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 C19(CYP 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9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且Hp阳性的连续患者分人两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组(RAC组85例)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OAC组84例)。Hp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参考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RAC组、OAC组均给予三联治疗:RAC组:雷贝拉唑10mg,OAC组:奥美拉唑20mg,两组均联用羟氨苄青霉素1000mg和克拉霉素500mg,全部药物每日2次,疗程7d。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PCR-RFLP),进行CYP 2C19基因型分析,治疗结束后第28天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疗效。结果 160例完成治疗方案,RAC组及OAC组的Hp根除率按PP分析及ITT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CYP 2C19基因型分析,160例中,弱代谢型(PM)、中间代谢型(IM)及强代谢型(EM)的Hp根除率分别为95.5%(21/22)、85.9%(73/85)和67.9%(36/53)。PM型及IM型的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EM型(P〈0.05),而PM型与IM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C组中,各基因型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组中。IM型与EM型间(P〈0.01)及EM型与PM型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三联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疗效较稳定,个体间差异小。PM型及IM型的Hp根除率均较EM型为高。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NAFLD的共同重要致病机制,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等通过不同途径参与IR和NAFLD的发生和发展[1].  相似文献   
3.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研究多集中在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机制方面,而对于FD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较少,仅限于少数基因.现就FD与基因多态性作一综述. 一、G蛋白β3亚基(G protein β3 subunit,GNB3)C825T基因 G蛋白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二信使物质,是多种重要神经递质、肽类激素、炎性反应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通路中关键的信号传递分子,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功能改变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正常生物体的一系列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行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超声,体格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测。其中合并NAFLD者57例作为观察组,不合并NAFLD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心病(CHD,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发生率,非钙化及钙化斑块发生率,代谢综合征(MS)及其具体组分的发生率,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其后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评价NAFLD在其中的地位。结果NAFLD组冠脉狭窄达CHD标准者,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53%vs13%(P〈0.01),44%VS27%(P〈0.05),53%vs34%(P〈0.05);MS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49%vs19%,P〈0.01),有明显差异的具体指标包括HOMA—IR(3.06vs2.75,P〈0.05),BMI(32.1vs27.5,P〈0.05),TRIG(5.62vs4.28,P〈0.01),ALT(47.2vs34.6,P〈0.01),HS—CRP(12.02vs6.46,P〈0.01);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NAFLD,MS,TRIG,CRP,ALT(OR分别为31.21,14.02,2.54,1.85,1.08)。结论在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中,NAFL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非NAFLD患者更严重及活动度更高,一方面表现为更易伴发影响冠脉病变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NAFLD仍对冠脉病变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肠动力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3例腹泻型IBS(IBS-D)、36例便秘型IBS(IB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查,对各组的口盲传输时间( OCTT)、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IBO)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率、焦虑抑郁评分、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D、IBS-C及对照组的平均OCTT分别为(86.2±35.3)min、(143.3±36.0) min、(105.0±31.3)min;IBS-D组的平均OCTT明显快于IBS-C组(t=-4.56,P<0.01)及对照组(t=-2.54, P=0.014<0.05),IBS-C组的平均OCTT相比对照组(t=2.08,P=0.047<0.05)明显减慢;相比对照组,IBS-D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χ2=7.07,P=0.008<0.05)、平均BMI( t=3.70,P<0.01)、SIBO发生率(χ2=7.72,P=0.005<0.01)明显升高。结论 IBS-D、IBS-C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动力异常。焦虑抑郁状态、SIBO、BMI异常升高与IBS-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2例经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7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活检阴性的患者(5例),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在EUS检查的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以评价EUS对胃癌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5例疑诊者行EUS引导下FNAB全部成功取得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1例术前EUS诊断为T1N0M0期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其余患者全部行外科胃癌根治术。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EUS对于TNM分期诊断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84.9%,74.2%;N:92.1%,77.1%;M:63.4%,87.5%。螺旋CT对于胃壁是否增厚及N、M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27.3%,75%;N:31.5%,100%;M:50%,100%。其中EUS对于T和N分期的敏感性较CT高(P<0.05)。结论EUS术前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并比较51例NAFLD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不同基因型对各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PEMT基因17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显著性(GG、GA、AA在两组中的比例分别是58.8%、78.0%和39.2%、22.0%和2.0%、0.0%,χ2=4.289,P=0.038),NAFLD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1.6%比11.0%,χ2=4.127,P=0.042),NAFLD患者中G175A突变型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野生型患者(2.88±1.02 vs 2.04±0.96,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3.22±0.88 vs 3.87±0.3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位点pemtG175A突变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多态性与NAFLD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病状况。方法对416例连续的慢性肝炎患者和409例连续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DST),356例正常人组成智力测验正常对照组。结果①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年龄段的NCT、DST结果比较除〉64岁年龄段外(均为P〈0.05),其余年龄段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各年龄段及总NCT、DST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②慢性肝炎组SHE患病率为7.2%,肝硬化组SHE患病率为51.3%,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SHE总患病率及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③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SHE患病率仅与child-pugh分级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和文化程度无关(P〉0.05)。Child-pugh分级OR=2.0,是危险因子。结论①慢性肝炎患者智力测验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则明显差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患者SHE患病率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②SHE患病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是重要的危险因子),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止血疗法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GasthentesinalBlewhng.GIB)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10万人中就有近100人因GIB需入院治疗,且死亡率高达14%t‘,叫,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p6pticmCerBfording.pUB)又是GIB最常见的病因,约占GIB的50%-80%[3,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tjlcer.DU)又较胃溃疡(GndcUI-。er.GU)出血明显多,约为GU的两倍匕];每年在美国因PUB需入院治疗的病人接近匕万,从刀年代初到80年代末,其住院率和手术率均未见明显下降,死亡率维持在6%-12%之间U,6],但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