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制备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常规的骨髓杂交瘤融合技术。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针对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特异性的克隆株 (编号 :Y6H8) ,且证实分泌的抗体属于针对于脂多糖免疫球蛋白IgG ,可用于玻片凝集法鉴定 0∶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结论 通过本实验证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菌株脂多糖存在其特异性成分 ,可用于该菌株的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不同家畜、家禽中的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家畜、家禽进行带菌状况调查。方法采集中国不同地区家畜、家禽咽拭子,肛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猪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最高为12.91%,其次为犬,携带率为9.80%,两者分离的致病性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73.50%和59.44%。而其他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较低,鸡、牛和羊分别为4.50%、2.78%和0.89%,且主要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分别占100%、94.44%和93.33%。结论首次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调查。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存在较大物种差异和地域性分布特征,猪、犬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而牛、羊、鸡、鸭等主要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于偶然宿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和噬菌体元件的携带情况及基因组结构特征。方法利用PHAST软件,对NCBI数据中18株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图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前噬菌体区域进行预测,并与参考噬菌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前噬菌体基因的分布及其基因组特征。结果 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前噬菌体携带率100%,共预测到141个前噬菌体区域,其中71个是具有完整噬菌体特征的前噬菌体,其余70个属于噬菌体元件。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LC20预测到的噬菌体区域最多,含有9个完整的前噬菌体和7个噬菌体元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LC20菌株染色体基因组大于其余菌株,且含有更多重组及SNP位点的原因。截取71个完整前噬菌体区域的序列信息,与112株NCBI公布的噬菌体基因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共分为两个大簇。预测的前噬菌体与已知噬菌体之间不存在共有的核心基因组。部分前噬菌体区域含有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具有基因组多样性,为噬菌体和宿主菌的协同进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对快速诊断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114例临床诊断为疑似手足口患儿(发病7 d内,年龄为0~5岁之间)和258例健康人群(2007年1月以后出生)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同时对疑似手足口患儿的咽拭子和肛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患儿和健康人血清中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84%和2.71%,对疑似手足口病人血清EV71的检出率(86.84%)高于荧光定量PCR检出率(82.46%)。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灵敏度较高,且可行性强,对诊断手足口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的发生,是国家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多检出于水体,海产品和水产品中;而从蟑螂体内检出霍乱弧菌尚未有报道。笔者于2010年12月份从蟑螂体内检出一株O1群霍乱弧菌,稻叶血清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近年来受到全球重视的一种肠道致病菌,它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家禽、家畜以及人类的疾病[1].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几种肠道致病菌之一.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和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证实有两次流行,造成500多人感染[2].本研究报道一起由O∶3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旨在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排菌规律及菌株病原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在腹泻患者粪便、家禽家畜粪便、苍蝇、肉食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分型及抗菌耐药性分型。并通过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检出的国内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份标本中共检出32株(分为17个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59%,其中O:3和O:9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4%,且耐药模式相同。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别携带ail、ystA、yadA、virF和all、ystA毒力基因的各占9.4%,只携带ystB基因的占21.8%,不携带以上任何基因的占59.4%。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3个生物型别,其中1A型为78.1%,3型为18.8%,2型为3.1%。本地区分离的2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相同,是我国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克隆系。结论徐州地区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和O:9血清型及由此引起的腹泻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9.
10.
逄波  冉陆  李迎慧  景怀琦 《疾病监测》2004,19(11):430-433
李斯特菌病是一种波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发食源性疾病,以病死率高、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