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一期后路单切13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因素。方法分析2007-2012年4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同一组高年资医生做的后路经椎弓根途径行一期后路单切口360度减压椎体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的12个可能影响因素:手术顺序、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肿瘤血管丰度、切除椎体的部位、椎体切除的节段数、内固定节段数、椎弓根累计数、TPA入路的途径、钛网的类型等。观察其对手术时间和手术估计出血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手术顺序和患者年龄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4节段的内固定明显比〉4节段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少,2、4和6节段手术时间分别为(2854±0.22)、(4.11±1.25)和(6.42±4-1.25)h(P〈0.01),而2节段和4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供丰富的肿瘤组出血量[(4171.42±992.83)ml]明显较非血供丰富组术中出血量要大[(136707±706.72)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可撑开钛网[(1581.25±140997)ml]进行前柱重建比非可撑开钛网[(197083±1776.04)ml]的出血量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因素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论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包括手术顺序、患者年龄、内固定节段数,结果支持≤4节段的内固定。影响出血量的因素包括肿瘤血管丰度和钛网类型,应推荐应用可撑开钛网进行前柱重建。  相似文献   
2.
3.
巨大压疮处理棘手,单纯一侧肌皮瓣要么不够覆盖创面,要么供区不能直接缝合而需局部植皮手术,给供区留下受压后易再次发生压疮的危险。笔者对巨大骶尾部压疮采用带臀上动脉的双侧臀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创面,供区不用植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总结19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经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烁,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晨  黄亚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35-1736
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口显露范围对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达到适当的手术切口显露范围对于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1-2].临床常用的切口有3种,分别为后侧K-L入路,前侧的髂腹股沟及Pfrannsentiel入路,上述3种手术入路对骨折显露均有其局限性,不适用于大多类型的骨折,常需以上两种入路结合显露,探索适合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是骨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Stoppa入路最早在腹壁疝手术治疗应用,由此本命名为Stoppa术式,Hirvensalo引入骨盆骨折获得良好效果,后经Cole和Bolhofner改良后用于髋臼骨折治疗,同样显示其临床价值[3-4].本研究笔者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9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融合内固定;B组76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融合与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采用电视透视吞咽研究(videofluor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查评估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Odom评级及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椎体间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12.7%)出现邻近节段退变,B组19例(25%)出现临近节段退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前者术后吞咽困难和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方法:共收治高龄(年龄70~9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25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并发症22例(18.3%).髋关节功能优良97例,占80.8%.患肢短缩8例,平均短缩10 mm(7~14 mm),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3例,大腿近端疼痛5例,螺钉切出1例.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需重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肘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肘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3 ~51岁,中位数37岁.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ney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类,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合并骨盆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1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 ~180 min,中位数97 min;术中出血量150~600 mL,中位数35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中位数7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活动度123°±28°.均无肘关节再脱位、骨化性肌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肘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37侧,男9例,女24例.年龄61~77岁,中位数68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双侧4例.按照AO分型标准,A3型4侧、B2型6侧、B3型7侧、C1型7侧、C2型4侧、C3型9侧.掌倾角-55°~20°,中位数-8°;尺偏角5°~25°,中位数14°;24侧桡骨短缩>5 mm,29侧关节面移位、塌陷>2 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例3侧为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定其腕关节功能.结果:31例(35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31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3°~12°,中位数5°;尺偏角10°~27°,中位数19°;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8~1.1 cm,中位数0.9 cm.术后2例患者发生腕管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行神经探查术未发现桡神经卡压,予以对症处理,3个月后桡神经损伤症状完全消失.按照Dienst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9侧、良12侧、可4侧.结论: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闯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3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岁。观察患者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分别采用JOA评分和Odom评级方法对脊髓神经功能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9个月。术中出血量为70-120m1,平均(85.3±14.2)ml;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0±12.8)min。JOA评分由术前的8.72±2.36(5.0-13.0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4.72±1.66(11.5~17.0分)及术后1年15.65±1.03(13.5-17.0分)。术后1年,按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22例,良好7例,一般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术后3个月时为(0.34±0.13)mm(0.1—0.6mm),术后1年(0.39±0.15)mm(0.2±0.7mm)。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须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中操作简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