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状况及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简称KAP)水平,为安全社区创建和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05年9月-2006年8月期间2-6岁儿童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家长对伤害的KAP水平。[结果]对花木社区13所幼儿园3089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伤害的发生率为10.94%,最常见伤害类型为跌倒或坠落、碰伤或挤压、扭伤等;家长对儿童伤害相关知识正确应答率〉80%,但只有23.67%正确认识到伤害是儿童死亡和伤残的最主要原因;预防儿童伤害相关正确行为形成率为44.63%~86.35%,其中对于家中电源插座防护、不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果冻和硬果、带孩子坐前排位置必须系安全带的行为形成率都不到50%。[结论]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需要对家长加强教育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提高家长预防儿童伤害相关正确行为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幼儿伤害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KAP)情况,探索基于社区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社区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93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对幼儿伤害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发生过伤害和未发生过伤害的学龄前儿童家长KAP得分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25.2%,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为跌倒/坠落伤(12.82%)和碰撞/挤压伤(7.59%),主要发生在家里和居住区(16.56%)。家长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低于85分,儿童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比儿童不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整合多部门资源,共同改善伤害高发因素。干预既要关注发生率较高的伤害类型,同时也要关注家长监护行为中比较突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药品、电源等危险物品的安置和防溺水方面,从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珠海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伤害情况及其父母、教师的儿童伤害知识,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市三灶镇在园儿童942个家庭的父母,45名任课教师进行儿童伤害情况及儿童伤害知识调查。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5.0%,伤害以意外跌落或坠落伤(61.4%)、烧烫伤(17.5%)为主,头部及四肢为主,分别为57.4%、37.0%。伤害的地点:幼儿园占14.0%,家庭占40.4%,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其他场所为占45.6%。单次伤害的平均经济损失790.7元。父母的年龄越小和化水平越高,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越高。母亲的知识一般高于父亲。国家工作人员的知识高于其他职业,农民最低。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较为严重,应该对儿童、家长及老师3类人群开展与儿童安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健康促进策略来预防与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珠海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珠海市三灶镇9所幼儿园,对1146名在园儿童的942对父母,45名任课老师进行儿童伤害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5.0%,伤害以意外跌落或坠落伤(61.4%)、烧烫伤(17.5%)为主,单次伤害平均经济损失为790.7元。结论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较严重,应对儿童、家长及老师三级人群开展安全健康教育,来预防、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华泾镇家庭及住宅周围环境安全以及家长对儿童伤害及其防范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对位育幼儿园及儿保门诊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6%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在家里/宿舍;家长对儿童居家安全知识知晓率为75.6%;家长获取预防儿童伤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新闻,占53.3%。结论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儿童安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花木社区1~3岁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花木社区1、2、3周岁的幼儿303名,以问卷方式了解其近一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幼儿家长居家安全认知水平。 【结果】 幼儿伤害发生率为10.58%,2周岁组幼儿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类型以跌倒和刺伤为主;幼儿家长对居家安全认知不足。 【结论】 1周岁幼儿是居家伤害干预重点对象,减少幼儿居家伤害的发生,应在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加强幼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横岗镇幼儿园儿童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情况,为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了横岗镇20所幼儿园儿童家长。结果95.3%的人听说过伤害;担心发生伤害的主要类型是交通伤害(90.2%)、烧烫伤(40.0%)、溺水(32.5%);希望获取伤害预防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4.8%)、学校(60.1%)、报纸(48.4%);85.3%的人认为预防伤害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宣传伤害预防知识。结论应大力开展伤害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8.
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在近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宁市6县6城区2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跌倒、交通事故、碰撞/挤压;近1年内有39.3%的儿童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对于伤害预防知识存在不同需求。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率较高,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预防儿童伤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0个托幼园所中2 122名儿童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伤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伤害知识知晓率在6.3%~86.0%;伤害知识来源途径前3位为电视宣传、阅读报刊及网络,而更希望获得途径为医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材料和电视宣传;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学习安全知识持支持态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伤害的发生,儿童父母在保护儿童避免伤害认知及伤害防护方面明显高于其他看护人.结论 家长应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知识的全面健康教育,儿童父母外的其他看护人是重点人群.园所保健医生在预防儿童伤害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王粉燕  陈晶琦  马玉霞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87-988,990
目的了解包头市幼儿园儿童受父母躯体暴力伤害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基础的反对儿童暴力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包头市810名幼儿园家长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10名幼儿家长中,在最近1a内有74.0%的家长对子女实施过躯体暴力,33.0%实施过非接触性体罚,68.9%实施过接触性躯体暴力;轻度躯体暴力报告率为67.3%,重度躯体暴力报告率为23.1%,没有幼儿受到极重度躯体暴力伤害的报告。重度躯体暴力伤害率因幼儿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X^2=9.005,P=0.029),男孩受重度躯体暴力伤害率显著高于女孩(X^2=16.759,P〈0.00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受非接触性体罚、轻度躯体暴力伤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84~4.828,P值均〉0.05)。结论被调查地区幼儿家庭内躯体暴力发生普遍,男童更易于受到重度躯体暴力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极县留守儿童免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专业人员和经培训的乡、村防疫医生对325名留守儿童和318名对照儿童接种率、监护人知晓率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与对照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7.21%和95.55%(χ^2=361.13,P〈0.001),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60.30%和92.40%(χ^2=323.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低,应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岳阳市不同类型儿童(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岳阳市免疫规划工作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采取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念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入户调查儿童建卡(册)、证情况以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情况,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接种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1 650人,其中留守儿童746人(45.2%),非留守儿童904人(54.8%)。 