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醛固酮(aldosterone,Aldo)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促进醛固酮释放的主要因素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钾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心血管局部能够合成与分泌醛固酮,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引起心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产生增多,导致心血管重构。心血管局部存在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肾上腺合成途径相同,局部组织中醛固酮的合成也主要受血钾和血管紧张素Ⅱ(AngentensionⅡ,AngⅡ)的影响,二者的升高均会促进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表达增加,从而使醛固酮合成量增多,其中AngⅡ是醛…  相似文献   
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晕厥是指由于脑血流低灌注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和姿势紧张丧失 ,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其中 ,与神经反射有关的晕厥统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排尿性晕厥等。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共同特点是某些触发因素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下降或伴有一定程度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 ,从而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引起大脑缺血 ,发生晕厥。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区别在于触发因素及反射弧的传入途径不同。VVS是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据统计 ,在院外发生晕厥事…  相似文献   
3.
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SHR 20只,体重222~280 g,随机分成2组:螺内酯组[10只,20 mg/(kg·d)螺内酯灌胃]和SHR组(等量自来水灌胃,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等量自来水灌胃),共治疗6周.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周测1次尾动脉收缩压.6周后处死,测左室重/心重(LVW/HW)及心重/体重(HW/BW)比值以反映心脏重构情况;取主动脉,测定血管羟脯氨酸含量(样本碱水解法)以反映血管胶原量,同时行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血管壁胶原类型和分布,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及血管局部醛固酮含量,通过RT-PCR测定主动脉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HW/BW、LVW/HW比值及血管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螺内酯组上述各项指标较SHR组显著下降.SHR主动脉管壁显著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外膜Ⅰ型胶原及中膜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螺内酯组主动脉管壁较SHR组明显变薄,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胶原数量也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血浆醛固酮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血浆醛固酮含量高于SHR组(P<0.05).各组血管局部醛固酮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血管局部CYP11B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SHR组相比,螺内酯组CYP11B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M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SHR组相比,螺内酯组MR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螺内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血管局部MR表达增加及不适当激活,导致血管对醛固酮的反应性增加为醛固酮血管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胰腺钩突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总医院2017年3月以来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于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1例有A级胰瘘,经应用胰酶抑制剂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经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缓解,未再发作低血糖昏迷,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波峰。无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3~47个月无异常。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好,可用于胰腺钩突部良性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病人倾斜试验中的反应模式及自主神经变化.方法分析6例心脏抑制型晕厥(cardioinhibitory vasovagal syncope,CI)病人(平均年龄27岁±11岁)和8名健康者(平均年龄26岁±5岁)倾斜试验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变化.结果CI组病人倾斜后心率达高峰后急剧下降,随之发生晕厥.CI组心率下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CI组晕厥前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和低频段功率的标化值(LFnorm)增加,晕厥时两者均显著下降,而高频段功率的标化值(HFnorm)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功率谱变化幅度远小于CI组.结论自主神经失调引起的心率急剧改变是心脏抑制型病人发生晕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TIMI血流帧数计数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每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可溶性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CF组患者血清SES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NCF组(58.60±3.96 vs 43.83±3.50ng/mL;3.92±0.40 vs 2.58±0.22 μg/mL,P<0.01),且hs-CRP水平的高低与平均TIMI血流帧数结果明显正相关(r=0.830,P<0.01).结论:SCF患者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SCF现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观察 3种不同反应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 vagalsyncope,VVS)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 (head uptilttest,HUT)自主神经变化的特点 ,并对其进行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分析 ,为临床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不同亚型的VVS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 2 0 0 2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 5 4例 ,年龄 15~ 5 8岁 ,均有明确晕厥病史 ,且末次晕厥在 3个月内 ,并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颈椎片、头颅CT、血糖及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倾斜试验中,用硝酸甘油进行激发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患者的诊断价值,通过观察VVS患者晕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变化,探讨VVS的发病机制。方法55例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晕厥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行直立倾斜试验,倾斜75°持续45min,阴性者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倾斜至75°持续20min,观察有无阳性反应。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病例组55例中32例出现阳性反应,8例于基础倾斜试验阶段出现阳性反应,24例于硝酸甘油激发后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从14.55%升高到58.18%。阳性反应中,血管抑制型(VD)21例,占65.63%,心脏抑制型(CI)5例,占15.63%,混合型(MX)6例,占18.75%。对照组20例中4例出现阳性反应。CI型患者倾斜后心率上升,达高峰后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发生晕厥,血压也略下降;MX型患者晕厥时心率及血压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VD型患者晕厥时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心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百分比小于CI型及MX型(P<0.05)。倾斜后阳性组LFnorm增高,HFnorm下降,LF/HF增高,晕厥前LFnorm及LF/HF达到最大值,HFnorm达到最低值,晕厥时LFnorm及LF/HF显著下降,HFnorm增加。结论硝酸甘油激发能增加倾斜试验的阳性率,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交感活性迅速减退,迷走神经兴奋)为晕厥产生的主要机制,并在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5例AMI患者(AMI组)的血清白蛋白、BNP及hs—CR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外选取50例非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依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将AMI患者分为正常血清白蛋白组(74例)和低血清白蛋白组(21例)两个亚组。结果AMI组血清白蛋白为(38.45±4.60)g/L,低于对照组(43.15±3.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01),低血清白蛋白组BNP[(5.24±1.71)n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17±1.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09),低血清白蛋白组hs—CRP[(1.64±0.93)m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1.1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45),低血清白蛋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9.10±11.63)%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4.6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25)。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NP呈负相关(r=-0.465,P〈0.001),与hs-CRP呈负相关(r=-0.391,P〈0.001);hs—CRP与BNP呈正相关,(r=0.492,P〈0.001),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71,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醛固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醛固酮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参与心血管重构、致心律失常、参与血管再狭窄以及促进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