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5年—2011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200例ALL患者,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分型、BCR/ABL融合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sA减免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891d(3676 212d),复发55例,总复发率为27.5%。死亡82例,总病死率为41.0%。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及移植时非CR状态是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LL患者预后较差,allo-HSCT后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Ph染色体和移植时非CR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重要性及各种营养素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10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PN组(n=42)和非PN组(n=64),比较两组患者在造血重建时间、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核黄素、谷氨酰胺、结构脂肪乳等营养素的作用。结果接受PN支持的42例患者中,包含接受核黄素的患者33例,谷氨酰胺24例,结构脂肪乳26例。PN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PN组(31.0%比51.6%,P=0.036),而两组的感染率(42.9%比46.9%,P=0.898)、GVHD发生率(21.4%比31.3%,P=0.2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9.5±9.8)U/L比(69.9±10.9)U/L,P=0.196]、粒系重建时间[(11.6±0.3)d比(12.3±0.3)d,P=0.187]及血小板重建时间[(14.1±0.9)d比(13.3±0.4)d,P=0.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黄素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7.3%,有低于无核黄素组(44.4%)和非PN组(51.6%)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谷氨酰胺组、无谷氨酰胺组和非PN组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感染率、GVHD发生率、ALT水平及造血重建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构脂肪乳组的ALT平均值为(38.7±4.9)U/L,有低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68.5±23.0)U/L]和非PN组[(69.9±10.9)U/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从合理的PN中获益。核黄素对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可能有益。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脏功能具有同样的安全性。谷氨酰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97例行异基因移植CML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伊马替尼组(27例)与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间造血重建时间、早期预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病(HVO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100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马替尼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9.6%(8/27)比8.6%(6/70),P=0.02],且死亡或放弃治疗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8.5%(5/27)比2.9%(2/70),P=0.02].结论 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CML异基因移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但对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5年-2011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接受a110—HSCT的200例ALL患者,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分型、BCR/ABL融合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sA减免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891d(367~6212d),复发55例,总复发率为27.5%。死亡82例,总病死率为41.0%。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及移植时非CR状态是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LL患者预后较差,allo-HSCT后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Ph染色体和移植时非CR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短疗程(30d)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行真菌一级预防,其中应用氟康唑134例,伊曲康唑58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结果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移植30、60、90、180d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5.2%、16.5%和6.9%、17.2%和8.7%、22.0%和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0、0.081、0.128、0.309),但移植后60d时P值明显较小。真菌感染发生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两药,但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19.0%vs2.2%,P=0.000)。结论短疗程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移植60d时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最为常见的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之一,其发病率为6%~26%,死亡率高达60%,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1-3].因BO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BO的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BO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144例接受allo-HSCT并存活超过3个月的患者资料,统计LONIPC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49(103~2151)d,其中24例(16.7%)被诊断为LONIPC,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35(116~95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ONIPC的发生与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P=0.00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2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P=0.002)显著相关.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NIP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GVHD(OR=18.804,P=0.004)和CMV抗原血症(OR=14.376,P=0.000).结论 LONIPC是allo-HSCT晚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GVHD和CMV抗原血症是allo-HSCT后LONIP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男,29岁.2008年5月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009年1月诊断为C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羟基脲及2疗程联合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于2009年4月接受无关供者HLA 5/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相似文献   
9.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44例为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激活骨髓自体移植,观察移植后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移植后完全缓解(CR),移植后相关死亡、肿瘤复发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产产表现及毒副作用。选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一3、5年无病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移植前状态(CR与未CR),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