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shotgun蛋白组学策略鉴定健康生育男性精浆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浆蛋白质。方法:3例正常健康已生育的自愿者精液标本通过Percoll分离获取精浆,等量混合后在SDS-PAGE上进行分离,切胶取条带进行胶内酶解,抽提肽段后利用shotgun蛋白组学策略鉴定蛋白质。结果:正常生育男性精浆鉴定出331种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范围8000~572068,等电点范围4.36~11.05;这些蛋白质按功能和生物进程归类,大致有51个(15.4%)运输蛋白质,11个(3.32%)细胞运动蛋白,63个(19.03%)信号转导蛋白质,147个(44.4%)蛋白酶及38个(11.5%)酶调节蛋白质,21个(6.3%)细胞凋亡蛋白,12个(3.62%)结构和支撑蛋白质,59个(17.8%)分子功能未知蛋白质。结论:shotgun蛋白组学策略是鉴定蛋白质的一个较好的方法。膜联蛋白及相关蛋白、Ras相关蛋白Rab是鉴定到的信号转导蛋白中的主要成员,因此推测钙离子和G蛋白信号通路是精子胞外信号传递到胞内的最重要途径,但是这些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还不清楚。另外,精浆中鉴定到了大量的酶类,可能与维持精子活力和代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及足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04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均为符合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标准、按Fontaine分级Ⅱ~Ⅲ级者,年龄64~91岁。以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20μg/d静脉点滴,连续21d,观察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评估足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步行速度、距离)进行评估,即临床症状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及行走距离比用药前增加50m以上均为有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42例。①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②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68&;#177;0.46),(6.24&;#177;1.16),(t=3.16,P&;lt;0.05)]。⑧治疗后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0.2l&;#177;0.09).(0.15&;#177;0.07),(t=8.12,P&;lt;0.01)]。④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0.92&;#177;0.20),(0.76&;#177;0.21),(t=2.87,P&;lt;0.05)]。结论: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降低、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增加及踝肱指数提高都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还可显著降低D-二聚体含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15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或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试验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疗效,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所有患者合并至少2种其他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有4例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的占13例;病理亚型中以非生发中心细胞型(non-GCB)居多(10/15);Ann-Arbor分期Ⅱ期1例,Ⅲ/Ⅳ期14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14例;初诊时有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2例,治疗总反应12例;全组病例半年总生存10例,1年总生存8例;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例、6例。结论老年DLBCL初诊时合并基础疾病多、分期较晚、病理分型以non-GCB亚型为主,预后很差;应在强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预后,采用个体化R-CHO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l/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14例,PR13例,PD2例,SDl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