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辉  陈静波 《海南医学》2006,17(10):16-1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方法 将90例AP患者分为轻症组(MAP)和重症组(SAP),分析发病48小时内采集的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 SAP组的PaCO2、PaO2、HCO3-明显低于MAP组(P<0.05),pH和阴离子间隙(AG)两组无显著差异.在酸碱代谢方面,以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依次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钙为主,尤其是SAP患者更加明显(P<0.05).结论 AP患者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可能在ARDS、MODS发生前即已存在,低氧血症可能是一种早期的MODS信号,通过进行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20 例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全动脉弓置换+支架象 鼻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选择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其中采用孙氏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的 患者有 10 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成形的患者有 5 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的患者有 3 例),孙氏手术+主动脉根部替换 术(Bentall术)的患者有3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的患者有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有3例。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管造影检查对胸腔主动脉塑性及假腔的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248.11 ± 69.8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为(38.13 ± 10.49)min;手术成功 18 例,成功 率为 90 %,手术死亡 2 例,死亡率为 10 %;患者术后 3 个月后复查显示有 15 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内形 成了血栓,且术后 1 年随访显示患者的生存率为 88.89 %(16/18)。结论:对于临床中被诊断为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 层的患者,通过孙氏手术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致残致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香素(daphnetin)即E003处理后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 方法 建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模型小鼠后,实验分正常妊娠组、RSA模型组、E003低剂量组和E003高剂量组共4组,E003连续灌胃处理14 d后,取蜕膜组织。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血管和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超微结构。 结果 解剖子宫计算胚胎吸收率,E003处理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于RSA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003高剂量组胚胎吸收率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RSA模型组蜕膜细胞碎裂,数量较正常妊娠组减少;E00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蜕膜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增多,排列较整齐。电镜下RSA模型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细胞体积减小,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不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呈梭形;E003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蜕膜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较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间隙稍增宽;E003高剂量组蜕膜细胞组织及血管壁接近正常妊娠组。 结论 RSA模型小鼠存在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E003可修复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中破坏的细胞结构,改善血管生成和细胞器形态,对RSA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对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离体培养大鼠SGN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性及水杨酸钠对其作用特点。结果在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激动剂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呈浓度依赖性且可被荷包牡丹碱所阻断;水杨酸钠作用在SGN上未诱出电流,100μM、500μM的GABA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500μM、1000μM、5000μM)分别联合作用时,GABA诱发的电流可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结论大鼠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电流,且水杨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性抑制GABAa受体电流,抑制作用与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VSD患者,按PAH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患者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NP和Cys C水平并分析血清BNP和Cys C和肺平均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的关系及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血清BNP和Cys 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异常组和正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 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异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 C水平亦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和Cys C与VSD患者PAP呈正相关(rBNP=0.69,rCys C=0.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血清BNP和Cys C等。结论 VSD患者和VSD合并PAH患者血清BNP和Cys C水平均升高,BNP和Cys C与PAP均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史、BMI、年龄、血清BNP和Cys C均是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血清BNP和Cys C可用于VSD合并PAH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对QRS波时限(QRSd)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只犬,开胸后于心外膜随机行右室心尖部、左室及双心室起搏,起搏频率为150次/min,起搏稳定15min后测定QRSd、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结果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左室起搏时QRS波时限缩短不明显(P〉0.05),而双心室起搏时QRS波缩短明显(P〈0.05);左室及双心室起搏时心指数显著增加,两种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心室起搏可同步改善心室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而左室起搏不同,没有实现电同步但仍可获得近似于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SjAWMMcAb) ,探讨其与吡喹酮在宿主体内的联合杀虫作用。方法 :用SP2 / 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分泌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通过单层细胞培养法和小鼠体内接种法收集单克隆抗体 ;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测定 (IFA)对其进行鉴定 ;小鼠实验观察单抗与吡喹酮的联合杀虫作用。结果 :建立了 3个分泌SjAWMMcAb的细胞株 ,Westernblotting显示 3个McAb可识别 5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 ,IFA表明 3个McAb均能与血吸虫成虫表膜发生特异性反应 ,3B6和 1C2两株McAbs与吡喹酮联用杀虫率分别可提高 4 1.78%和 2 4 .12 %。结论 :某些SjAWMMcAb与吡喹酮可发挥联合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