监护人主要为父母(57.5%,949/1 650)和外/祖父母(41.8%,690/1 650);其中父母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81.1%,770/949),外/祖父母以初中及以下为主(99.71%,688/690);留守儿童传统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92.80% vs. 97.00%, χ2=15.83, P<0.001)及全程接种率(87.30% vs. 90.40%, χ2=4.03, P=0.045)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男性(OR=0.403)、监护人文化程度高(OR=2.835)、父母收入水平高(OR=0.406)、监护人为母亲(OR=0.328)的传统五苗接种率越高。 结论 儿童性别、监护人文化程度、父母收入水平、监护人类型是影响留守儿童传统五苗合格接种的因素;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影响最大;岳阳市留守儿童基础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某贫困县中小学生零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中小学行之有效的零食营养教育模式,以增强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贫困地区4所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和1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目标人群。基线调查四~六年级823名小学生和661名初中生的零食营养KAP,采用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前仅有4.2%的学生听说过《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干预后有60.6%的调查对象听说过或看见过该指南(χ2=1 078.24,P0.01)。干预后,调查对象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回答正确率提高22.1%(χ2=193.38,P0.01)。对维生素C与坏血病关系的回答正确率提高43.0%(χ2=554.04,P0.05)。干预前后学生对奶类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掌握均较好,干预后提高2.1%(χ2=2.78,P0.05)。干预后,大部分学生对零食相关知识有正确认识。调查对象干预后选择零食主要考虑是营养因素的正确认知率提高23.2%(χ2=208.01,P0.01)。86.39%的学生认为了解零食消费指南的相关知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94.15%愿意接受零食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89.4%的人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及他人;而对在了解零食消费指南之后,有91.91%的人将严格按照或基本按照该指南来做。结论综合性的营养教育方法对贫困农村儿童少年进行零食的营养知识教育具有实际意义,该方法值得在贫困地区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预防接种后儿童监护人焦虑发生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0名儿童监护人(儿童父母或祖父母)在带领儿童预防接种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评分,1~3个月后对确定的研究对象在其带领儿童再次进行预防接种后即对其实施干预措施,之后再次用SAS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焦虑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SAS量表评分(30.17+ 11.02)分与干预前评分(38.60±11.08)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14.05,P<0.01),与国内常模(29.80±10.50)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儿童预防接种后其监护人焦虑检出率为8.33%(50/600),干预后焦虑检出率为4.12%(24/573),二者焦虑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191,P<0.01).结论 预防接种这一生活事件对儿童监护人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或减少这一影响,并促进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和医患和谐,提高预防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以便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36.73%,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7.6%。80.3%的监护人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明显,营养不良多发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结论应积极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昆山市公办小学和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的不同差异,为分类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山市13所公办小学、13所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校抽取4~6年级各50名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知识题中有80%条目学生知晓率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传染病防治知识题中有75%条目知晓率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有关食品卫生知识题知晓率100%条目公办小学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防控态度正确率公办学校都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86.67%的条目行为防控正确率公办学校都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小学生知信行正确率由高至低排列为:防控知识、态度、行为。结论流动人口子女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对象,必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防控措施,加强防控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学生监护人关于儿童学业不良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农村儿童学习不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县就读于小学一~六年级的学生家长513名,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监护人儿童学业不良知识-态度-行为的差异。结果农村学生监护人对导致或加重学生学业不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正确认识率大部分均在60%以下。父母对儿童学业不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认识优于其他监护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类型监护人对学业不良儿童的态度和行为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农村学生监护人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认识明显不足,尤其是非父母的监护人。应加强对农村学生家长学业不良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了解预防接种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和沟通方式,为制定儿童免疫信息沟通和促进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循化县240名0~6周岁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知孩子接种信息(χ2=6.64,P=0.040)和KAP得分(χ2=5.56,P=0.020)是儿童漏种/迟种的影响因素。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乡村医生,占93.75%。其次是宗教人士,占72.50%。监护人对从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和村干部获得的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信任度较高。结论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知识欠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监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乡村医生、宗教界人士、村干部和亲戚朋友适合作为儿童免疫信息的传播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不同地区儿童预防家庭烧烫伤知识和行为现况,为降低儿童家庭烧烫伤风险提供建议。[方法]2012年10月选择成都市12所学校,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对1850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对家庭烧烫伤知识的平均得分为(3.95±1.20)分(总分7分),主城区儿童的平均得分比其他地区高(P〈0.05)。在行为方面,屋内装有烟雾报警器的学生家庭比例较低,其他行为正确率均在60.0%以上。远郊区县儿童预防火灾的家庭安全行为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地区(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对预防烧烫伤的知识相对薄弱,不同地区儿童的行为正确率也有差别,应该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家庭烧烫伤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医院部分建档孕妇对孕晚期超声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知晓情况差异的影响因素,了解孕妇对孕晚期超声知识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统一设计的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医院建档孕妇(孕37~40周)123人进行孕晚期超声知识调查与分析。结果 16道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人数为0;16个方面超声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6.54%,不同职业孕妇对16道问题回答正确率在0~100.00%之间,其中8道问题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学历孕妇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差别不大,其中孕晚期超声更关注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还是畸形筛查(χ2=9.53,P<0.01)、超声示脐血流异常是否可以提示胎儿宫内缺氧(χ2=8.96,P<0.05)及羊水小于正常是否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窒息(χ2=8.37,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查的孕妇群体对孕晚期超声知识知晓率低,医院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孕妇接受能力,适宜地加强该人群的孕晚期超声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