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抑郁的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及作用路径。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内在长沙市开福区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前瞻性出 生队列。应用自制的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产妇及家庭的相关信息,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产 后1个月的抑郁情绪。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结果:共调查961例产妇,82例(8.2%) EPDS总分≥9。由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图可知影响因素对产后抑郁的作用路径、大小及相关关系;具体影响因素为母 亲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有无准备怀孕、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婴 儿出生体重、婴儿性别及患病就医。结论: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低,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应用于探 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分析产科分娩因素与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娩的489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245例和剖宫产组244例,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产科分娩因素(常见的分娩因素有年龄、BMI、产次、孕次、新生儿性别、孕期增加体重、分娩孕周、胎儿体重等)与产妇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结果 489例产妇有79例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6.16%,阴道分娩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为22.86%,高于剖宫产的9.43%,阴道分娩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的例数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经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新生儿性别、孕期增加体重对产妇产后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没有影响,BMI≥24 kg/m2、产次>2、怀孕次数>2、分娩孕周≥37周、胎儿体重≥4 kg为影响产妇产后早期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BMI、产次、孕次、分娩孕周以及胎儿体重对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有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应该建议产妇重视BMI指标、产次、孕次、分娩孕周和胎儿体重,孕期不要过分摄入营养造成胎儿过大,以降低产妇产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心理状态、体重指数及其增长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孕妇304例单胎足月的孕妇,测量其孕前心理状态、孕前产前体重指数(BMI)以及整个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产后抑郁.结果:①孕期焦虑、抑郁者产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孕期无焦虑或抑郁者;②超重和肥胖组孕妇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孕期增重在15~20kg组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最低的,孕期增重≥20kg后,随孕期增重的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增高.结论:孕期心理状态、体重指数及其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是影响产后抑郁的的重要因素,孕期焦虑、抑郁、超重和肥胖产妇、孕期增重过多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应将其作为心理护理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病及影响因素,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院190例妇女产后复查的病案资料,结合其产后6-8周临床表现,按照是否出现产后尿失禁分为两组,进一步分析产后尿失禁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90例妇女中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为12.11%,孕期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84%,产时年龄、孕周、产次、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尿失禁,是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生产、孕周长、产次孕次增加、经阴道分娩、出生体重偏大以及孕期尿失禁,可增加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后尿失禁的防治工作,改善女性盆底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后久坐行为对体重滞留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于海南农垦总医院孕产检并分娩的5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产后42 d、3、6、9和12个月的体重及产后久坐行为,将产后1年体重超过孕前体重5 kg者归为体重滞留组,其余归为无体重滞留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产后久坐行为与体重滞留的关系。结果  产后42 d、3、6、9和12个月的平均体重滞留值分别为(7.90±5.21)、(7.59±5.52)、(6.02±5.23)、(4.83±4.26)和(3.92±4.01)kg,产后1年有36.1%产妇出现体重滞留。产后1年的每日久坐时间<5 h、5~7 h和>7 h者分别为22.6%、39.6%和37.8%,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久坐时间分组的产后体重滞留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喂养方式、每日久坐时间是产妇发生产后体重滞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孕妇产后体重滞留状况不容乐观,久坐时间过长可明显增加其发生风险,应大力宣传产后减少久坐时间、适度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探究女性产后排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地区健康单胎、足月分娩的产妇为调查对象,在产后3 和12 个月时对产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膳食部分采用半定量膳食频率法,计算出产妇过去1 个月每日膳食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饮食、体重滞留等因素与产后排便情况的关系。结果产妇平均年龄(29.27±4.40)岁。产后3 和12 个月的排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12 个月时,排便≥7 次/ 周的产妇饮食与产后3 个月时对比,结果显示,蔬菜摄入量、总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 和12 个月不同排便情况的产妇体重滞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分娩、喂养方式的产妇排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产后排便情况与饮食相关;与产后体重滞留、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孕期管理及指导,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分娩的129例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110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孕周、孕产次、孕前BMI、分娩并发症及孕期体重变化等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产次、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孕期糖尿病、产次的增加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巨大儿发生与孕妇孕前高BMI、孕期增重、产次的增加、孕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应密切观察孕妇各孕期体重的变化,尤其是孕中晚期胎儿体重预测应根据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进行综合分析;应根据母婴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长沙市开福区3个街道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分娩的713例产妇,建立队列,于产后15 d内回顾性收集其孕期健康信息。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患病率为9.9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OR=0.632,P=0.020)、文化程度高(OR=0.276,P=0.033)、补叶酸(OR=0.248,P=0.050)、补铁(OR=0.272,P<0.001)及食用血制品(OR=0.588,P=0.044)是妊娠期贫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经产妇(OR=2.917,P=0.003)、孕前月经持续时间长(OR=1.335,P=0.041)、住房新装修(OR=3.690,P=0.045)及饮茶(OR=1.365,P=0.094)是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妇女妊娠期贫血的患病率处于中下水平。妊娠期贫血的发生与妇女的经济水平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孕产妇加强孕期营养及居室环境监测,少喝浓茶,改善铁的营养状况,可预防或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汉族妇女孕期体重增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14例孕产妇进行既往生育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的调查,同时进行血压、血糖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民族、不同体重指数(BMI)分组的孕期增重.