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6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2.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方法在巢湖湖区马尾河口划定一区域,模拟巢湖环境为试验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无为县姚沟镇划定一区域,模拟血吸虫病流行区环境为对照区,开展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试验。同时收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资料。结果巢湖流域气象条件适合钉螺生存繁殖;2007年6-12月,试验区和对照区钉螺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07年7-12月,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均捡获子代钉螺;研究期间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00,P=0.073)。结论钉螺能够在模拟巢湖环境中生存繁殖。今后应加强对巢湖潜在钉螺孳生环境的监测,以防钉螺向湖区扩散。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肝脾超声图像4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病人肝脏的基本变化是虫卵不断沉着,虫卵结节的形成,并演变为慢性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小叶间、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管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其特征性图改变.Mott,K.E在安徽铜陵研究显示异常超声结果与血吸虫病史、治疗次数及末次治疗时间等因素显著相关.为此,我们对安徽省当涂县江心洲两自然村居民进行了B超探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晚期血吸虫病医疗负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徽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本省2005-2006年晚期血吸虫病外科住院病例的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64例病人的医疗负担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腹水史、腹水和夹杂症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复相关系数为0.72,决定系数为0.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输血、年龄组和营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4873.9624、6693.1932、1.9505、42.2733和1104.1666。结论晚血病人自身的年龄、营养状况、腹水史、腹水和夹杂症以及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中输血等因素对医疗负担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连续2年对白浪湖区光荣、蟠龙2个行政村的靶人群化疗和群体化疗现场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靶人群化疗在化疗的依从性、防治效果和效益比较等方面均优于群体化疗。提出,湖区重度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控制应重点化疗接触疫水人群,提高居民化疗的依从性和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专题调查和流行现状,防控项目实施、防控策略及其效果,以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利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对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两湖地区(洞庭湖和鄱阳湖)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就研究内容来说,大多集中在大坝运行所引起的水位泥沙(环境生态)、人畜行为、滩地开发等方面的改变及其对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预测成果显示,工程运行后三峡库区将存在一定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钉螺和血吸虫病控制将有利有弊。而实际监测和相关研究提示,当前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处在较低水平,对长江中下游的钉螺和血吸虫病控制工作起到了较为有利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工程运行前后的预测成果和实证成果进行总结和对比,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三峡工程对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疫情现状。方法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查阅各县(市、区)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现场共抽查81个乡(镇)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阳性1 086人,平均阳性率为3.17%(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平均阳性率为0.37%(0~4.0%),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只),其中牛438头,羊2 550只,其他家畜69只,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捕获活螺11 261只,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市、区)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2~6年);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2~9年)。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洲滩型流行区铜陵县光辉村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7.6%,属中度流行区。耕牛感染率71.0%,牛粪是滩地主要污染来源,滩地活螺密度4.22只/0.11m~2,感染螺密度0.05只/0.11m~2,哨鼠感染率27.8%,为一类易感带;居民接触疫水方式以生活型为主:1/3以上人群缺乏必要血防知识和卫生行为。本次调查结果为制订该地区防治对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HBsAg人群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吸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在安徽省一中度血吸虫病流行村,采用病原学方法(Kato-Katz法,二送六检)和血清学方法(ELISA法、IHA法串联筛检方案)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检测,同时平行检测HBsAg(ELISA法),并进行相关个案调查。结果 1)居民HBsAg阳性率11.21%(105/937),其中男性12.38%(50/404),女性10.32%(55/533),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wald=1.545,P=0.214);25-34岁及以上年龄组HBV感染的危险度(OR)是5~14岁组的8.852~10.5ll倍(P均d0.001);2)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与HBsAg携带率年龄性别分布曲线走向基本一致,有随年龄增大而上升趋势;≥25岁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HBsAg携带率分别在30%、3.13%和10%以上;3)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与非血吸虫病患者HBsAg携带率分别为7.69%和9.96%,HBsAg平均A值分别为0.180(一0.005,0.364)和0.234(0,141,0.327),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血吸虫抗体阳性与阴性者HBsAg携带率分别为12.26%、10.66%,HBsAg平均A值分别为0,246(0,166,0.327)和0.241(O.182,0.301),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HBV与血吸虫感染有相关性,但≥25岁居民血吸虫合并HBV感染的潜在威胁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