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顺德桂洲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支睾吸虫病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我国有23个省(市、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东省有62个县市流行,流行区人口约3000万,其中感染者300多万.顺德桂洲位于珠江三角洲,是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该区群众嗜食凉拌生鱼片和烫鱼片,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感染率高达54.6%,由其引起的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腹水等病例也比较多.我们在省科委的资助下,于1994年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按不同职业人群随机抽取农民、学生、干部、本地工人、外地工人进行粪检,了解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并对所在地坑塘内的鱼、螺中间宿主及狗、描、猪保虫宿主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2 方法 人群粪检采用小杯稀释法,阳性者询问病史;采集纹绍螺,长角涵螺解剖镜检;鱼类采用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狗、描、猪采用解剖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0年广东省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0起,其中未分级事件205起,一般事件20起,较大事件5起,无重大事件发生,发病人数为8219例,死亡22例。其中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为全国首起本地暴发疫情,发生的水污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为全国首次从饮用水中检测出诺如病毒。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73.04%(168/2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呈双高峰分布,4—5月和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分别占报告总起数的26.96%(62起)和18.26%(42起);传染病疫情占总起数的86.96%(200/230);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的事件数占总起数的63.91%(147/230),学生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3.21%(5195/8219)。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学校,提示要重视这些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伤后自救及治疗措施,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7年1-12月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4312例狂犬病暴露者,其中男性2225例(占总数的51.6%),女性2087例(占48.4%),男、女性剐比为1:0.94。暴露者的伤以上肢(2080例,占48.24%)、单处伤(2893例,占67.09%)和浅层伤(3247例,占75.30%)多见;I、II级暴露者1411例,占32.73%;18.51%的人在受伤后超过48h就诊;不正确处理伤口者736例,占17.07%;所有犬伤暴露者均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III级暴露者中有16.24%(471/2901)的人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异常反应率为4.04%。结论群众防治狂犬病意识有所提高,但狂犬病致病的危险因素仍存在,仍需加强对犬只的管理,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并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目前发现的所有来源的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方法 针对登革病毒3′端非编码区和基孔肯雅病毒结构蛋白E2-6K-E1区以及人体各类组织细胞中均能稳定表达的RNAse P基因,设计了3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1套能同时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及含有人类基因检测内参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对临床发热病人标本进行了应用评估。结果 该方法对检测体外转录合成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RNA的灵敏性可达最低每个反应10~100拷贝,对检测登革1型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灵敏性分别可达最低每个反应0.1 TCID50/mL和1 TCID50/mL。用20株登革病毒、4株基孔肯雅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盖塔病毒、辛德毕斯病毒各1株进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方法应用于189份发热病人血清标本检测,可准确地鉴定出其中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且所有血清标本均能被内参引物和探针有效地扩增和杂交。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且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多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人早期快速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也可用于蚊媒携带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高通量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预防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广东省CDC门诊VCT人群人口学信息及HIV抗体检测结果,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参加VCT者2 951人,检出HIV抗体阳性299例,阳性检出率为10.13%;女性检出率(13.8%)高于男性(9.1%)(P<0.01),外地人口检出率(14.0%)高于本地人口(4.1%)(P<0.01),离婚/丧偶者检出率(24.3%)高于已婚(10.0%)和未婚者(9.6%)(P<0.01);小学文化程度者、体力劳动者以及50岁及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次及以上检测(复诊)者检出率(38.6%)高于初次检测(初诊)者(2.4%)(P<0.01)。HIV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占65.55%。结论本次调查的VCT人群中以外地人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及复诊者为HIV感染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危人群特点,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采取干预措施,阻断HIV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特征,为预防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广东省CDC门诊寻求VCT服务的人群进行检测前咨询并填写个案登记表,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其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咨询检测者2951人,主要来自于广州市以外地区,初诊者多于复诊者,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已婚者居多;本科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较大;职业分布主要以干部职员为主,其次为商业服务人员;咨询检测原因依次为异性性接触、同性性接触、吸毒。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99人,检出率10.1%(χ2=61.27,P<0.01)。HIV检出率2008年高于2007年,2007、2008年高于2006年,HIV检出率逐年升高。结论广东省CDC门诊VCT高危人群相对集中,主要为青壮年男性,来自外市区,已婚者,受教育水平高,有一定社会地位,咨询的主要原因为异性性接触。VCT能早期发现HIV感染者,2005-2008年HIV阳性检出率逐年升高,建议加强VCT建设,根据人群特征制定防治措施,更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9年广东省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简称甲流和季流)突发事件及关联的传染病个案在应急和常态下监测质量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整理2009年广东省流感突发事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筛选出上述事件关联的传染病个案,对其监测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流感突发事件相关信息505起,其中甲流400起,报告发病3 196例;季流105起,报告发病4 414例。县级卫生部门获取甲流和季流事件相关信息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和2 d,进行初次报告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5和9.79 h,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和季流个案关联总缺失率分别为34.79%(1 112/3 196)和38.15%(1 684/4 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流和季流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描述的发病数与事件报告发病数不符率分别为3.86%(15/389)和11.11%(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流和季流事件结案不及时率分别为63.00%(252/400)和38.10%(4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流和季流事件个案填报错误率分别为4.46%(93/2 084)和17.03%(465/2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在应急状态下甲流突发事件的某些监测质量比常态下的季流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建立长效的培训、质控、评价和通报等管理机制,加强对基层卫生部门的培训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187例HIV阳性者的相关特征,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前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ex)门诊就诊的187例HIV抗体阳性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相关特征分析。结果187例HIV阳性者中男性123例,女性64例,男女性别比为1.9:1,平均年龄34.1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74.3%),职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占50.2%)。VCT的主要原因:身体不适占36.9%(69/187),配偶/性伴HIV阳性占21.4%(40/187),因体检发现HIV阳性前来进行HIV抗体确认的占12.3%(23/187))。临床诊断为AIDS的83例(占44.4%)。187例HIV抗体阳性者中有115例检测了CD4+/CD8+,CD4+计数最小为1个/μL,最多为1125个/μL,平均为230.69个/μL,63例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值为352.95个/μL,高于52例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值82.56个/μL(P〈0.05)。传播途径以性途径感染为主(占65.2%),其次为静脉吸毒途径感染(占29.4%)。结论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文化程度低及体力劳动者人群仍是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主体,提示重视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促使高危人群及时主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防止二代传播,有助于控制艾滋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年广东省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简称甲流和季流)突发事件及关联的传染病个案在应急和常态下监测质量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整理2009年广东省流感突发事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筛选出上述事件关联的传染病个案,对其监测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流感突发事件相关信息505起,其中甲流400起,报告发病3 196例;季流105起,报告发病4 414例。县级卫生部门获取甲流和季流事件相关信息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和2 d,进行初次报告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5和9.79 h,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和季流个案关联总缺失率分别为34.79%(1 112/3 196)和38.15%(1 684/4 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流和季流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描述的发病数与事件报告发病数不符率分别为3.86%(15/389)和11.11%(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流和季流事件结案不及时率分别为63.00%(252/400)和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