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在潮湿季节有病例增加的趋势[1].广州市近年来手足口病流行,并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2].本研究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索气象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3].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进行调查,寻找感染来源、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1日-5月25日感染病例进行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因素调查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某医院在两个多月内708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中有16例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表现一致,罹患率为2.3%;对手术相关因素调查发现,导致阳性结果主要为剖宫产手术前胎心监测使用的某批次耦合剂受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菌落总数104105 CFU/g;一次性使用医用粘贴敷料检出芽胞杆菌;该医院手术室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术前皮肤消毒,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原液对涂抹了污染耦合剂染有大肠埃希菌布片作用30s平均杀灭率为30.76%、聚维酮碘原液对涂抹了污染耦合剂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布片作用1min的平均杀灭率为55.55%;经停用某批次受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的耦合剂,加强无菌操作后未再出现类似病例。结论该院短期内发生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暴发事件,经加强耦合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快速控制了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纸币流通面广 ,被细菌污染严重 ,可能传播疾病。由于纸币不耐腐蚀、潮湿后易烂发霉 ,一直以来找不到理想、快捷、方便的消毒方法。珠海某公司生产的ESS型纸币消毒器的原理是在有效控制微波的热效应下用其电磁场效应 ,使细菌细胞液中有正负离子向两极做定向运动 ,破坏细菌细胞液中的正负离子浓度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起到杀菌的作用。为探讨影响其杀菌效果的有关因素 ,于 1 998年 4月~ 1 999年 2月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消毒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额定电压 2 2 0V、额定频率 5 0Hz ;额定输入功率 1 …  相似文献   
4.
1 甲型H1N1流感流行简介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首现墨西哥和美国。至今已知的最早确诊病例于2009年3月10日发生在墨西哥,美国最早的确诊病例于3月28日在加州发现。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美国和墨西哥确诊新型流感病例的报告作为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成员国通报。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1月我省首先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后,我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暴发,并在国内外迅速蔓延,直到2003年7月2日,全国疫情平息。2003年12月中旬。我省再次发生SARS疫情,并陆续出现4例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3-2004年SARS病例特征、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该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广东省新发SARS病例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4年6月,广东省共发生4例社区获得性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均未发现有同类病人接触史,也未出现续发病人,其中1例可能因接触果子狸感染,另两例发病前存在接触果子狸的可能,1例感染来源不详。与3例SARS病例相关的两处餐厅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6.3%(8/128),从经营果子狸的TDL酒店果子狸笼、厨房RT-PCR检测到SARS基因。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3.3%(46/1390),高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0/452)。发病后平均3d就诊,平均在发病后5.8d(4~7d)就被隔离,有3例是在发病后5~6d,有1例是在其发病后12d便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等现场控制。采取在广东省范围内禁食、杀灭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措施后,没有再出现SARS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SARS早期预警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关键,管理可疑的染疫动物是预防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最近研究揭示了致癌物中有的具有致突变性,致突变物中多数有致癌性。故应用一种敏感的、快速的检测方法来识别与人类有关的致突变物质,认识其潜在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了解在水体中六价铬的诱变性,我们选择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突变试验(即Ames试验),检测其诱变性及摸索其剂量——反应关系,提供修订地面水六价铬卫生标准的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广东省既往病毒性脑炎发病的本底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2012年6月,对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梅州、汕头市辖区内的所有县(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共141间医疗机构开展2009-2011年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情况回顾调查。结果调查的141间医疗机构有93间医疗机构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7 259例,死亡227例,总的病死率为3.13%。2009-2011年7个市发病率的中位数分别为4.89/10万、5.14/10万和4.75/10万。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病例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儿童,占57.60%(4 181/7 259),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57.12%(2 388/4 181)。死亡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6.21%(173/227)。208例为明确病原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87%(208/7 259);其中,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肠道病毒、EB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有春夏季流行高峰,高发人群及病死率高的人群均为15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全省设置哨点医院,重点开展1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脑炎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广东省提高应急准备与响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通过问卷对各级疾控机构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信息平台/流感网络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资源调度情况/流感病毒检测能力。2009年12月通过现场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对各级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响应情况进行快速评估。结果广东省共调查124家疾控中心,其中省级1家、市级21家、县(区)级102家。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70.2%(87/124)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本辖区流感大流行应对领导小组;77.4%(96/124)的疾控中心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库/组;98.4%(122/124)的疾控中心设置有专人负责与应急指挥部(中心)的信息联络工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均配置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消杀人员。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能力的比例分别为90.5%(19/21)、85.7%(18/21)和47.6%(10/21);县(区)级疾控中心仅66.7%(68/102)具有采集鼻咽拭子标本的能力,11.8%(12/102)具有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能力。省级、4.8%(1/21)的市级、13.7%(14/10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或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抗流感病毒药物储备。从2009年5月起,将18家市级疾控中心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18个市的19家医院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省财政安排资金给14家经济欠发达地级市的疾控中心装备了实验室装备1套;在全省组织举办甲型H1N1流感各类防控知识培训班4期。结论广东省各级疾控机构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前已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发生流感大流行后及时对薄弱部位如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及流感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保证了甲流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区1998~2001年流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地区流感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1年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3-7月,1998-2000年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毒株;2001年春季和夏季,B型流感和H1N1亚型流感先后在广东地区发生小流行。1998年和1999年分别从9例和1例流感患者鼻咽拭予中分离到H9N2流感毒株。结论 广东地区2002年将不会发生流感大规模流行;应加强流感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出现;指导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