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利用新型创面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客观、标准化和便利的创面信息管理方案.方法 选择创面信息采集终端,确定创面信息采集内容,制作相关软件,建立创面信息数据库和创面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评价其效能. 结果 由第3代手机和操作软件共同构成标准化创面信息采集系统,借助终端手机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关信息,包括创面的文字描述、图像及治疗方案等.使用4个月,共录入就诊信息232例次,已自动生成38例患者的完整资料. 结论 该系统能够将创面信息采集标准化并传输储存,适用于医院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为未来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袁投影点间3e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完成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结果患者术后3d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切口区疼痛均可耐受,无症状出院。3例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均明确改善,术后3例随访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均消失。结论由于该手术方式采用更微创的办法明确改善了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因椎间融合造成的纤维化椎旁肌的再次损伤,为临床解决大切口坚强固定引起的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SS)是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因其在关节周围的经典表现而得名。滑膜肉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近关节处多见。95%的SS以t(X;18)(p11.2-q11.2)染色体易位为特点,形成融合基因SYT-SSX,从而通过Wnt/β-catenin、PcG和ERK等信号通路促进SS细胞发生。另外,TGF-β1、Smad、Snail和Slug通过EMT途径也参与SS的发生发展。除此之外SS的发病还涉及有许多因子改变,如Twist1、Bmi1等。近年来研究表明上述因素均和SS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在SS发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重视,但并未见应用其修复软骨缺损的报道。 目的:将动员后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复合后注入关节腔内,探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2月龄兔,取外周血后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以透明质酸钠为细胞载体材料,将它与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制成细胞混悬液。于3月龄兔双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负重区制造软骨缺损区,随机选取10只以左膝为实验组,术后1周关节腔内注射含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悬液0.5 mL,右膝为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0.5 mL,其余5只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后12周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处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 结果与结论:①兔外周血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的形态相似,能够进行原代培养。②膝关节内注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后未见红肿等现象发生,关节活动良好。③治疗后12周时,实验组部分缺损区基本被软骨样组织填满,表面较平整光滑。但部分边界尚可见,浅层纤维化较明显。实验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说明动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短期内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例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37例,骨折全部愈合,优23例,良10例,差4例.认为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固定牢固,可以早期进行髋、膝关节功能练习,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纵观目前治疗粉碎及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方法,金属材料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的优点日益突出。目的:观察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AO分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1例,根据其意愿及经济状况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7例应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掌侧接骨板。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接骨板安装次数,正中神经炎发生、术后腱鞘炎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6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实验组X射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和同期普通掌侧接骨板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Mcbride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使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操作更加便捷,安全可靠,完全解剖复位,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p21WAF1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其中未发生骨转移者88例,发生骨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BMP-2和p21WAF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BMP-2和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在有骨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中均低于无骨转移、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②临床Ⅲ~Ⅳ期的乳腺癌组织BMP-2和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9%、23.53%,明显低于其在临床Ⅱ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③BMP-2阳性表达率在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p21WAF1阳性表达率在骨转移灶中也低于原发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MP-2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887,P<0.01).结论 ①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时骨转移的发生率高.②临床分期越晚,骨转移的发生率越高.③BMP-2和p21WAF1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少,发生骨转移的机会较少;而BMP-2和p21WAF1的低表达预示具有形成骨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9.
作者从1985~1995年收治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1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本组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8~55岁,平均年龄28.3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左膝4例,右膝7例。8例膝部有外伤史。患者均表现膝关节肿胀,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周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包块,股四头肌不同程度萎缩;4例行关节穿刺,抽出棕黄色、黄色或血性关节液。所有患者血常规均正常,仅1例血沉加快高达65mm/h。X线检查:11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关节囊肿胀,侧位片部分病例可显示出单个或多个密度增高的圆形、椭圆形阴影,2例表现膝关节轻度增生、退变。7例术前行关节镜检查,镜下可直视到滑膜组织肥厚、增生呈结节状,滑膜血管充血,颜色呈黄褐或深褐色,以髌上囊处最为典型,关节腔可有陈旧积血或褐色积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形势的发展 ,中毒死亡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通过对南通地区 1990年~ 1998年发生的 314例中毒死亡案件资料进行统计 ,着重从性别、年龄、中毒多发季节、毒物种类、死亡性质、中毒途径等方面进行法医学分析。1 资料统计1.1 性别与年龄  314例中男性占 39.8% ,女性占6 0 .2 % ,男性女性年龄均主要分布在 2 0~ 50岁之间 ,以 30~ 4 0岁最多。见表 1。表 1 性别与年龄统计表年龄男女合计 %0~ 45 92 .8710~ 3 1114 4 .462 0~ 2 14 4 65 2 0 .703 0~ 40 6810 83 4 .3 940~ 3 3 2 962 19.745 0~ 14 2 2 3 611.4660~ 5 813 4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