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抑郁状态的治疗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同时探讨抗抑郁治疗和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118例,采用贝克抑郁调查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调查,将评分>10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抑郁药物黛立新,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和病情转归调查.结果 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8%有轻~中度抑郁症状.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肌梗死人数对照组比治疗组多,但由于例数少,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状在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患者中常见,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再次心血管事件和再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微阵列技术使肿瘤研究进入数字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阵列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同时检测样本中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它在肿瘤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检测肿瘤基因组的表达及结构变化,克隆肿瘤相关基因,进行肿瘤分型,抗癌药物筛选等.微阵列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极大地丰富了肿瘤研究的素材,使肿瘤研究进入了数字时代,推动了肿瘤学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UBAP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泛肽相关新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和在鼻咽癌细胞内定位与表达。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编码蛋白的一般性质并预测其定位,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与UBAP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UBAP1,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鼻咽癌细胞系HNE1,荧光显微镜观察UBAP1基因编码蛋白在HNE1活细胞内定位。结果:融合蛋白可在HNE1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有较为明显的核膜聚集现象。结论:UBAP1基因编码产物在HNE1中的表达差异可能是NPC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NAG6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此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在胃癌中的基因结构变化。方法采用RT-PCR,Northern杂交,点杂交方法检测42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NAG6的表达;RFLP分析检测该基因在胃癌中是否存在基因结构的改变。结果59.5%(25/42)的胃癌组织中NAG6基因表达缺失,NAG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下调(P<0.005),但NAG6表达下调与胃癌组织类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点杂交证实NAG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RFLP分析发现NAG6在7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基因型为11.5Kb/5.0Kb,在3例癌组织中发现5.0Kb这条等位基因片段的杂合性丢失。结论NAG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与胃癌的转移无明显关系。而遗传物质的丢失可能与该基因表达下调有关。提示NAG6基因可能为定位于7q31-32的与胃癌相关的侯选抑瘤基因。  相似文献   
6.
用本室建立的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方法,详细描述了人淋巴细胞染色体上DNase-1敏感区的分布。与已知的G带、R带图谱和六对已发表的染色体D带图谱比较,表明所揭示的B带与G带、R带和D带有明显的差异,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后的DNase—1敏感区多分布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常染色质区,而异染色质区则通常与失活的基因部位有关。作者对B带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组内源性、长度超过200 nt、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无或很少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s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ncRNAs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如基因组印记、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等.lncRNAs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调节基因的表达,通过介导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干扰转录、调节选择性剪接模式、生成小RNAs、调节蛋白质活性、改变蛋白质定位等方式,参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控.关于lncRNAs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微球培养技术、细胞滞留标记技术、ALDEFLUOR分析技术等.侧群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经过流式细胞检测呈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侧群细胞中富含肿瘤干细胞,其分选技术已作为简单有效的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应用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收治的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 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 1 例为外周T 细胞性淋巴瘤;49 例为B 细胞性淋巴瘤, 其中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di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34 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13 例, DLBCL 合并MAIT 淋巴瘤2 例。50 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 例接受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 例DLBCL 患者中14 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 35 例单纯化学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 vs 77.1%, P<0.05)。临床分期I~II 期的患者2 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III~IV 期的患者(90.9% vs 71.4%, 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但无特异性,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50 例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达80.0%。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卫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首次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和散发性结肠癌中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现象后,MSI成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MSI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在肿瘤生物学和肿瘤临床诊疗上开辟了新的一页.本综述对MSI的一些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其肿瘤生物学及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