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常见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4周。病人接受观察前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疗程结束时对上述指标再进行检查,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胸痛、胸闷、气憋、心悸、乏力等常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每搏量和心排血量的较对照组提高较为明显(P〈0.01)。结论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CHD能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CHD病人的常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非洛地平(波依定)与B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波依定与卡托普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报告不多。为此,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10月间对单独使用波依定血压不达靶目标而又不宜(有禁忌或相对禁忌证)长期联用B受体阻滞剂及/或利尿剂的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卡托普利耐受者联合用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与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和多西环素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与药动学。方法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 2组 ,按双周期交叉口服单剂量 2 0 0mg多西环素的 2种制剂 ,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0 5 ,1,1 5 ,2 ,2 5 ,3,4,6 ,8,12 ,2 4,48,72h取血样 ,以HPLC法测定血浆中多西环素浓度 ,计算 2种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参数 ,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口服受试制剂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和参比制剂多西环素片的药动学参数 :cmax分别为 (3 6 5± 0 81) μg·mL-1和 (3 6 5± 0 73) μg·mL-1,tmax分别为 (2 5± 0 3)h和 (2 2± 0 7)h ,T1/ 2 (消除半衰期 )分别为 (2 1 4 8± 3 2 0 )h和 (2 1 85± 3 11)h ,AUC0→ 72 分别为 (72 18±2 2 6 8) μg·h·mL-1和 (72 0 6± 2 1 0 8) μg·h·mL-1,AUC0→∞ 分别为 (81 4 4± 2 4 94) μg·h·mL-1和 (81 82± 2 3 19) μg·h·mL-1,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1 9± 2 5 2 ) %,对参数cmax,AUC0→ 72 先进行方差分析 ,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 ,表明 2种制剂的参数生物等效 ,tmax经非参数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西环素肠溶微胶囊和多西环素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200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立药品不良反应(ADR)机构后,全年度共收集上报的ADR有效报告表298份,其中涉及引起药物性皮肤损害的有110例,比例高达36.9%,为ADR报告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此将该年度本院收集的ADR涉及皮肤损害的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  相似文献   
5.
马鞭草提取液对体外培养人早孕蜕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马鞭草及米非司酮抗早孕的细胞学作用机理,初步确定马鞭草抗生育的有效部位。方法:实验选用早孕人工流产蜕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马鞭草提取液A、B、C、D及米非司酮对蜕膜细胞形态,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高于12.5mg/na的A、B、C及80ug/na的米非司同酮均可明显改变蜕膜基质细胞(DSC)的形态,并对其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25mg/ml的A、B、C及米非司酮(80μg/na)均促进细胞凋亡,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D均无明显作用。结论:马鞭草、米非司酮均有抗早孕作用。抑制蜕膜细胞生长,促进凋亡为其抗早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盐酸二甲双胍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1000m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 分别为 (2 59±0 62)、(2 60±0 62) μg/ml,Tmax 分别为 (2 0±0 5)、(1 9±0 5)h ,T1/2 分别为 (3 01±0 54)、(2 90±0 50)h ,AUC0~12 分别为(13 21±3 28)、(12 99±2 98) (μg·h)/ml,AUC0~∞分别为 (14 29±3 44)、(13 91±3 23) (μg·h)/m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1 6±7 9) %。结论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认知度和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和保肝药物。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随访服务。运用自制乙型肝炎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疾病认知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乙型肝炎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除运动休息和饮食外,观察组在发病诱因、用药情况和自我防护维度评分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慢性乙肝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改善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糖尿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制定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系统教育计划,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2005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管理和教育",制定本计划.旨在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557例住院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皮肤科55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557例药疹患者占同期皮肤科住院患者的20.38%,用药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既往有过敏史者27.29%。单一用药52.78%,合并用药47.22%。致敏药物有30余种,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破伤风抗毒素、阿莫西林、青霉素、别嘌醇、卡马西平。导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别嘌醇、复方氨基比林。皮疹类型以麻疹样皮疹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荨麻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痊愈500例(89.77%),死亡5例(0.89%)。结论:近10年来,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生物制品和解热镇痛药,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及膀胱组织中阿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应用于膀胱癌患者膀胱内灌注阿霉素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方法 血浆中样品用二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液提取,膀胱组织制成匀浆后经二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液提取,Hypersil ODS柱(4.6 mm×200 mm,10μm)为分析柱,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冰醋酸(85∶1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EX475 nm、EM545 nm,以柔红霉素为内标。结果 血浆及膀胱组织中阿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300 ng·ml-1和0.1~1.0μg·g-1,日内、日间误差RSD均小于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39%和94.52%。结论 本法测定血浆及膀胱组织中阿霉素含量准确、简便,适用于阿霉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