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加味大黄?虫颗粒对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大鼠精子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30按照Turner方法制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大鼠,造模完成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大黄?虫颗粒组、模型组、迈之灵组,每组各10只。加味大黄?虫颗粒组给予加味大黄?虫颗粒灌胃; 迈之灵组予迈之灵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剂量0.9%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出左侧睾丸组织,完成精液质量分析、睾丸组织病理检测。结果:灌胃8周后,加味大黄?虫颗粒组精子浓度、总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精子直线速度(VSL)、精子曲线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头侧摆幅度(AL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睾丸组织病理报告生精小管管腔空化,各级生精细胞破坏严重,精子膜结构破坏,精子线粒体肿胀、溶解。而加味大黄?虫颗粒组中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精子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大小规则。结论:加味大黄?虫颗粒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进而起到保护精子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作用,为精子的发育、活动提供稳定的能量代谢环境,有助提高精子活力及增加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HLA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妊娠、器官移植等同种免疫均可产生HLA抗体,HLA抗体可导致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了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HLA抗体的关系,提高输血疗效,我们对232例受血者中的106例受血者血清进行了HLA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Sysmex公司血液分析仪的干扰因素分析判断及处理程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准确与否,除了标本采集、仪器性能、操作人员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血液标本自身存在着干扰影响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而大多数干扰与某些疾病本身有关,如脂血、冷凝集、寄生虫感染等。如何发现这些干扰因素及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液化强精煎对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精液液化异常患者128例给予液化强精煎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和12周后复查精液常规,观察治疗前后精液液化情况、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PR+NP)、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结果:治疗4周后,痊愈44例,有效36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62.5%(80/128);治疗8周后,痊愈56例,有效36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71.9%(92/128);治疗12周后,痊愈78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6%(107/128);治疗4、8、12周后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率(PR)、精子活动率(PR+NP)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提高越明显(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液化强精煎临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精液液化时间,改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率和精子活动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肥胖不仅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死亡率上升等许多不良后果[1].本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下垂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多采用升提法,然仍有部分患者效不佳,家父代高祥副主任医师对此常用通法治疗,每每获得满意疗效,现择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的肉芽颗粒生长,模型组大鼠创面较苍白,生长缓慢。②愈合时间:MEBT/MEBO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50±0.83)天,短于贝复济组(13.15±0.88)天,明显短于模型组(14.20±1.28)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模型组在愈合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③VEGF、bFGF、EGF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表达量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01),MEBT/MEBO组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比贝复济组的表达量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MEBT/MEBO可以提高大鼠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mRNA的表达水平,推测MEBO可能通过对VEGF、bFGF、EGF的调控,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②MEBT/MEBO能明显缩短实验性SD雄性大鼠体表创伤创面修复愈合时间,具有促进大鼠体表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肉芽组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每组15只.用药后第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①肉芽组织生长情况;②光镜下创面组织变化情况;③电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MEBO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 d±1.41 d,短于贝复济组的22.07 d±1.62d,明显短于模型组的30.40d±1.18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比较,MEBO组创面毛细血管计数较多,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毛细血管分别为(12.13±2.26)条、(9.87±1.99)条、(7.60±1.50)条,MEBO组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结果示:MEBO组治疗的创面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线粒体结构情况明显好于贝复济组及模型组.结论 MEBT/MEBO能明显促进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调节创面修复基质的形成等作用而发挥MEBO的综合调控机制,最终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