标准[2 \〗分级:A级2例,B级10例,C级6例,D级5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h~5d ,…  相似文献   

3.
撑开复位固定器(DRF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98年 4月起 ,我院采用国产脊柱撑开复位固定器 (DRF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2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6例 ,女4例。年龄 17~ 46岁 ,平均 32 1岁。损伤节段为T11~L2 ,其中T112例 ,T12 8例 ,L17例 ,L2 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 ,单纯压缩骨折 2例 ,爆裂骨折 10例 ,骨折脱位 8例。神经系统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 ,A级 3例 ,B级 5例 ,C级 7例 ,D级 5例。所有患者均行伤椎X线侧位摄片 ,并以伤椎为中心行CT扫描 ,以确定有无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 ,测量伤椎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的高度与…  相似文献   

4.
在胸腹段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治疗过程中,恢复脊柱正常力线和椎管通畅、牢固固定脊柱是首要问题。近年来作者采用国产Dick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并截瘫30例,经短期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0~57岁,平均35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6例,L1 13例,L2 4例,L3 3例,L41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直接砸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爆裂型8例(26%),压缩型10例(33%),骨折脱位型10例(33%),安全带型2例(7%)。神经功能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25例,B级3例,C级2例。本组24h内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前路减压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复位器辅助下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方法.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9例,女3例;年龄25 ~46岁,平均30.6岁;损伤部位:C4.5 1例,C5.6 6例,C6.7 5例;根据Allen分类,所有患者均为牵拉屈曲型,其中单侧绞锁7例,双侧绞锁5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4例,E级1例.均采用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减压TARP复位器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影像学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所有患者术后获6 ~ 36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无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植骨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骨性融合.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2例,E级5例. 结论 在TARP复位器的辅助下,单纯前路手术能有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绞锁,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2例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均为男性,年龄为21~56岁,平均34.8岁。损伤节段:T128例,L18例,L25例,L31例。神经功能Frankel A级3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10例。骨折按Denis分型,A型9例,B型1例,C型11例,D型1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根据骨折情况个体化运用撑开与压缩技术。随访时间为10~47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1例因操作方法不当而复位不良,其余21例术后畸形矫正满意,后凸畸形完全恢复。除Frankel A级3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外,其余神经损伤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个体化灵活运用椎弓根螺钉的撑开与压缩技术治疗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SF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SF手术治疗 4 3例胸腰段不稳定骨折 ,其中探查椎管 2 5例。结果 骨折接近解剖复位 ,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Frankel分极 )提高 1~ 2级 32例 ,提高 3级 1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提高 4 0 % ,Cobb角平均纠正2 2 5°。结论 SF内固定能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椎体高度 ,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严重腰椎骨折合并前方与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12例严重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18 ~52岁,平均31.3岁;主要损伤节段:L1 9例,L2 3例;骨折按AO分型均为C3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三维矫正与固定,并进行彻底的椎管前后减压、椎间及后路植骨融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7个月至5年3个月(平均2.6年)随访.手术时间为120~ 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为500 ~1200 mL,平均700 mL.椎体骨折及向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椎体均实现良好复位,8例Frankel A级术后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4例无明显恢复,4例B级患者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植骨面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严重的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向前方与侧方完全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可实现重度椎体骨折脱位的良好复位与固定,且同一入路可完成椎管前、后减压与植骨.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现将有随诊资料的 4 2例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18~ 5 5岁。手术距受伤时间 1~ 7d ,平均 3 8d。骨折按McAfee等分型〔1〕:不稳定爆裂型骨折27例 ,Chance骨折 6例 ,屈曲牵拉型损伤 4例 ,平移损伤 5例。损伤部位 :T115例 ,T12 17例 ,L116例 ,L2 4例。损伤原因 :砸伤 3例 ,摔伤 4例 ,高空坠落伤 13例 ,车祸伤 2 2例。入院时脊髓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类法评定 ,A级 6例 ,B级 6…  相似文献   

