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胜国  梁勇  周瑞  张亚飞  李志超  徐为 《安徽医药》2019,23(12):2476-2479
目的探讨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57例(312条病肢)采用 1 470 nm环激光改良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评价手术的短期疗效。结果 257例 312条病肢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1.26±23.82)min,范围为 60~210 min。术后有 86条病肢出现并发症,且部分病肢出现 2种及以上的并发症,术后区域性皮下淤血、淤斑 18例 24条(7.7%,24/312)皮下条索状硬结伴疼痛 50例 56条(17.9%,56/312)下肢感觉异常 22例 24条(7.7%,24/312)血栓性浅静脉炎 12例 12条(3,.8%,12/ 312)切口感染 5例8条(2.6%,8/312)术后出现,皮肤灼伤 Ⅰ°5例5条(1.6%,5/312);术后3,d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2例(0.8%,2/ 257)。以,上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257例 312条病肢术后疗效满意,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随访 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 gene and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of interferon-α (IFN-α)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A total of 135 CHB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NP of PD-1.1 and PD-1.2 genes were exa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in these patients.Then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reatment was analyz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x2 test. Results Among the 135 patients, 33 (24.4%) achieved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here were 35, 77, and 23 patients with AA, AG, GG genotgpe of PD-1.1.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was achived in 5(14.3%), 25(32.5%) and 3(13.0%) among patients with AA,AG, GG genotypes of PD-1.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x2 = 6. 258, P =0. 044). The subjects with AG genotype showed higher response rate than those with AA or GG genotypes (x2 = 6. 246, P= 0. 012). However,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subjects with AA, AG or GG genotype of PD-1. 2 ( x2= 3.957, P= 0. 138).Conclusion SNP of PD-1.1 gene may be used as a marker to predict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reatment in Chinese CHB patients.  相似文献   
4.
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肿瘤易感性.研究表明,位于19p13.3位点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的突变是PJS发病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检测36例(16例具有家族史,20例散发患者)PJS患者STK11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突变情况,捕获新的突变位点.方法:采用PCR扩增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36例PJS患者STK11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突变情况,并与STK11基因的正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36例P J S患者中22例检测到STK1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其中3例患者携带同一个突变位点,余19例患者均携带单一突变位点.其余14例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未见突变位点.22例发生突变的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移码突变(其中2例移码突变位点已被SNP收录);17例患者发生错义突变(其中8例患者错义突变为终止密码子,此8例中4例突变已被SNP收录).所有突变的患者中共15例未被SNP及Clinwar基因库收录,未见相关报道,考虑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家族史组STK11基因突变率62.5%(10/16),散发组STK11基因突变率60.0%(12/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K11基因突变是PJS(无论家族史或散发患者)发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新发现的移码突变或错义突变可能是PJS患者发病的遗传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氰咪胍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纤维化相关指标的作用,探讨甲氰咪胍对NASH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6)、高脂饮食模型组(n=10)和甲氰咪胍治疗组(n=10),实验时间12周。生化法检测血清AST、ALT、ALP、TBIL、肝组织1℃,放免法检测HA,RT-PCR法检测TIMP-1、TIMP-2、MMP2、MMP13 mRNA的表达。病理切片检查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肝功改善,HA水平下降,TIMP-1、TIMP-2、MMP2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无降低。治疗组肝组织脂肪变改善,炎症减轻,Ⅰ型胶原沉积减少。结论甲氰咪胍具有一定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贴敷神阙穴和天枢穴联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GEP)在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给药时机。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300例,分3组,各100例。