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上海市花木社区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KAP)水平,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对满1周岁幼儿的父母或经常看护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问卷219份。家长对于溺水、药物中毒、睡眠窒息的危险因素正确应答率较低,分别是32.42%、56.62%、79.00%,对于居家伤害中常见的烫伤、宠物伤和坠落伤的危险因素正确应答率分别是62.56%、83.56%、90.41%,在烫伤、睡眠窒息和坠落伤上,父母的正确应答率均高于(外)祖父母(χ2值分别为9.392、11.463和5.088,均P<0.05)。72.6%的家长没有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49.77%的家长愿意接受医务人员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和指导。父母中90.56%觉得在预防儿童伤害中“我能做很多事,作用会很大”,高于(外)祖父母的48.72%(χ2=39.962,P<0.001)。家长对于各类居家安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可达79.00%~92.24%,但使用率仅为1.83%~6.39%。结论幼儿家长居家安全KAP水平不容乐观。预防幼儿居家伤害应当加强对监护人(尤其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和培训,建议推广使用居家安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2.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花木社区1~3岁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花木社区1、2、3周岁的幼儿303名,以问卷方式了解其近一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幼儿家长居家安全认知水平。 【结果】 幼儿伤害发生率为10.58%,2周岁组幼儿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类型以跌倒和刺伤为主;幼儿家长对居家安全认知不足。 【结论】 1周岁幼儿是居家伤害干预重点对象,减少幼儿居家伤害的发生,应在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加强幼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幼儿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儿童保健门诊抽取120名满1周岁的幼儿家庭,通过自拟《儿童家庭安全环境评估表》及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推荐的5S家居用品安全检查原则,以医务人员入户访视的方式对幼儿居家环境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指导干预。结果 75项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干预前有53项被检出,检出率为0.92%~78.90%之间;其中危险因素检出率在50%以上的有“房门未使用安全门卡或门挡(78.90%)”、“电话机旁无急救电话卡(64.22%)”、“未使用的电源插座无防护(54.13%)”和“非烹饪时灶上放锅(50.46%)”。“房门未使用安全门卡或门挡”等11项环境指标的危险因素在干预前后检出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环境指标赋值结果显示,干预前平均评估得分(67.9±4.4)分,干预后平均得分(72.9±2.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2,P<0.001)。干预期间幼儿居家伤害发生率为3.67%。结论 通过医务人员上门实施幼儿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能有效减少幼儿居家伤害发生。预防幼儿居家伤害要加强居家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厨房、卫生间的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 083例。根据数字免散瞳眼底摄片,将患者的眼底病变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与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4类。比较并分析不同DR患病情况患者的基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结果 2 083例患者的DR患病率为21.4%(445/2 083),其中NP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和PDR的患病率分别为14.3(297/2 083),2.9%(60/2 083)、4.2%(88/2 083)。不同街道患者DR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R患病情况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肌酐(U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平均发病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UMA)及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病年龄、2 hPG及Hb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DR患病率低于既往研究,且主要为非增殖期轻度病变。病程、发病年龄、2 hPG及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社区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1—12月, 采用分层抽样, 先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然后再基于标准纳入全科团队长和团队成员, 采用个人信息调查表、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评价量表、全科团队成员工作成效量表(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工作绩效和职业倦怠)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关联机制。结果共发放问卷944份, 有效问卷859份, 有效回收率为91.00%。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 全科团队长管理能力部分维度对员工组织忠诚(组织管理:β=0.37、教学科研管理:β=-0.29、战略及文化建设:β=0.23、个人品质:β=0.11)及工作绩效(专项业务管理:β=0.95, 组织管理:β=0.54)有显著效应(P<0.05), 团队成员的组织忠诚在团队长管理能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9.50%)。结论全科团队长的管理能力不仅直接能作用于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 还可通过团队成员组织忠诚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团队成员的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保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方法】 采用自拟《浦东新区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情况调查表》,对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儿童保健门诊44家,共有儿保人员95名,其中男性1名,女性94名;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9.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76人,占80%;医师职称67人,占70.53%,护理职称18人,占18.95%,其他及无职称10人,占10.72%;专职54人,占56.84%;2009年全区平均门诊量5 395人次,已连续2年增幅超10%;人员配备完全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占7.37%,不符合37家,占84.09%。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重视儿保门诊的规范化建设,给予与门诊量相适应的人员配置,加强继续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育,提高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模式,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社区4所幼儿园儿童为干预对象;建立持续性伤害主动监测;采用“4E”干预模式开展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1.82%下降至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跌倒(坠落)伤、挤压伤、切割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4E”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情况,初步探讨影响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层随机选取浦东新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控制目标HbA1c7.0%为标准,将被调查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87份,HbA1c达标患者93例,达标率为24.03%;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居住地、病程、饮食、HbA1c监测和腰臀比(WHR)是影响HbA1c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浦东新区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较低,影响浦东新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可能因素有居住地、病程、饮食、HbA1c监测和WHR。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人口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独居老人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上海市独居老人近19万人.独居老人由于其家庭功能受损,相对于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而言,他们的生存境况不容乐观.目前的现状是给予老人生活、身体健康的关心照护较多,而忽视了老年心理状况的变化.本次调查旨在分析上海市花木社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