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2月至1882年7月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调查家鸭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共收集到当地饲养的鸭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292份,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24株,阳性率为8.22%。经琼脂双扩散试验证实A/鸭/广东/248/82和A/鸭/广东/249/82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经血球凝集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证实这两株病毒的表面抗原为H_1N_4(Hsw_1Nav_4),经交叉血凝抑制试验鉴定这两株病毒的Hsw_1与A/Swine/Iowa/15/30以及A/New Jersey/8/76病毒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具有Hsw_1血凝素的流感病毒在我国尚未见报告。本文讨论了这两株病毒在流感病毒生态学中的意义和家鸭在人类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甲型H_1N_1流感毒株NA基因特征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对和分析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变异基因进化,同时分析糖基化位点.结果 2009年4-12月69株毒株NA基因16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3.41%(16/469);NA蛋白主要置换位点在V106I/H和N248D.毒株GD-801-2009(H1N1)和GD-1202-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选择性作用,而毒株GD-1-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负选择性作用.与毒株GD-1-2006(H5N1) NA基因比较,毒株GD-801-2009的NA基因插入Nt145-204,导致H1N1 NA蛋白增加第49~68位氨基酸(CNQSVITYENNTWVNQTYVN),其中包括4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广东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正向不同方向进化;新型甲型H1N1流感NA蛋白新增4个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5N1病毒在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在BSL-3实验室,测定H5N1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将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尸解标本,包括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标本研磨处理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根据标准曲线推算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载量。结果心、肝、肾、脑组织标本中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为阴性,在肺、脾组织标本中检测到H5N1病毒,病毒载量分别为10^6.3TCID50/ml和10^4.55TCID50/ml。结论除呼吸系统外,在脾组织中也存在H5N1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1998~2001年流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地区流感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1年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3-7月,1998-2000年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毒株;2001年春季和夏季,B型流感和H1N1亚型流感先后在广东地区发生小流行。1998年和1999年分别从9例和1例流感患者鼻咽拭予中分离到H9N2流感毒株。结论 广东地区2002年将不会发生流感大规模流行;应加强流感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出现;指导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能用当年标准血清进行鉴定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用交互血凝抑制试验对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1(血凝素重链区)基因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并分析结果。结果:发现两株从鸡胚分离到的甲3(H3N2)亚型“D”相毒株与2株从MDCK细胞分离到的“0”相毒株抗原性已明显不同;其中1999年分离的“D”相与“0”相2毒株的抗原比大于25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抗原决定簇A区和B区氨基酸位点相差分别为50%及35%;受体结合部位(RBS)有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左侧壁1个、前壁3个、右壁2个)。结论:人群中存在没有发生“0”相变异的甲(H3N2)亚型“D”相毒株,其抗原性与当前流行的“O”相变异株已明显不同,提示今后在鉴定甲3(H3N2)亚型毒株时,需根据毒株的来源和相特性选择适合的标准血清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人禽流感病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AIV)某些亚型的毒株感染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d,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2006年2月22号,广州市一家医院发现1名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和白细胞数降低等发热肺炎症状,3月3日因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 (流感 )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的易变性 ,目前尚无法完全加以控制。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甚至可以夺走人的生命。自 1997年香港报告H5N1禽流感可感染人后 ,更证实禽在流感大流行株的起源作用。为此 ,1998~2 0 0 0年广东省设立 8个流感监测市对禽 (鸡 )进行流感监测 ,分离鉴定禽类流感与人流感病毒 ,并进行H9N2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采集1 1 1 鸡咽拭子标本采集 各监测市对养鸡场或农贸市场的鸡采集鸡咽拭子 ,采集的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进行分子分型,并建立PFGE数据库。方法参照美国PulseNet的Lm PFGE分子分型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食物种类、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7株Lm分成41个PFGE型,型别较为分散;从鸡肉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37株),PFGE分型也最多(19个);冷藏和冷冻食品的分离率较高,其中有26株菌仅存在1-2个电泳条带的差异,相似度极高;韶关和惠州地区分离的Lm存在着地区特异性;随时间变迁,部分菌株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Lm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但部分菌株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型和B型流感病毒,探讨其在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优越性.方法 根据A型和B型流感病毒M基因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两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进行多重real-time PCR检测A型和B型流感病毒.将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免疫层析、传统RT-PCR进行比较,并对多重real-time PCR的特异性进行评估.并应用multiplex real-time PCR方法和常规的病毒分离方法对广东省流感样病例334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多重real-time PCR反应可以检测到A、B型流感病毒的最低病毒量分别为10-1和10-3TCID50/反应.该方法在对流感病毒株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株样品的检测中,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特异性为100%.该方法对334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经典检测方法(病毒分离鉴定结合血清学检测)的符合率达100%,且灵敏度明显高于病毒分离.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多重TaqMan MGB real-time PCR是一种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对于流感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006年2月下旬汕头市某小学暴发的一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方法采集患者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腺病毒、B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酸检测,对PCR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咽拭子标本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患者双份血清进行腺病毒中和实验和B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结果35份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用PCR扩增同时检测到了12份腺病毒(阳性率为34.3%)和15份B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2.9%),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序列分析表明腺病毒与江苏省2005年分离的毒株以及广东省2005年分离的3型腺病毒毒株的相似性高达98%,而B型流感病毒与孟斐斯分离到的B型流感病毒同源性高达99%。咽拭子标本用Hep-2细胞未分离到腺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病人双份血清的腺病毒中和试验显示抗体没有4倍增长,但腺病毒阳性者晚期血清抗体几何平均值为12.1,腺病毒阴性者即为1.4。而B型流感病毒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表明恢复期抗体比较急性期抗体有4倍或以上增长。结论该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但可能先前感染过腺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