A组检查前1天晚上9点,行中药贴敷神阙穴和天枢穴,检查当天早上5~7点服完PGEP 139.12 g(2 000 ml);B组检查前1天晚上9点行中药贴敷神阙穴和天枢,检查当天上午10~12点服完相同剂量的PGEP;C组检查当天早上5点行中药贴敷神阙穴和天枢穴,早上5~7点服完相同剂量的PGEP。服药后4 h行结肠镜检查。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并对肠腔内气泡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肠道准备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A组的肠镜检查时间(7.25±0.60)min明显短于B组(9.10±0.80)min和C组(10.50±0.55)min;A组的BBPS评分(8.50±0.35)分明显高于B组(7.35±1.25)分和C组(6.65±1.30)分;A组的肠腔内气泡评分(0.25±0.15)分明显低于B组(0.75±0.65)分和C组(0.55±0.50)分;A组肠道准备接受率、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96.00%、93.00%)明显高于B组(85.00%、70.00%)和C组(90.00%、88.00%);A组的总体不良反应评分(1.45±0.04)分明显低于B组(1.75±0.55)分和C组(1.60±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前1天晚上9点大黄穴位贴敷联合检查当天早上5~7点口服PGEP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中药双甲五灵胶囊治疗慢性肝炎患者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变化及意义,并观察双甲五灵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双甲五灵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半年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以及TIMP1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甲五灵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转(P<0.01)。结论双甲五灵胶囊可使患者血清中TIMP1水平明显降低,用于防治肝纤维化有效。双甲五灵胶囊对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亚飞 《健康天地》2010,(12):64-65
亚健康并非一种疾病,我们不能把亚健康当成疾病来治疗,因此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成为了亚健康人群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医认为,可以采用中医药浴的方法治疗亚健康,而且效果也特别不错。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区的参照序列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通过GenBank获得100株来自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全基因序列,利用Pri me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取相同碱基或氨基酸位置相同碱基或氨基酸最多者作为参照碱基或氨基酸,最终获得参照序列,同时分析所有入选病毒株的基因及氨基酸变异情况;将参照序列与1918年(1918E)、1934年(1934E)流行株,2008年(2008V)、2009年(2009V)疫苗株以及欧亚猪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SWINE)和人禽流感H5N1流行株(H5N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基因变异、二硫键和活性中心分布、糖基化位点、抗原表位等特征。结果建立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参照序列,与参照株比较,所有分离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99.00%,核苷酸变异≥5株的位点有6个,氨基酸变异≥5株的位点有2个;该参照序列与相关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9.79%(2009V)、77.66%(2008V)、78.01%(1934E)、83.19%(1918E)、92.13%(SWINE)、81.91%(H5N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57%(2009V)、80.81%(2008V)、80.81%(1934E)、87.42%(1918E)、92.32%(SWINE)、84.22%(H5N1);二硫键和活性中心分布高度保守;2009C与2009V和1918E病毒株糖基化位点类似,与其他病毒株差异较大;抗原表位与2009V完全相同,而与2008V相比,已知存在的表位分别为3?1(B细胞表位)、2:1(Th细胞表位)和7:3(CTL细胞表位)。结论该参照序列可以作为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参照序列,成为分析基因变异或氨基酸变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子生物学性状及其金属蛋白酶(MMP)-2、MMP-9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atrigel人工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MTT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移动实验,研究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感染的体外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组)侵袭能力以及侵袭相关的黏附、移动能力的改变;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以评估感染对细胞激素合成、分泌能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2和MMP-9水平,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培养)数据间的差异,并用明胶酶谱进一步验证ELISA结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感染对细胞proMMP-2和pro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感染组细胞侵袭、黏附、移动以及激素合成、分泌能力较对照组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感染组细胞分泌MMP-2和MMP-9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MMP-2:t=4.186,P0.05;MMP-9:t=2.325,P0.05);RT-PCR结果显示感染组细胞proM-MP-2和proMMP-9 mRNA表达弱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roMMP-2:t=1.196,P0.05;proMMP-9:t=1.417,P0.05)。结论持续HCV感染的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MMP-2和MMP-9合成、分泌能力下降。持续感染HCV可抑制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包括侵袭能力和激素合成、分泌能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