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2.
卢王  郑万松  闻勤生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3-474,528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将物理诊断学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以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授课并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将这种新型模式广泛应用后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优良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达到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此外,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扩展网络信息化课程在远程教育之外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SD大鼠胰腺形态学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辐照组,各组再按取材时间分为14、24、48及72 h4个亚组(n=5),辐照组分别接受104、105、4×105脉冲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辐照后14、24、48及72 h观察胰腺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分别以生物化学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淀粉酶、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结果 辐照组大鼠光镜下可见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电镜下104、105脉冲组可见胰腺细胞轻度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及核内染色质边集;4 × 105脉冲组损伤更加明显,各组均以24和48 h损伤最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在辐照后14和24 h,辐照组血清淀粉酶降低(F=12.58、11.73,P<0.05),而内皮素含量升高(F =4.50、4.49,P<0.05),同时在辐照后各时间点NO含量均增高(F=17.51、41.72、19.98、32.64,P<0.05),随辐照剂量的增加,NO升高越明显.结论 高功率脉冲微波可引起大鼠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和胰腺细胞轻度损伤,损伤程度与辐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辐射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其机制可能与血清内皮素和N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血浆内皮素-1(ET-1)和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对照组空腹血浆ET-1和GLU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组,各组血浆ET-1和GLU水平依次升高。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腹水者。血浆ET-1和GLU水平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以及脾静脉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及GIU水平升高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同时在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沙必利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传递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小肠传递时间 (SBTT)的影响。方法 应用乳果糖氢气呼吸试验方法 (HBT)检测 18例便秘型IBS患者应用西沙必利前后SBTT的变化。结果 便秘型IBS患者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SBTT分别为 ( 10 9.5± 2 5 .4)min和( 83.8± 2 2 .5 )min (P <0 .0 1) ,应用西沙必利后 ,患者的SBTT缩短为 ( 86 .6± 2 7.9)min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西沙必利有明显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可用于便秘型IBS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豆浆灌胃对ANP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法诱导小鼠ANP模型.200只小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ANP组、生豆浆治疗组、熟豆浆治疗组和纯净水组.后4组又分制模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分析小鼠死亡率.结果 生豆浆组24 h、48 h和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 910±833)U/L、(2 798±634)U/L和(3 398±1 389)U/L;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3.13±0.34、2.35±0.19和2.22±0.21,较其他3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生豆浆组7 d内死亡2只,其他组死亡5~6只.结论 生豆浆灌胃可明显抑制ANP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炎症程度,降低死亡率.该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氰咪胍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纤维化相关指标的作用,探讨甲氰咪胍对NASH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6)、高脂饮食模型组(n=10)和甲氰咪胍治疗组(n=10),实验时间12周。生化法检测血清AST、ALT、ALP、TBIL、肝组织1℃,放免法检测HA,RT-PCR法检测TIMP-1、TIMP-2、MMP2、MMP13 mRNA的表达。病理切片检查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肝功改善,HA水平下降,TIMP-1、TIMP-2、MMP2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无降低。治疗组肝组织脂肪变改善,炎症减轻,Ⅰ型胶原沉积减少。结论甲氰咪胍具有一定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直视下,采用氩离子凝固器,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直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 s的时间对疣状胃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56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KCs)分离方法获取KCs的效果。方法参照Akira提供的方法进行以下改进:①前灌注液在体灌注,Ⅳ型胶原酶离体灌注消化;②Percoll分离液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③台盼蓝染色检测分离细胞的活度;④选择性贴壁法纯化获取的细胞;⑤吞墨实验、DAB染色及CD163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所分选细胞。结果肝脏KCs的获得量为(3±1.5)×105/g鼠肝,细胞活度>92%;光镜下细胞呈圆形,培养24 h后呈梭形或多角形;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DAB染色呈"煎蛋"样,荧光显微镜下>99%为KCs。结论改良的大鼠肝脏KCs分离方法较Akira法能够获取更高纯度的KCs,简捷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