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例腹腔镜辅助下切除胰头钩突部胰岛细胞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瘤又称β-细胞瘤,引起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属 内分泌肿瘤,较少见。多分布于胰岛体尾,较少发生在胰岛钩 突部。我院于2004年8月18日成功为1位患者进行了腹腔 镜辅助下切除胰岛钩突部功能性细胞瘤,经手术治疗和精心 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2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3个月入院。患者 于2004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模糊、出汗、四肢不自主 抖动,表情呆板,记不清所发生的事情,持续数分钟至20分钟左 右缓解。症状1~2周发作1次,一般在早晨发作。入院时腹 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多次测血糖低于2.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效果及腹腔镜在胰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14例胰腺损伤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14例胰腺损伤病例除1例合并颅脑损伤、骨盆骨折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其中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液瘘或胰瘘,1例十二指肠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结论:胰腺损伤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同进行,手术并发症高,手术方式有各自的手术指征,尽量慎重选用规则性胰腺切除术。腹腔镜对Ⅰ、Ⅱ级胰腺损伤仅行胰腺局部引流者最为合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US-FNA)对胰腺钩突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钩突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EUS-FNA.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实质性肿瘤11例,胰腺囊性病变2例;11例实质性肿瘤患者中,获得组织学诊断4例(阳性率36.4%)、细胞学诊断10例(阳性率90.9%),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胰腺钩突部局灶性低回声区的声像图特点和分布规律,为该现象与同部位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0例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胰腺钩突部回声减低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胰腺超声造影检查,2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余5例患者在1个月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均在胰腺钩突部显示三角形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锐利,范围约(2.5~3.7) cm×(0.7~1.3) cm×(2.9~3.8)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其余胰腺实质呈均匀高回声.3例超声造影患者钩突部低回声区增强模式与其余胰腺组织相同,未见异常增强或廓清;2例MRI检查患者胰腺均未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其余5例患者1个月后随访低回声区范围未见明显变化.10例患者均排除占位可能,考虑为局灶性脂肪沉积缺失所致.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胰腺钩突部低回声区而不伴钩突形态改变及其他占位效应时,需要考虑局灶性胰腺脂肪沉积缺失可能.超声造影检查、MRI或超声随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实性肿瘤中青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0例胰腺囊实性肿瘤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观察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病理类型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29例成功保留脾脏,1例术中联合脾脏切除。手术时间(200.5±20.5) min,出血量(220.4±30.5) mL,术后下床时间(1.5±0.5) d,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1±1.1) d,术后住院时间(6.5±1.5) d。术后5例出现胰漏,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穿刺引流治愈。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和大范围脾脏梗死。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需要由具备丰富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医师实施,用该方法治疗胰腺囊实性肿瘤中青年患者安全且高效,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钩突损伤属于胰头损伤,其解剖位置深,手术困难,该部位损伤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为胰十二指肠镜切除术,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病死率、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近年来积极提倡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近期收治胰腺钩突损伤患者1例,成功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以胰腺钩突损伤部位精准引流而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LD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LDP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手术在全腹腔镜下均一次成功,1例转为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312.5±52.3)min,平均出血量为(160.3±25.6)mL,平均住院时间为(7.8±3.2)天,其中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LDP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中胰腺断端捆扎术式的临床应用,讨论该术式在腹腔镜操作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开展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LDP)的60例患者手术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I组(普通闭合组)和II组(断端捆扎组)各30例,比较两种胰腺断端处置术式的术后胰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胰瘘总发生率为16.7%(10/60),I组和II组胰瘘发生率各为26.7%(8/30)和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I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低于I组(P<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断端捆扎术式可以有效减少LPD术后胰瘘的发生,在腹腔镜手术操作下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临床表现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3例PN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获随访,存活22例。1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8例接受化疗,1例接受放疗,7例行介入治疗;1例术后2个月复发。结论对于PNEN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手术前后胰腺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胰头恶性肿瘤患者110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n=61); 对照组:采用开腹十二指肠切除术(n=49)。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除的完整性、炎性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与术后胰腺影像学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术前CT显示胰头部可见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影,边缘分叶、内分隔、密度欠均匀,增强边界较清楚,术后有患者可见术区范围包裹性积液、局部密度稍高。结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可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术中出血和缩短住院时间,其手术切除的完整性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借助CT术前影像能有效指导手术过程和识别术后胰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附22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和术式以及低位直肠癌的保肛问题。方法 2000年9月~2004年9月,共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2例,其中16例行Dixon术,6例行Mile's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250min(210~270min),平均出血150mL,无输尿管损伤,保肛组吻合口出血1例.尿潴留2例,大便失禁1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或好转,随访6个月~2a,其中保肛组1例术后4个月合并肝、肺转移,Mile's组1例术后3个月发现肝转移,上述病例均未发现有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距肛缘5.0cm以上可行保肛,极限位为4.5cm,大多数5.0cm以内的直肠癌可行Milet's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并见大片出血、坏死.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大小较一致,胞浆嗜酸或空泡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可见核沟,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相1~2 个/HP,可见核固缩.并有脾或腹膜受累.免疫组化:抗胰蛋白(α-1-AT)、抗糜蛋白(α-1-AACT)、神经元特异丙烯醇(NSE)、波形蛋白(VIM)阳性,胰酶等阴性,Ki-67 20%~25%阳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样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也无特殊.但坏死更显著,有轻度核异形性及核分裂相,有周围组织侵犯,有低度恶性.掌握以上要点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8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SPT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8.5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或无症状.肿块位于胰尾4例,胰头和胰体各2例.肿块大小3cm×3 cm×2.7 cm~12 cm×11 cm×10 cm.8例均有包膜,切面见囊实性区混合.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抗胰蛋白(α-1-AT)、抗糜蛋白(α-1-A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阳性,胰酶等阴性.结论 SPTP好发于年青女性,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α-1-AT、α-1-AACT、VIM阳性,胰酶(-)、Insulin阴性.掌握以上要点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收集1998~2009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男31例,女16例。年龄26~68岁。28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2例行镜下活检。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2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1.4%;不典型类癌1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8.4%。随访截止至2009年10月,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82.5%;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48.5%。结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诱发类癌综合症,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肺癌多见。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后预后良好。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效果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完成30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30例全部获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6~10d,平均7d。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肾上腺肿瘤首选或重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卓明  万珍玲  刘保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29-331,352,i000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8例SPTP与11例ICT分别做HE、PAS、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8例SPTP患者平均年龄20.1岁,术后均无复发;肿块均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结构且伴有退行性改变为其特征。11例ICT患者平均年龄43.2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块有包膜,多为实性;组织学上,瘤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列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化显示,SPTP组瘤细胞AACT、ACT、Vim多为( ),CgA、CKI、ns多为(-)。结论瘤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ACT、AACT、Vim( ),CK(-),有助于胰腺SPTP与ICT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刀施行LC治疗12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顺利完成手术115例,中转开腹5例,无胆管损伤、胆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5±25)min,术中出血5~35mL,术后引流量(4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平均(4±2)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中应用超声刀出血少,创伤小,能提高LC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2月~2006年4月5例胰体尾囊腺瘤进行了LDP,年龄27~43岁,平均32.8岁,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时间95~430min,平均258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40ml。术后病理: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住院时间7~15d,平均住院时间6.8d。随访至2006年10月无复发。结论有选择性地对胰体尾囊腺瘤进行LDP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对患者生理状态干扰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