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具有临床表现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肌肉炎症病变为特征.临床分型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散发的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和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等[1-3].在儿童期,皮肌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80%[4].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为临床罕见病,年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人1 ~ 19例[5].美国儿童皮肌炎的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人2.5~4.1例[6],国内尚未见流行病学资料.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治疗一直非常具有临床挑战性,尤其是一线治疗药物失败的病例[7].近年来,对难治性病例的精准治疗成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领域的研究重点[8].自20世纪初期开始,利妥昔单抗在国外就被尝试用于难治性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治疗,但关于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剂量和疗程,目前尚无统一认识[9],国内也尚未见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本文分享了3例传统药物治疗反应欠佳、经长疗程(2年7个月至3年2个月)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后获得临床缓解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本观察研究开始前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2021科研263).  相似文献   
2.
探讨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例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遗传学数据。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患儿男,9个月,因“反复抽搐3个月”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随访8个月仍有全面发育落后,伴肌张力低下及小头畸形。共纳入患儿20例,临床特征为生后6个月以内起病,全面发育迟缓,痉挛发作,肌张力低,小头畸形,以额叶受累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及心脏受累。共报道11个致病性变异,最常见的变异为c.283G>A(42.3%)和c.1091C>G(19.2%)。对于生后6个月内起病的全面发育迟缓和痉挛发作患儿,如伴肌张力低,小头畸形,额叶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和心脏受累,应考虑到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可能,c.283G>A和c.1091C>G为两个高频致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个家族性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家系的临床特点,并检测其致病基因SCN4A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明确临床特点.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反应扩增骨骼肌钠通道SCN4A基因的外显子后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并回顾总结既往文献中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家系中15例患者临床上符合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诊断标准,突出特点为:婴儿期起病,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很快自行恢复,发作期血钾正常,发病与饥饿、寒冷、高温、久坐不动、剧烈运动、进食香蕉葡萄等高钾饮食有关,病程长者存在缓慢进展性肌病,智力不受影响,其中4例肌活检病理表现为肌营养不良改变.家系中12例患者进行候选基因SCN4A突变检测,均证实存在c.2111T,这是一个已知致病突变,且为热点突变,而9名无症状家系成员未发现该突变.家系中代代发病,且男女均受累,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结论 确诊了一个SCN4A基因突变所致的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家系,明确了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突变,为该家庭进行产前诊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9岁,因“肢体无力2年3个月余,加重7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不对称性肌无力,病初因存在部分类似肌炎的表现而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后根据免疫治疗反应欠佳考虑为遗传性肌病.基因检测发现FHL1基因c.311G>A,p.C104T,为已知杂合新生致病性变异,进一步对肌肉组织行甲萘醌-硝基四氮唑盐染色,发现胞质内蓝紫色包涵体,最终确诊还原体肌病.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地点2018年7月2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病例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病例报告1.1住院病史报告(儿科神经内科魏翠洁)患儿女,3岁2个月,主因"间断呕吐10月余,间断抽搐25 d"于2018-4-20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儿科,至2018-6-28出院。现病史:患儿10月余前(2岁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天呕吐1~2次,持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对1例丙戊酸钠致SJS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为3.5岁女童,初次诊断癫(痫),口服丙戊酸钠单药治疗14 d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瘙痒明显.皮疹迅速加重,融合成片,出现疱疹,伴口唇黏膜肿胀和破溃.皮疹出现2d后体温开始升高,最高达39.5 ℃.体检发现淋巴结大、肝右肋下2 cm.辅助检查示ALT 139 IU/L,血氨108 μmol/L.立即停用丙戊酸钠,予甲泼尼龙15 mg/(kg·d)冲击治疗.2d后体温下降至正常,7d后皮疹逐渐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保持对丙戊酸钠致SJS的高度警惕性是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早期停用致敏药物并予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儿童肺栓塞起病的PROS1基因相关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PS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于2020年诊断的以肺栓塞起病的PSD 1个家系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遗传学等资料,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蛋白S活性和PROS1基因的筛查。以“PROS1”“蛋白S缺乏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罕见病和孤儿药领域的用药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 查阅检索国内罕见病及孤儿药相关诊治、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文本文献,对比分析美国等对罕见病和孤儿药的界定及配套政策,梳理中国罕见病卫生服务可及性.结果 截至2016年3月16日,美国已上市的商品名孤儿药共431个,其中172个品种(39.9%)在我国有注册批准信息;93个品种(54.07%)被遴选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其中甲类药品品种22个,报销比例较高,乙类药品品种71个,报销比例低;有79个品种(45.93%)未列入医保或医保不覆盖罕见病适应证.我国孤儿药的可负担性较差,极易使患者及其家庭陷入贫困.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推动立法并设立专门机构,鼓励孤儿药研发、仿制,并进行相应协调,提高罕见病医疗及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魏翠洁  能晖 《北京医学》2018,(5):390-392
神经肌肉病即运动单位病,指运动单位通路上的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变,包括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常于儿童期起病,多由遗传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步态异常、关节挛缩、骨骼畸形、呼吸衰竭,根据受累部位还可伴随感觉异常、心脏受累. 既往确诊这类疾病,往往意味着无特效治疗,只能通过康复训练、家庭护理及少数非特异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酶替代、基因治疗的发展,部分疾病的治疗获得了很大突破,以下将介绍3种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