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并分析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对X、γ射线监测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应具备的性能和条件,对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所采用辐射探测器的物理特性,能量响应等特点进行逐一比较。结果 电离室类、NaI(TI)闪烁体类和LIF(Mg,Cu,P)类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均可对X、γ射线进行测量,对于医用X射线的测量,电离室类和GR-200A LIF(Mg,Cu,P)热释光类仪器都是比较好的选择,NaI(TI)闪烁体类仪器次之。结论 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经定期剂量校正后,均可应用于辐射防护实践中,可以比较准确的监测X、γ射线工作场所和环境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防护及医疗照射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防护及医疗照射检测中的几种应用方法。方法 使用LiF(Mg,Cu,P)玻管探测器,对不同用途的剂量计分别刻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不同辐射量报告结果。结果 定向、周向X射线探伤机距球管焦点1 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别为0.36~1 234.9、375.9~1 073.5 mGy/h。全身γ刀治疗状态下机房内墙壁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14~1.16μGy/h。一次换源操作人员受照水平为0.002~0.045 mSv。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皮肤当量剂量为0.22~21.26 mSv;平均有效剂量为0.21~20.59 mSv。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的应用有着更为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海关FG905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进行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方法 利用FARMER-2570/1剂量仪和0.6cc电离室测量加速器输出量和加速器X射线束流分布;用BH-3103型数字γ辐射仪测量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用SG-102G型臭氧测量仪测量臭氧含量;用FJ-377热释光剂量仪及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加速器室、探测器室、扫描大厅、防护门的辐射水平,集装箱内物品一次扫描所接受的剂量。结果 加速器距靶1 m处的输出量为23.1 Gy/min,束流中心分布在离地1 m~4 m之间;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符合防护要求;加速器室、探测器室、扫描大厅内臭氧含量在0.06~0.16 mg/m3范围之间。结论 该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达到辐射防护设计要求,符合相关标准,但设计可能过于保守,造成一定程度的防护过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某单位出现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岗位的现场剂量水平以及辐射来源进行调查,调查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到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 用BH3103A便携式X、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对工作现场存放容器表面剂量率进行测量,调查辐射来源;在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岗位工作现场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一个月后,用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剂量计进行测量,并结合工作人员在现场的有效工作时间,推算该岗位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 辐射水平最高的是装过原料的空容器,其次是装满原料的容器;空容器表面剂量率普遍大于满容器;用时间加权的方法计算出该岗位人员可能接受的剂量水平为2.32 mSv。结论 本次出现工作人员异常的个人剂量计的监测结果不是本人真实的受照剂量,应当剔除,以估算的名义剂量2.32 mSv代替其本季度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用辐射探测器对医用X射线防护监测适用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辐射探测器对于医用X射线防护测量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不同辐射探测器的物理特性、医用X射线防护测量的不同目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分门别类选择相应合适的探测器。结论 闪烁体探测器对于检漏型防护测量比较合适,热释光剂量计对剂量监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射线生物辐照仪的射野剂量和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用PTW UNIDOS电离室剂量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有效射野80%范围内的多对对称点的剂量,测量射野中心点剂量且每周重复测量一次;用451P环境剂量巡测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和停机状态时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和顶部各方向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结果 X射线生物辐照仪剂量输出连续7周测量稳定性< 1%,射野对称性为2%,射野平坦度为9.8%;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均值为0.194 μSv,属于本底辐射,最大值为辐照仪前面的0.308 μSv略高于且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结论 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射野剂量输出稳定,射野对称性较好,射野平坦度存在瑕疵;环境辐射剂量除前面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其余均属于本底辐射,建议操作者在X射线生物辐照仪出束时,远离辐照仪,尽可能减少接受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有标准水模和无标准水模散射体情况下,测量机房屏蔽体外泄漏辐射剂量率变化。方法 采用451P-SD-PI电离辐射测量仪,分别在有和无标准水模散射体状态下,测量屏蔽体外各个点位泄漏辐射剂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有标准水模各个点位测量值均大于无标准水模散射体测量值,无标准水模平均测量结果仅为有标准水模测量结果36.7%。