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技术在腹部双源CT胆囊癌辅助识别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一科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8例病理学检查诊断明确的胆囊癌,2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和29例正常胆囊(影像学检查胆囊正常)病人,均行腹部双源CT检查。随机选取101例作为训练组,29例作为验证组,15例作为测试组。首先,利用已标注的10409张腹部双源CT图像对Mask R-CNN模型进行学习,从而建立自动胆囊癌辅助识别系统。然后对验证组的2974张CT图像通过专业的医师对其进行判断识别,与Mask R-CNN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同交并比阈值(IoU)下的平均检测精度(AP)和平均召回率(AR)来对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计算机通过学习组不断迭代训练,Mask R-CNN的损失函数值收敛,诊断误差不断降低。在IoU为0.5时,Mask R-CNN的边界框和掩膜的AP分别为0.929和0.929,IoU为0.75时的边界框和掩膜AP分别为0.901和0.890,IoU为0.5:0.95时的边界框和掩膜AP分别为0.723和0.707,平均召回率分别为0.794和0.774,模型的性能良好。结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Mask R-CNN胆囊癌辅助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性能,可辅助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技巧,分析影响插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的小儿和成人ERCP操作各90例,统计其解剖相关数据、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IGF2 820A>G(rs680)和IGFBP3A-202C(rs285474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中国地区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404例及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健康体检人群424例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评估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及两基因多态性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结果:IGF2 820A>G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同时存在IGF2 820A>G和IGFBP3A-202C时,胃癌发病风险更高(OR, 2.47; 95% CI, 1.75–3.49)。结论:IGF2 820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IGF2 820A>G和IGFBP3A-202C在胃癌遗传易感性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叉头蛋白3(Foxp3)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Foxp3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6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Foxp3蛋白呈强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80.0%(52/65)和88.6%(39/44);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很弱,阳性表达率为20.0%(13/65)。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P值均<0.05),后3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ox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不相关(P值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01,P=0.023),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58,P=0.004)。结论胃癌病灶中的Foxp3蛋白可能成为术前判断胃癌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荷载氟尿嘧啶(5-Fu)的聚乳酸(PLLA)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5-FU-PLLA-CNTs),并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NK45)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以PLLA—CNTs为原料,采用超声乳化法荷载5.F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5-FU—PLLA—CNTs形态和结构;用紫外可见光光度仪测定不同时间5-FU.PLLA.CNTs的5-FU释放量及累计释放量,并绘制体外释放曲线;设计实验组(不同浓度的5-Fu—PuA—CNTs)及阳性(相应浓度的5-FU)和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5-Fu.PLLA-CNTs对MGC803和MNK45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FU—PuIA—CNTs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5-FU.PLLA.CNTs药物深层薄膜,薄膜载药率为(4.54±0.43)%,包封率(21.56±2.36)%。体外释放实验显示,5-FU-PLLA-CNTs在24h内释放率为23.9%,呈缓慢上升趋势,至31d体外累计释放率达85.3%。CCK8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Fu—PLLA.CNTs对两株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呈持续抑制状态。流式细胞仪显示,经1mg/孔5-Fu-PuJA。CNTs处理的实验组MGC803和MNK45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FU-PLLA-CNTs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对胃癌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作用,其最佳浓度为1mg/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胃吻合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例内镜治疗失败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开腹探查、切除胰肠吻合口,采用单层捆绑式胰管胃黏膜吻合术进行残胰消化道重建。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从胰肠吻合至诊断胰肠吻合口狭窄的时间分别为72、37 和21个月。3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37、210、120 min,出血量为 210、350、180 mL。术后未出现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23、58和15个月未再发作。结论 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病人,胰胃吻合术特别是单层捆绑式胰管胃黏膜吻合术是可考虑采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手术理念和策略。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为35例病人施行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对病例资料、术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160±53) min,术中出血(190±110)mL。肿瘤长径(46±18)m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32例(91.4%)病人达到R0切除,清扫淋巴结(30.0 ± 10.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4 ± 2.6)枚。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胰后切面的确定,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emo样激酶(NLK)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6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10例胆囊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取肿瘤组织和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取白手术标本切缘,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患者胆囊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NLK的表达。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多样本比较采用,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NLK阳性表达率为25.0%(9/36),胆囊癌组织中NLK呈强阳性表达,NLK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020,P〈0.05)。36例胆囊癌患者的配对标本中,有25例患者的标本中NLK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上调率为69.4%(25/3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LK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043,0.102,5.186,2.365,1.860,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X2=16.264,P〈0.05)。36例获得随访患者中,NLK阴性表达的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NLK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0.150,P〈0.05)。结论NLK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LK的高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东亚地区仍是全球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地区[1]。2011年中国城市和农村胃癌病死率分别为19.66/10万和22.09/10万,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2]。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胃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并无统一方式,日本倾向于术后辅助化疗采用单药治疗的方法,美国则采取术后同步放化疗(INT0116试验)[3]。近几年研究认为,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使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