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登巴赫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登巴赫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外科姜胜利,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鲁登巴赫氏(Lutembacher)综合征为少见的心血管病,其发生率占二尖瓣狭窄的0.6%~0.7%,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4%,女性多见。1980年以来,我科共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胸腔镜三尖瓣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重点比较患者接受全胸腔镜及开胸三尖瓣手术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前来我院手术的88例三尖瓣疾病患者[男53例,年龄(49 ± 19)岁,左室射血分数(63 ± 6)%],其中56例患者接受全胸腔镜手术(三尖瓣成形术50例),3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全部患者均接受单纯单瓣膜手术。我们将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指标,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等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全身炎症反应于术后第2日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减少。腔镜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 结论 与传统开胸三尖瓣手术相比,全胸腔镜三尖瓣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51例合并小左心室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男性7例,女性44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岁.病程5~49年,平均(18±9)年.患者病变以重度二尖瓣狭窄为主.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6例,左心房折叠术4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3.9%),1例因不能脱离辅助循环死亡,1例于术后10 d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血量14例(27.5%),多器官功能不全11例,频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 d)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36.5±3.2)mm,术后(38.6±5.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术前(45.9±3.8)ml/m2,术后(48.2±7.4)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射血分数为48.6%±6.7%和52.8%±8.3%,缩短分数为25.5%±3.3%和2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早期一般不会立即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 210例,CCABG 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 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 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W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W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5.
介入性治疗所致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四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外科姜胜利,朱朗标,王冬青1992年8月至1994年1月间,我科先后收治4例因介入性治疗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均经急诊手术治疗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性,36岁。因先天性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行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术,置入三腔血透管,选用BM25型(美国百特公司)血液滤过系统进行床旁CVVH。置换液以前稀释法输入,2000—4000ml/h,血流量150—300ml/min。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结果 人均CVVH时间为59.3h;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下降明显(P〈0.05);所有患者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发现出血或栓塞等并发症。26例患者中治愈18例;2例转为门诊间隙性透析,等待肾脏移植;死亡6例。结论CVVH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方便和有效的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7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5例。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复发2例。结论 心脏肿瘤以心房粘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心脏恶性肿瘤诊治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66.8±76.4岁,16例行CABG+二尖瓣置换术,30例行CABG+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例二尖瓣成形+CABG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45例均治愈出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7d患者左室内径从51.8±10.4mm降至46.8±8.1mm(P<0.01),左室射血分数(54.3%±10.1%)与术前(53.4%±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早期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疾病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术后左室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男79例,女47例,年龄13~81(52±13)岁,病程0.3~42(18±12)年.患者病变均以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行二尖瓣置换术27例,二尖瓣成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1例,双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置换+二尖瓣成形术10例,同期行Bentall手术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8例,左心房折叠术62例.结果 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3.17%.2例死于继发于低心排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室颤动.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6例(36.5%),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20.6%),低心排血量14例(11.1%).术前、术后早期(7~14 d)及术后随访(6~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术后左心室呈进行性缩小,左室舒张末直径(LNEDD)术前为(77±6)mm,术后分别为(63±12)mm(7~14 d)和(58±10)mm(6~12个月)(P<0.01),但6~12个月左心窒形态大多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内径缩短率(LVFS)在术后早期降低,于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低于正常.LVEF术前为49%±12%,术后分别为42%±9%(7~14 d),51%±7%(6~12个月)(P<0.01).LNFS术前28%±7%,术后25%±4%(7~14 d),29%±5%(6~12个月)(P<0.05).结论 巨大左心室危重心脏瓣膜病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加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