10.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9年5月,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38.2岁。均为外伤所致,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2例,横向挤压伤2例。AO分型:B1型12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2例。损伤部位:T10,111例,T11,122例,T12L15例,L1,28例,L2,32例,L3,44例,L4,5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8例,D级2例。术后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3.0~5.8h,平均3.7h;术中失血500~1800ml,平均860m1。Cobb角由术前20°~43°(32.6±3.7)°,恢复至术后7°~17°(13.7±2.4)°;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相邻正常椎体的(32%~78%)(41.0±11.6)%,恢复至术后84%~89%(87.6±2.3)%。5例FrankelA级患者,3例术后无恢复,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9例FrankelB级患者,5例恢复到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FrankelC级患者,5例恢复到D级,3例恢复至E级;2例FrankelD级患者恢复正常。植骨面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在恢复脊柱正常序列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9例,D级6例。骨折3例,爆裂骨折18例,骨折脱位8例,爆裂脱位6例。均进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使伤椎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ARRIF对28例胸腰段单个椎体的爆裂型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 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ARRIF的临床效果。结果 AR-RIF的手术时间较AF、Dick钉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未见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 ARRIF能很好地对胸腰段单个椎体的爆裂型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3.
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运用前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骨折脱位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8.2岁。下颈椎损伤严重程度SLIC评分6—9分,平均7.5分。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6例,D级2例。18例患者术后均摄颈椎x线片及行CT检查,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上对螺钉进行安全性评级。定期随访,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片了解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以ASIA脊髓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个月ASIA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8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7例,2级4例。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2例出现吞咽不适,经雾化吸入后,3周左右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脱出、神经血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导致的“三柱”损伤采用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效果,能恢复颈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路有限固定的前后路联合治疗陈旧性下颈椎交锁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18例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经三维CT检查16例有双侧关节突交锁,2例单侧关节突交锁;MRI检查发现,18例患者均有椎间盘损伤,其中2例为椎间盘突出,9例为椎间盘破裂,7例椎体骨折伴椎间盘破裂。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颈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落,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神经损伤无加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可以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颈髓压迫,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A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后路AF钉内固定装置间接减压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后侧入路,A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减压椎板植骨。结果:术后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3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AF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对椎管内干扰小、椎管扩大间接减压效果好、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手术时机以伤后1—2周间为佳。  相似文献   

17.
可活动的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肘部僵硬和肘部不稳定损伤的新方法 ,并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用可活动的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部创伤 30例 ,2 6例获完整随访。男 1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2 6岁 (16~ 6 8岁 ) ;左侧 12例 ,右侧 14例 ;主力侧 16例 ,非主力侧 10例 ;肘关节松解 16例 ,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后脱位 5例 ,Monteggia′s骨折脱位 3例 ,陈旧性肘后脱位 2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外固定架平均使用 8 5周。肘关节松解术 16例 :术前肘关节平均ROM(37 5± 0 8)°,术后 (96 5± 0 6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前Mayo肘关节评分 (6 9 5± 1 7)分 ,术后 (82 8± 1 6 )分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其余 10例 (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后脱位 5例、向后Monteggia′s骨折脱位 3例、陈旧性肘后脱位 2例 ) ,肘部ROM平均 95°;屈肘平均 117°,屈曲挛缩平均 2 2°;平均旋前76° ,旋后 75°。 9例经临床和X线检查证实获得了肘关节的同心圆性复位。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 84分 (4 9~ 96分 ) ,优 3例 ,良 4例 ,可 2例 ,差 1例 ;9例无痛或微痛 ,8例恢复了伤前工作。 5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 可活动的肘部外固定架可对关节面进行牵开 (使其分开 ) ,以允许间隔组织与肱骨或尺骨获得愈合 ;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创二三叠转盘卡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基于国人颈椎解剖生理及影像学数据,自创三叠转盘卡。采用转盘卡定位对6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2节段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实行颈椎侧块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19—77岁,平均45岁。均行颈椎CT、MRI检查,颈髓损伤2节段36例,颈髓损伤2节段以上30例。损伤类型:32例一侧关节突骨折伴脱位,16例双侧关节突骨折伴脱位,18例椎板骨折脱位。脊髓功能评价: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A级19例,B级16例,C级16例,D级15例;人院平均JOA评分5.92分。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颈椎完全复位65例,复位不完全1例。依据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改善率平均为62%;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以上;椎弓根螺钉植人准确度为97.2%。结论颈椎椎弓根三叠转盘卡,在术中应用准确、安全、便捷,置钉准确率高,有利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Kaneda器械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施行前路减压,Kaneda器械内固定的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按Frankel分级,除3例A级,2例B级截瘫无好转外,余均有2级以上的改善,术中胸膜破裂2例,无大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结论脊髓前方受压者前路手术能直视下去除压迫,截瘫恢复率高。Kaneda器械能立即机械性重建脊柱,患者可提早活动,植骨块不易移位,保证了脊柱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