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cr abl融合基因绝大部分融合方式为b3a2或b2a2型。我们根据竞争性逆转录 酶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原理 ,设计和构建了该基因的竞争性参照物 ,并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竞争性RT PCR的产物进行分离分析 ,建立了对该基因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材料和方法1 细胞标本 K5 6 2细胞系 (含b3a2型融合基因 )和HL 6 0细胞系为本室冻存。含b2a2型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采自1例住院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患者。RiboMAXTM 体外转录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DNA专用试剂盒购自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重要性及各种营养素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10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PN组(n=42)和非PN组(n=64),比较两组患者在造血重建时间、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核黄素、谷氨酰胺、结构脂肪乳等营养素的作用。结果接受PN支持的42例患者中,包含接受核黄素的患者33例,谷氨酰胺24例,结构脂肪乳26例。PN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PN组(31.0%比51.6%,P=0.036),而两组的感染率(42.9%比46.9%,P=0.898)、GVHD发生率(21.4%比31.3%,P=0.2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9.5±9.8)U/L比(69.9±10.9)U/L,P=0.196]、粒系重建时间[(11.6±0.3)d比(12.3±0.3)d,P=0.187]及血小板重建时间[(14.1±0.9)d比(13.3±0.4)d,P=0.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黄素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7.3%,有低于无核黄素组(44.4%)和非PN组(51.6%)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谷氨酰胺组、无谷氨酰胺组和非PN组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感染率、GVHD发生率、ALT水平及造血重建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构脂肪乳组的ALT平均值为(38.7±4.9)U/L,有低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68.5±23.0)U/L]和非PN组[(69.9±10.9)U/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从合理的PN中获益。核黄素对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可能有益。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脏功能具有同样的安全性。谷氨酰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短疗程(30d)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行真菌一级预防,其中应用氟康唑134例,伊曲康唑58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结果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移植30、60、90、180d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5.2%、16.5%和6.9%、17.2%和8.7%、22.0%和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0、0.081、0.128、0.309),但移植后60d时P值明显较小。真菌感染发生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两药,但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19.0%vs2.2%,P=0.000)。结论短疗程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移植60d时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男,29岁.2008年5月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009年1月诊断为C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羟基脲及2疗程联合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于2009年4月接受无关供者HLA 5/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教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耐药性和病原分布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的检出率、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近3年的检出率19.32%,2008-2010年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与2009年、2009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9.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9.7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49.04%。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仍较好,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他两种真菌则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较敏感。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侵袭性真菌的发生,延缓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第三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allo-HSCT后发生难治性LOHC 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第三方骨髓来源MSC治疗.MSC以每次1×10^(6)/kg、每周1次输注,直至症状改善或连用4次无效停用.在MSC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应用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尿液标本中BK病毒(BKV)、JC病毒(JCV)、巨细胞病毒(CMV).结果①20例难治性LOHC患者中,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5(15~5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l例;HLA全相合移植4例,HLA不全相合移植16例.②MSC输注中位次数为3(2~8)次.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获得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90.0%.移植后中位随访397.5(39~937)d,13例存活、7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急性GVHD 1例、感染5例、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例.③MSC输注后第8周尿BKV-DNA及CMV-DNA拷贝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342.1×10^(8)拷贝/L对5.2×10^(8)拷贝/L,P=0.016;3170.0×10^(4)拷贝/L对0.2×10^(4)拷贝/L,P=0.006),而JCV-DNA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106).④未发生MSC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第三方骨髓来源MSC对allo-HSCT后难治性LOHC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抗解脲脲原体外膜多条带蛋白(M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能够用于解脲脲原体检测的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以体外表达的解脲脲原体外膜MB蛋白N端保守性序列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MB蛋白的抗体,ELISA检测免疫动物血清抗MB抗体滴度,并以小鼠抗体标记上转换发光体颗粒(UCP颗粒),制备能够检测解脲脲原体的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解脲脲原体多条带蛋白免疫动物血清抗MB的IgG抗体滴度均超过1∶25600,以此抗体为基础建立的解脲脲原体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够识别1~200μg/L的解脲脲原体MB抗原。结论:初步制备的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够检测解脲脲原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97例行异基因移植CML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伊马替尼组(27例)与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间造血重建时间、早期预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病(HVO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100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马替尼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9.6%(8/27)比8.6%(6/70),P=0.02],且死亡或放弃治疗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8.5%(5/27)比2.9%(2/70),P=0.02].结论 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CML异基因移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但对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例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