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双向关联.OSA是高血压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50%~92%的OSA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而30%~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OSA.OSA合并高血压时,即可做出OSA相关高血压的诊断.OSA相关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于普通高血压,需同时针对OSA和高血压进行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OSA相关高血压的治疗基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口腔矫正器和外科治疗是OSA的有效治疗方式.在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我国指南中的推荐药物.应用利尿剂控制容量超负荷可能是治疗OSA相关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OSA相关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跟踪、通气治疗及其治疗方式的随访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肉眼血尿2月余入院。既往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体检: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5cm×5cm包块,质硬,无活动度,双肾区有压痛。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血尿,癌胚抗原85.62μg/L,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0.9μg/L。B超示:盆腔内探及15cm×7cm×9cm非均质低回声肿块,突向膀胱内,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肿块外侧向腹壁突起,分界不  相似文献   
3.
细胞衰老是由自身老化或外部刺激诱发的细胞周期停滞。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特征。最新研究发现,细胞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Sirtuins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新陈代谢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去乙酰化酶。以往研究已经揭示了Sirtuins的抗衰老作用,认为Sirtuins是一种与长寿相关的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衰老使动脉粥样硬化得到抑制或逆转。基于此,本文回顾了Sirtuins和细胞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研究发现,并探讨Sirtuins活化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终点事件,包括随访期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结果随访4.4~6.7(5.5±0.9)年,20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30.9%。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7%vs 27.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2.10倍(95%CI:1.39~3.17,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1.64倍(95%CI:1.15~2.35,P0.01)。结论贫血是老年患者远期因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住院风险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脊柱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脊柱手法和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柱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和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住院的老年MS患者2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血脂、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09),与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尿素、肌酐、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无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MS患者尿素(OR=-0.27,95%CI:-0.48~-0.06,P=0.01)、Ccr(OR=1.27,95%CI:0.33~2.2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Q76~100组、Q51~75组、Q26~50组、Ccr水平显著高于Q1~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的轻度升高可能是MS肾功能受损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氯吡格雷是目前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普拉格雷之前,氯吡格雷是惟一被指南推荐使用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然而,即使接受足量、长期的氯吡格雷治疗,部分患者仍有心脑血管血栓事件发生,谓之"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脂肪、骨骼肌等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6月期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474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对其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并调查其患各种慢性病的情况,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慢性病数量与各人体成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75,P0.01),与性别没有相关性(r=-0.01,P0.05)。剔除年龄、性别因素后,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内脏脂肪面积、躯干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三者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71、0.61、0.60,P0.01);与体脂量相关性低(r=0.21,P0.01);与上、下肢脂肪量无相关关系(r=-0.06、0.03,P0.05);而与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躯干骨骼肌质量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51、-0.50、-0.53、-0.53,P0.01);与BMI、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存在中度或高度负相关性(r=-0.60、-0.56、-0.42、-0.65,P0.01);与腰臀比(WHR)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3,P0.01)。结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内脏脂肪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全身的骨骼肌、BMI、营养;而与四肢脂肪量、WHR相关性差。老年人除了应注意维持下肢肌肉量,还要充分重视核心肌群的锻炼,以减少内脏脂肪。同时老年人在营养上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学的变化趋势。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老年健康管理提出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本文从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出发,阐述了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六全"理念:全人管理、全程管理、全域管理、全方位管理、全科管理、及全民健康教育;论述了老年健康管理应采用多学科团队照护模式及"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管理模式;强调了老年健康管理的重点应为慢病预防、综合评估、早期康复、居家照护、及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及足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04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均为符合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标准、按Fontaine分级Ⅱ~Ⅲ级者,年龄64~91岁。以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20μg/d静脉点滴,连续21d,观察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踝肱指数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评估足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步行速度、距离)进行评估,即临床症状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及行走距离比用药前增加50m以上均为有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42例。①治疗后患者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②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68&;#177;0.46),(6.24&;#177;1.16),(t=3.16,P&;lt;0.05)]。⑧治疗后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0.2l&;#177;0.09).(0.15&;#177;0.07),(t=8.12,P&;lt;0.01)]。④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0.92&;#177;0.20),(0.76&;#177;0.21),(t=2.87,P&;lt;0.05)]。结论: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降低、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增加及踝肱指数提高都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