结论 在日常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检测中,应重视使用标准水模散射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岭澳核电站运营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气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在大亚湾核电周围陆地环境布设25个TLD监测点,每3个月左右回收热释光剂量计并测量,长期观测核电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变化。结果 2011—202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得到的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6.7~207.1 nGy/h、均值为(123.3 ± 5.7) nGy/h,年均值变化相对偏差范围为2%~12%,TLD监测结果、剂量率瞬时测量结果与20世纪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结果、核电运营前的本底水平一致。结论 不同TLD监测点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差异较大,核电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核电运行气态流出物的释放未对外围环境辐射水平产生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X射线颈椎拍片检查时病人与胎儿的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人体体模模拟受检病人,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定病人和胎儿剂量。结果 病人14个器官中甲状腺和眼晶体剂量较高分别为2.31 mGy和1.81 mGy,子宫内胎儿剂量较低为0.003 mGy。结论 颈椎柏片时,胸部以上受X射线照射剂量较大,腹部只受到散射线照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热释光法对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触发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7次,比较热释光法与几种常见直读式X射线检测仪的测量结果。结果 发现热释光剂量计能够对闪光X射线装置发射的脉动X射线做出有效响应。并且在照射方向距X射线管10m以内,热释光法测量结果与理论推算值非常接近。结论 通过对某研究所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工作现场实际监测,证明热释光法可用于对闪光X射线装置进行放射防护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15-2017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单次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时,使用《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进行异常剂量调查,在EXCEL中对异常剂量及其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本中心监测的个人剂量异常数据共计166人次,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00 mSv以下(72.29%),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佩戴过期剂量计、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检查,占异常剂量总数的75.90%。结论 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放射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佩戴和使用个人剂量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仿真人体模型实验及蒙卡模拟,对于一种介入程序中患者入射及出射体表剂量、职业人员辐射剂量、DSA辐射场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旨在为患者皮肤损伤推断以及介入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实验中将岛津PBU-60人体模型作为患者,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对患者胸腹部入射及出射体表剂量进行测量实验;利用X/γ剂量率仪(型号为:AT1121)对DSA辐射场空间分布进行测量,并利用蒙特卡洛软件MCNP对其进行验证性的计算机模拟;同时对术中工作人员在不同站位、不同防护条件下的辐射剂量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表明在某一腹部介入程序PA照射情况下,每5 min介入透视操作将会给患者带来的最大皮肤剂量为18.62 mGy;通过蒙卡模拟及实验测量,表明DSA辐射场空间分布呈现出类似蝴蝶状分布,剂量分布与距离、角度相关;铅防护用品防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剂量率与铅当量呈指数衰减规律。结论 开展介入手术中患者皮肤剂量测量,对高剂量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十分必要。在介入手术中,若条件允许,医生应尽量避开剂量率偏高的站位;如手术需要,必须加强术者位和助手位的辐射防护。在床边铅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双重保护下,可显著降低介入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分散性为±1%探测器计量检定结果的分析,验证CTLD-J 4000型胸章式个人剂量计能否适用于不同能量的放射诊疗场所。方法 根据《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系统》(JJG 593-2006)的要求,将准备的剂量计送至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进行检定,分析结果。结果 热释光剂量监测系统的线性、能量响应符合检定规程要求;通过确定剂量计不同槽内探测器计数比值,能够区分不同能量的光子,从而科学选择刻度因子,计算人员有效剂量。结论 CTLD-J4000型胸章式个人剂量计能够鉴别能量,适用于在不同能量放射诊疗场所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眼晶体、指环剂量计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掌握眼晶体、指环剂量计的部分剂量学性能指标。方法 依据IEC 62387—2012 和GBZ 128—2019中性能要求,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热释光探测器开展了眼晶体剂量计和指环剂量计在光子响应下的性能对比实验;测试进口眼晶体和指环剂量计在相同照射条件下照射2次的剂量响应偏差;测试进口指环剂量计和国产指环剂量计在相同照射条件下的线性响应区别。结果 在眼晶体和指环剂量计中分别使用国产热释光探测器和进口热释光探测器照射相同剂量,线性相关系数均满足R2 > 0.999;进口眼晶体剂量计和指环剂量计2次照射相同剂量的响应偏差最大值均小于10.0%。两种进口指环剂量计和一种国产指环剂量计照射相同剂量线性相关系数均满足R2 > 0.99。结论 国产探测器和进口探测器均能满足监测需要;进口指环剂量计和国产指环剂量计线性响应区别不明显;进口眼晶体剂量计和进口指环剂量计重复性满足剂量计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及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TLD放置于仿真人体头部模型眼晶体预留孔,在8台CT上分别采用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对头模进行扫描,每次扫描结束后,取下TLD并编号记录,以备测量。结果 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眼晶体受照剂量分别为颅脑(17.78±10.03)mGy,眼眶(17.45±7.92)mGy,鼻骨(14.65±3.80)mGy,鼻窦(9.93±6.25)mGy,颞骨(7.94±5.18)mGy。