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广义可加混合模型,分析婴幼儿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探讨广义可加混合模型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出生队列随访资料,通过R语言软件mgcv包拟合广义可加混合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819名,儿童体重的影响因素包括:月龄(F=516.17,P<0.001),出生体重(F=13.19,P<0.001),辅食添加频率得分(F=18.10,P<0.001),母亲产后体重(F=30.55,P<0.001),配方奶摄入量(F=11.28,P<0.001),月龄×配方奶摄入量(F=6.47,P<0.001),月龄×辅食添加频率得分(F=72.70,P<0.0001),月龄×睡眠总时长(F=2.63,P<0.05)。结论广义可加混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探测变量间的复杂关系,适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幼儿屈光发育的现状及围产期相关因素对幼儿屈光发育的影响,为婴幼儿视力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三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婴幼儿定期在社区医院进行视力筛查,并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对幼儿屈光发育的影响。结果幼儿屈光异常的类型均以单纯性散光为主,近视性屈光次之。通过广义估计方程的结果可知,母亲为初产妇(OR=1.631,P=0,003)、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OR=4.843,P=0.026)和幼儿低出生体重(OR=3.752,P=0.023)是幼儿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屈光异常的发生率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加强对婴幼儿屈光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重视围产期保健,对促进儿童视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撬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革新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等典型经验,已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阐释了杭州市率先全国开展以患者及医务人员为中心、以智慧医疗信息化为手段的公立医院"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框架设计与实践,重点分析了"最多跑一次"在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极大改善患者舒心就医体验以及增强医院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提出了完善医务人员院内业务系统、健全医院信息安全机制、助推医院综合改革等建议与展望,为各地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以及现代医院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体重滞留(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PPWR)的现状,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PPW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研究的样本为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产后1,3,6及8个月的PPWR资料;并进一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PPWR的影响因素。 结果:产妇PPWR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有34.6%的妇女在产后8个月恢复到孕前体重。由广义估计方程结果可知,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有孕期增重、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P<0.05),尚未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次和产后抑郁与PPWR有关(P>0.05)。结论:孕期增重是影响PPWR的重要因素。减少PPWR的关键在于监控孕期增重。重视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指导,加强对妇女产后1年内的体重管理,尤其是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产妇,有利于减小因PPWR带来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6.
增强人民获得感是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变革的落脚点和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医改的最终检验者,医务人员是医改的直接实施者,医患获得感是在政府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善治基准和检验标尺。通过系统综述获得感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辨析获得感、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阐释患者获得感和医务人员工作获得感的概念、构成要素,最后提出医患获得感的研究展望,供学界共同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医患信任是医患和谐的"黏合剂",探究医患信任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机制对于重塑医患和谐与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医患信任的概念内涵、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和述评,发现已有医患信任测评研究,缺乏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情境来构建医患信任,有待进一步探索医患制度信任、群际信任的形成机制与信任修复策略,从多元协同治理的视角提出新时代建设良性医患信任的本土化治理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为深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立意和理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10家县域医共体的52名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梳理出685条原始概念、57个概念、18个范畴和6个主范畴,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的主范畴主要包括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支持、组织管理、服务提供、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等6个方面。结论 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要设置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支持与组织管理指标,构建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与上下联动指标,设计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9.
绩效评价作为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落实及优化完善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阐释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评价对象、理论框架、评价指标3个方面,分析中医治未病服务相关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选择集支持性—能动性—结果性维度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凸显中医预防保健及防治结合服务类评价指标、尽快补充构建医疗联合体新型组织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建议,为科学建立符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律以及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医院院长大会”是我国知名医院院长的年度盛会,已成功举办11届。大会会名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吴阶平题写。大会宗旨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题写—弘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倡导科学务实和谐医患文化,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团队,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