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0篇
  免费   1958篇
  国内免费   1341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387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1212篇
口腔科学   355篇
临床医学   2369篇
内科学   1710篇
皮肤病学   255篇
神经病学   510篇
特种医学   906篇
外科学   1696篇
综合类   588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360篇
眼科学   233篇
药学   2542篇
  34篇
中国医学   2002篇
肿瘤学   893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913篇
  2013年   1281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2010篇
  2010年   1919篇
  2009年   1623篇
  2008年   1694篇
  2007年   1599篇
  2006年   1485篇
  2005年   1114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under CT guidance on compression of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Methods: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HRCT 3-D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After HR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posterior lumbar nerve compression.After CT accurate surface positioning, CT-guided modified akupotomye was used for closed lysis of the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Questionnaire(ODI)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scoring, 7 day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In 62 cases, 20 cases were cured, with 2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1 cases effective, and 36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3%.ODI score: Self-paired t test 7 days before after treatment, P < 0.01;Before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elf-paired t test(P < 0.01);Self-paired t-test was performe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P > 0.05).Conclusion: With CT precise positioning, the modified akupotomye can be used to do closed lysi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and compression, so that the low back pain can be relieved, with good clinical.The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combined with modern imaging technology has not only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safety and scientificity of akupotomy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8年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死亡原因,为预防疟疾死亡病例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访谈接诊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病历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刘某,男,35岁,青岛市城阳区人,2018年3月19日到科特迪瓦务工,7月17日回国。25日患者到韩国办事,26日下午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头痛、浑身酸痛等症状,26—27日自服退烧药无好转,28日上午到韩国某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下午出现腹泻、呕吐症状,29日下午回国,14∶59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精神萎靡,经询问患者有非洲出国史可能患疟疾,16∶30将患者转诊至疟疾治疗定点医院,17∶50到达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时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且该院正在改建无ICU病房,建议转至有抢救条件的综合医院抢救。19:40患者转入海慈医疗集团ICU病房,21∶00被确诊为恶性疟,因病情危重,患者于30日14∶15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输入性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尽早使用抗疟药治疗,是避免出现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某设备实验条件下不同位置脉冲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提出适当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分别在设备舱周围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累积一定数量脉冲辐射后进行测量;采用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FJ-347A)实时测量工作状态下不同距离处电离辐射剂量率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提出不同工作位辐射防护建议。结果 热释光剂量计累计接收3 000个脉冲辐射,设备舱外壁0.01~8.98 mGy,顶部0.01~15.67 mGy,距外壁1~12 m之间0.01~2.18 mGy,工作位0 mGy。工作状态下,X射线剂量率仪测得距设备舱外侧壁1~20 m之间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0.26~16 mGy/h。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电离室型剂量率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脉冲X射线测量;工作状态下设备舱外近距离处辐射剂量率较高,可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限制人员工作量以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培养脊柱及相关疾病推拿治疗的应用型人才。方法采用编写应用型教材、把教室转移到诊室和示教室、教材-案例“逼真”教学法、创造学生在临床真实环境下的动手操作机会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法等手段和方法,在内容改革上纳入目前医院和社会机构多使用的规划教材之外的手法技术、现代康复技术和世界各地的脊柱手法技术,拓宽知识面,与临床应用接轨;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通过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果教学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结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脊柱及相关疾病的推拿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