结论 头颅CT扫描时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总体水平为(13.55±7.89)mGy,不同CT及不同颅脑扫描方式下,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60Co γ射线下,建立针尖电离室水中吸收剂量校准方法。方法 参考剂量仪(DOSE 1静电计+FC65-G型电离室)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得到水中吸收剂量校准因子。采用60Co γ射线,IAEA TRS-398测量程序,用参考剂量仪测量水下10 cm吸收剂量。替代法,用针尖电离室剂量仪进行水吸收剂量测量并对其进行水吸收剂量因子校准。更换60Co γ射线辐射场,用参考剂量仪、针尖电离室剂量仪进行剂量验证测量。结果 参考剂量仪在水下10 cm处,参考条件下测得水吸收剂量结果为0.249 9 Gy。两台针尖电离室剂量仪测量结果分别为0.248 0 Gy和0.250 0 Gy;两台针尖电离室剂量仪测量结果与参考剂量仪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在±0.8%内,针尖电离室剂量仪测量水吸收剂量不确定度为2.8%(k=2)。结论 针尖电离室可用于小野水中吸收剂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2016年石家庄辖区内医用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数据,发现个人剂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的相关建议。方法 根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办法,采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2016年委托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监测医用辐射类类放射工作人员3 749人,有效监测率为63%。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55(mSv/a),其中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82 mSv/a,不同工种有效剂量95%置信区间部分存在交叉重叠,计算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在14%左右,利用SPS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6年石家庄市医用辐射类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基本符合要求,但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及影响防护水平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94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量、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使用、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因素等信息。结果 2017年心血管、肿瘤、神经介入诊疗工作量较大;个人防护用品中铅围裙使用率最高为100%,其次为铅围脖97%,铅防护眼镜、铅橡胶帽、铅橡胶手套、铅内裤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2%、23%、10%、3%;铅悬挂防护屏(帘)、床侧防护屏(帘)及可移动铅屏风的使用率分别为84%、62%、69%;每次介入诊疗过程中均会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78%,铅衣内外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49%;职业健康检查率为100%;六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肿瘤介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综合使用率、个人剂量计佩戴率均最高。防护用品配置不平衡及对防护重视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介入诊疗放射工作人员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普及铅围脖及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某医疗机构放射风险水平,为医疗机构做好DSA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某医院的DSA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放射事故历史资料并进行现场剂量监测。参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利用AS/NZS ISO31000: 2009风险评估指数矩阵法对DSA放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DSA机房外各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0.17~1.69 μSv/h;近台同室操作中,第一术者位剂量当量率范围为95~153 μGy/h,第二术者位为82~318 μGy/h;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1.12 mSv,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49 ±0.31) mSv。机房放射防护措施合理并有效,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该医院DSA放射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设备安全性、环境安全和防护、人员安全和防护、安全与应急管理等4方面。初步确定设备参数安全不稳定、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失效、职业技能欠缺或操作失误、因手术复杂而增加透视时间、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及无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属于高风险事件。结论 初步建立了放射风险评估体系,能相对有效地评估该医院DSA机房的放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017年度江西省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阐述江西省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南昌市、上饶市、赣州市、萍乡市、宜春市和九江市共6个地级市不同级别的20家医院,利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定1 273人次受检者不同照射部位的ESD值。结果 2017年江西省CR和DR摄影所致受检者的ESD范围分别为0.08~17.81 mGy和0.04~30.91 mGy,胸部正位和侧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颈椎正位和侧位、骨盆及髋关节的X射线摄影检查所致受检者的ESD值的范围分别为0.07~2.40 mGy、0.13~7.27 mGy、0.33~23.29 mGy、0.62~30.91 mGy、0.09~1.69 mGy、0.10~1.79 mGy、0.29~23.46 mGy。结论 江西省胸部侧位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75%百分位值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部分照射部位ESD值较全国"九五"期间调查值有显著下降,DR摄影所致受检者剂量比CR高,应采取措施降低DR摄影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