结果 乌鲁木齐市孕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1.63±3.69)kg/m2;孕期增重(16.89±6.52)kg;不同BMI分组,维、汉族孕妇间孕期增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孕产妇产次、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isson相关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与年龄、孕次、产次和孕前BMI呈负相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乌鲁木齐市妇女孕期增重过多,维、汉民族孕妇孕期增重无差异,孕期增重与年龄、孕次、收缩压和孕前BMI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体重、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变化情况,探讨产后体重滞留与血清E2相关性,为产后恢复及远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产妇基本情况、体格指标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产后体内血清E2水平。使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剔除,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研究因素分组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ELISA检测产妇产后3个月体内血清E2水平均值为(16.75±8.50)pmol/L;(2)体重情况:孕前体重均值(57.59±8.50)kg、平均BMI为(21.74±3.07)kg/m2,产前体重均值(74.84±10.55)kg、平均BMI为(28.03±4.31)kg/m2,产后3、6、9、12个月平均体重滞留分别为(7.05±6.62)kg、(6.58±6.45)kg、(5.55±5.97)kg、(5.27±9.03)kg;(3)产后不同体重滞留组血清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5,P0.05),不同年龄组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3,P0.05)。结论产后3~12个月体重滞留情况随着时间推移有降低的趋势,但存在较高比例人群的滞留情况;孕前、孕期、产后体重均与血清E2水平存在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产妇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妊娠结局,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7);正常高值血压组、HDP组孕前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妊娠不良结局方面,除早产率略低于正常血压组外,羊水过少、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HDP组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孕期正常高值血压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亚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及过多的比例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亚组产妇,孕期体质量增加正常的比例低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与孕期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相关,合理干预妊娠期正常高值血压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年指南标准,调查中国人群低危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14个省市39家医院连续时间段分娩的孕产妇的112 485例资料中,选择无并发症、单胎、关键数据完整的28周后分娩的低危妊娠女性54 827例。分析产妇身高、孕前BMI、GWG等指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孕前平均BMI为21.3 kg/m2,孕前BMI在正常范围的女性比例为77.2%,低体重女性比例为12.9%,超重为9.0%,肥胖为0.8%。平均GWG为(14±5)kg,根据IOM的标准,GWG总达标率仅45%,未达标者26%,超标者29%。出生体重与孕产妇身高、孕前BMI和GW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国城市孕产妇的身高、孕前BMI不同于其他国家,GWG控制不理想。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孕期营养咨询策略对于降低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Our aim was to demonstrate what women reported being counselled about weight gain in pregnancy, their perceptions of inappropriate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and plans for weight gain in pregnanc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erceptions of prenatal attendees about inappropriate GWG was conducted at the prenatal clinic of a referral tertiary health facility in south western, Nigeria, between January 1, 2013 and June 30, 2013. Primary outcomes were the perceptions of women about risks involved with inappropriate weight gain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ho self-reported being counselled at all on GWG, and had the right knowledge of risk(s) involved with inappropriate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Results:

Of the 348 women who completed the survey, approximately four-fifths (82.8%) reported GWG being discussed at all by health care provider. Fewer women (29.3%) believed there were maternal risks with excess weight gain compared to inadequate weight gain (34.8%). With respect to perception of risks of inappropriate weight gain to infants, 23.65 and 18.4%, respectively, believed there were infant risks with excess and inadequate GWG. Overweight women [OR 0.39 (95% CI 0.16-0.98)] and those who received GWG information from more than one type of health care provider [OR 4.71 (95% CI 1.64-13.78)] had significant increased rate of correct knowledge of risks involved with inappropriate GWG.

Conclusion: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risks involved with inappropriate GWG by over half of respondents underscores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GWG in ou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前肥胖/超重女性的孕期管理模式及胎盘因子改变。方法 收集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的149例单胎孕妇。分为饮食指导组及常规产检组,取同期孕前BMI正常的590例孕妇作为对照,比较分娩结局,随后检测不同孕前BMI孕妇胎盘中补体C1q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6,CTRP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结果 饮食指导后的肥胖/超重孕妇的孕期增重、产后出血、难产率均显著降低,但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剖宫产率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前肥胖/超重孕妇胎盘中CTRP6及TNF-α的表达高于孕前BMI正常/低体质量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者CTRP6的表达升高。结论 孕期有效饮食控制可减少肥胖/超重孕妇孕期增重,但未能降低新生儿体质量,考虑孕前体质量对母儿影响更大。CTRP6可能参与孕前肥胖女性的脂肪炎性反应及血糖代谢,进而对子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敏  康菊芳  邱锦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6-1397
目的分析长沙市开福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疫情情况,了解大流行对肺炎的影响,为评估流感大流行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大流行期间开福区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按月份收集住院患者总数、肺炎病例数、重症肺炎病例数、因重症肺炎死亡数,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甲型H1N1流感与各类肺炎发病与死亡的月份直线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流感大流行在开福区历时10个月,流行主要集中在2009年9月~2010年1月的4个月时期内。全球大流行期间,开福区肺炎患者占住院患者的5.59%,重症肺炎病例占肺炎总数的4.49%,重症肺炎病死率为4.21%。甲型H1N1流感与肺炎、重症肺炎、因重症肺炎死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6、-0.338、0.505,仅前者存在统计学意义,后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开福区大流行期间肺炎百分比高于对照期间的肺炎百分比。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可能引起肺炎病例增加,但对重症肺炎及其死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