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中医认为慢乳蛾发生发展与脾常虚密切相关。中焦脾胃为化生之源,居中斡旋其间,是升降之枢纽。其病机为中焦不行,肺失宣调,肾失所藏;而中焦又是联系内外的桥梁,中焦不行则肺失宣调、肾精乏源,致使上愈实而下愈虚。用中焦论治和对症施治思想指导临床治疗小儿慢乳蛾,疗效突出,可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2.
3.
染色体畸变试验作为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前常规开展的毒理学试验项目,是检测化学物质对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影响的基本方法。确立标准化试验方法并积累一定的背景数据,是试验系统和数据真实可靠性的有力保障,可为科研人员和审评专家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依据。首先就影响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简要综述,继而通过回顾国内外2012-2017年期间发表的47篇有关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研究来讨论如何规范化试验条件,并以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02-2017年汇总的背景数据为例阐释建立历史背景数据的要点。总之,严格参考OECD指导原则开展规范化的染色体畸变试验并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一套对照受试物的背景数据是临床前遗传毒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更好地对药物等受试物的潜在致染色体损伤作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Ames波动试验和GADD45a-GFP GreenScreen两种快速筛选方法,对有毒中药芫花和了哥王的主要单体成分大黄素和芫花素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方法 (1)Ames波动试验: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使用鼠伤寒沙门菌TA100开展基于96孔液态培养法的细菌回复性突变试验,大黄素和芫花素(终质量浓度范围均为0.1~10 μg/mL)与菌液充分混合后在37℃下培养72 h。(2)GADD45a GreenScreen高通量筛选试验: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条件下(+S9)将表达GADD45a基因的TK细胞(GenM-T01和GenM-C01)与大黄素(0.13~32.0 μg/mL)和芫花素(0.07~16.0 μg/mL)分别作用48 h(-S9)和3 h(+S9),之后通过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荧光强度。结果 有无代谢活化条件下,10 μg/mL大黄素均可诱导TA100的回复性突变率显著性升高(P<0.05、P<0.001);代谢活化条件下,10 μg/mL芫花素可诱导TA100的回复性突变率显著性升高(P<0.001),16.0 μg/mL芫花素诱导TK6细胞表达的GADD45a-EGFP荧光强度也超过了遗传毒性阈值(1.3倍)。结论 当前研究提示大黄素和芫花素为可疑遗传毒性,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其遗传毒性及机制。Ames波动试验和GADD45a GreenScreen是良好的高通量筛选备选试验,可极大优化浩繁的药物的毒性筛选工作,尤其适宜诸如中药等成分和配伍复杂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柴越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筛选合格的6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正常组、抑郁模型组、阳性组、中药治疗组(包括柴越汤组、小柴胡汤组和越鞠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不同应激源的刺激21d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后按临床等效剂量给予药物干预,持续给药21 d,给药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均继续给与刺激。通过体重变化、糖水消耗和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变化,脑内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柴越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大鼠体重、增加大鼠糖水消耗比率和行为学得分(P0.05),逆转抑郁模型大鼠过高的血浆ACTH和CORT水平,上调大鼠的海马GR蛋白的表达,而对MR蛋白无影响,在中药组中以柴越汤效果更好。结论:柴越汤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拆方后小柴胡汤组、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疗效较柴越汤略有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强海马GR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浆ACTH含量和血清CORT含量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WBC/LYM)、白介素-10(IL-10)在肺部细菌、支原体感染鉴别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菌组)、支原体肺炎患者(支原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91例。比较3组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sTREM-1、WBC/LYM、I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sTREM-1、WBC/LYM、IL-10鉴别支原体、细菌的效能,采用Spearman分析sTREM-1、WBC/LYM、IL-10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性分析sTREM-1、WBC/LYM、IL-10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细菌组sTREM-1、WBC/LYM高于对照组,支原体组WBC/LYM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细菌组sTREM-1、WBC/LYM、IL-10均高于支原体组(均P<0.05);sTREM-1鉴别的AUC为0.792,WBC/LYM鉴别的AUC为0.730,IL-10鉴别的AUC为0.758,其中IL-10鉴别敏感度最高(91.21%)、sTREM-1鉴别特异度最高(92.31%);细菌性肺炎患者中sTREM-1、WBC/LYM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支原体肺炎患者中WBC/LYM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IL-10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降低(均P<0.05);sTREM-1(r=0.771,P<0.001)、WBC/LYM(r=0.790,P<0.001)均与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WBC/LYM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814,P<0.001),IL-10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922,P<0.001);sTREM-1、WBC/LYM与细菌性肺炎患者PSI评分相关,WBC/LYM、IL-10与支原体肺炎患者PSI评分相关(均P<0.05)。结论 sTREM-1、WBC/LYM、IL-10可早期鉴别诊断肺部感染病原菌类型,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12年4-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米碳组患者术中采用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在肿瘤周围浆膜下注射纳米碳后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31.7±7.6)枚/例,多于对照组(19.8±6.1)枚/例(P<0.05);纳米碳组微小淋巴结(小于5 mm)检出率为61.0%(386/633),高于对照组43.3%(171/395)(P<0.01);纳米碳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3.5±4.8) min,短于对照组(32.6±5.5) min(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黑染率为61.9%(392/633),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3.0%(90/39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6.2%(15/241)和对照组的15.7%(62/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纳米碳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X射线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腰椎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97例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胸腰椎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本院Artis-Zeego复合手术室内在Artis-Zeego机器人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术。胸椎椎体穿刺活检患者46例作为T组,其中将X射线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5例分为T-x组,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1例分为T-ct组;腰椎椎体穿刺活检患者共51例作为L组,其中将X射线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4例分为L-x组,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7例分为L-ct组;所有患者分别在X射线或CT监视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部麻醉下经椎弓根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的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与诊断准确率以及穿刺活检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T-x组5例患者由于术中X射线监视困难未成功取材,转为CT引导下成功取材,穿刺成功率80.0%(20/25),穿刺成功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T-x组患者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70%(14/20);T-ct组穿刺成功率100%,明显高于T-x组(P0.05);T-ct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其总的诊断准确率88.5%(23/26),明显高于T-x组(P0.05)。L-x组患者有1例因术中疼痛,无法配合被迫终止穿刺,穿刺成功率95.8%(23/24),L-ct组患者穿刺活检均成功取材,穿刺成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x组有2例患者未能明确诊断,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7.5%(21/23),L-ct组有1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6.3%(26/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T-x组1例患者术中疼痛不能耐受,局部追加麻药后完成穿刺,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下肢感觉异常,1周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术中出现穿刺部位疼痛,追加局麻药不能改善,被迫停止穿刺;所有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CT与X射线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用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胸椎占位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安全性、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对于腰椎占位性病变X射线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与吞咽困难的关联,比较分析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和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Zero-p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治疗(Cage组);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的宽度,根据肿胀程度,将患者分为肿胀组(24例)和非肿胀组(3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比较Zero-p组和Cage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8%,高于非肿胀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6.22 mm,低于Cage组的9.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12.0%,低于Cage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ACDF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也较高。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