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比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右心房黏液瘤患者共6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6例,年龄19~82岁,平均(53.6±13.4)岁,根据手术切口分组,45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胸骨组),16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微创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匹配,无院内死亡患者。两组平均心肺转流时间相似,但与胸骨组相比,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较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引流量较少,输血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153个月,随访率95.6%,1例患者随访期间非心源性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均安全有效,术后中远期复发率低,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生物瓣替换术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生物瓣替换手术病人抗凝治疗的随访,比较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的远期生存率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自2000年4月~2005年11月生物瓣替换手术成功出院病人220例,分为2组,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组148例(A组),不用华法林治疗组72例(B组),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抗凝病人65例,不抗凝治疗病人7例。术后通过信访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了解2组病人的预后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0.5~5.5年,随访202例,失访18例,随访率91.8%。服用华法林抗凝组(A组),随访到135例,其中死亡4例,均为突然死亡,其中明确脑出血的有3例,随访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脑溢血3例,中风5例,皮肤出血10例,血尿4例,发生短暂晕厥9例。服用阿司匹林组或不抗凝组(B组),随访到67例,死亡0例,消化道出血2例,中风2例,血尿1例,发生晕厥1例,皮肤紫癜0例。结论:生物瓣置换术后,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并不增加死亡率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冠脉搭桥手术术前、术后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高危因素、效果和风险。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冠脉搭桥手术1469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A组)375例,非糖尿病人(B组)10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情况:年龄,性别构成,既往史,冠脉病变程度,左室EF值;术中情况:术中合并瓣膜手术、室壁瘤切除和IABP使用情况,使用动脉桥和静脉桥数;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引流量,未输血率,监护室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死亡率,房颤发生率,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衰;围手术期情况:围手术期心梗,出血重新开胸止血,胸骨裂开重新清创缝合以及下肢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组(A组)IABP使用率,平均搭桥数平均引流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房颤,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中风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胸骨裂开重新固定率,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搭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细胞外基质(ECM)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68例进行研究,将68例患者按术前有无ESRD史,筛选出ESRD患者30例作为ESRD组(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无肾病史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详细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大隐静脉标本,以基因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阐明ESRD条件下CABG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除肾病相关数据外,其余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D组患者CABG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上调3倍以上的基因有16个,而表达下调3倍以上的基因则有3个;ESRD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较对照组升高(2.60±0.50 vs.0.70±0.16,1.80±0.40 vs.0.60±0.15,P<0.01),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活性较对照组降低(0.60±0.19 vs.2.20±0.30,0.90±0.28vs.2.40±0.70,P<0.05)。结论与ESRD相关的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严重影响CABG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平衡,并且这种平衡的打破,有促进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6.
外周血管径路是微创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介入诊疗的重要途径,手术后入路血管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制动时间及舒适度。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穿刺点压迫固定或切开皮肤缝合血管,术后长时间制动、血管潜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性差等缺点显而易见。血管闭合器的应用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法的缺点,但是不同血管闭合器有其自身特点和应用范围,甚至应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当前常用的几款血管闭合器资料以及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对常用血管闭合器的特点、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窦律(SR)与心房颤动(AF)两组患者肺静脉前庭(PVA)组织中T型钙离子通道(T-type calcium channel,TTCC)α1G、α1H亚基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术中获取各组患者(SR=34,AF=38)少量肺静脉前庭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各组α1G及α1H亚基的mRNA丰度相对定量(2-ΔΔCt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两种α1亚基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α1亚基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表达。结果与SR组相比,AF组患者的肺静脉前庭组织中TTCC的α1H亚基的mRNA表达丰度及亚基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α1G亚基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接近,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前一结论符合,并证实α1G、α1H亚基蛋白定位于心肌细胞膜表面。结论 AF组对比SR组,其T型钙通道α1H亚基表达显著增加,而α1G亚基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右胸小切口和经皮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31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ASD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男性90例,女性230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40±14)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右胸小切口组(右胸组)112例、经皮组(经皮组)198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经皮组和右胸组分别有189例和108例封堵顺利(95.5%和96.4%,P=0.837),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分别为2例和3例(1.0%和2.7%,P=0.35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经皮组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比率明显高于右胸组(76.8%和7.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右胸组(2.1±0.9天和3.8±1.6天,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右胸组(0和5.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TEE引导下ASD封堵手术安全,有效,相对于经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经皮ASD封堵手术创伤更小,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可作为ASD封堵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麻醉后,静滴心肌肽麻醉后静滴1mg·kg-1;对照组在麻醉、手术全程中给予极化液,观察肌钙蛋白(TnI)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组cTnI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试验组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心肌标本透射电镜检查,对照组心肌病变重于试验组。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注射用心肌肽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eartsting近端吻合装置和部分阻断法这2种近端吻合方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8.6±8.2)岁。根据近端吻合方式分为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组(HS组,n=86)和部分阻断组(PC组,n=172)。结果: 术后死亡2例(0.78%),HS组与PC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脑卒中7例(2.13%),HS组1例,PC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可减少主动脉操作,对于高危患者应用此装置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