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CRF)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近年来脂质代谢在CRF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CRF时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及发病机理。本文拟在对CRF时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分子机理和可能的后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非常清楚,治疗手段有限.Klotho蛋白是体内Klotho基因编码的一种单向跨膜蛋白,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可在血液和尿液中检测到.Klotho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调节矿物质代谢、抗凋亡和抗衰老等[1].近年的研究提示Klotho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为AKI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的标志物[1].同时Klotho蛋白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也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Klotho蛋白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黄芪对其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黄芪治疗组。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Tie-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Tie-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Tie-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黄芪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ie-2的表达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模式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局<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课题数据库.2004年1月 ~2005年12月,原位经典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其中6例行SLED(SLED组),6例行滤过液剂量为35~40 mL·kg-1·h-1的CVVH(CVVH-A组),14例行滤过液剂量为50~60 mL·kg-1·h-1的CVVH(CVVH-B组).观察各组患者透析前后肾、肝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和治疗终止后,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性,比较各组患者存活和肾脏存活情况. 结果 单次治疗后各组肾、肝功能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天时各组间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止后,CVVH-A组与CVVH-B组之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6 vs 20.7±10.4,P=0.025).SLED组、CVVH-A组和CVVH-B组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3.3%、66.7%和50.0%;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6.7%、83.3%和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CRRT 和SLED均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P>0.05).治疗第4天时各组间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止后,CVVH-A组与CVVH-B组之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6 vs 20.7±10.4,P=0. 25).SLED组、CVVH-A组和CVVH-B组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3.3%、66.7%和50.0%;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6.7%、83.3%和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CRRT 和SLED均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P>0.05).治疗第4天时各组间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止后,CVVH-A组与CVVH-B组之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6 vs 20.7±10.4,P=0. 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患者各31例。采用动态血压计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ABPM),收集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及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并收集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大(LVH)发生比率,LVDd、LVDs和LVMI值,血液透析组要高于非透析组,而射血分数较低。血液透析组的24h—SBP,24h-DBP,24h—MAP,D—SBP,D-DBP,N-SBP和N-DBP均显著性高于非透析组;并且其非勺型血压比率也显著性增高(90.3%VS64.5%,P=-O.015)。在24h平均白昼、夜间高血压比率及夜间收缩期高血压比率方面,血液透析组也明显高于非透析组。血液透析组24h平均血压〈135/85mmHg的患者中夜间非勺型血压的比率也高达87.5%。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心脏结构的改变与患者的血压密切相关,尤其与收缩压及夜间非勺型血压呈正相关;另外还与Alb、PTH、透析龄和透析剂量存在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或血压节律改变,夜间非勺型节律以及夜间收缩压升高与这些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cell distribution in lupus nephritis and evaluate its significance in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Methods Kidney biopsy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consecutively from 119 patients with LN, B lymphocytes distribu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specific antibodies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5 groups.Chi-square test and t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①B lymphocytes infiltration occurred in 52.1% of the LN patients (62/119), B lymphocyt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enal interstitial tissue, which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class Ⅳ LN but rare in class Ⅴ LN. ②B-cell infiltrating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active disease presentations and chronic indices P<0.01). Blood urea nitrogen(BUN)[(12±9) vs (6±3) mmol/L] and serum creatinine(Cr)[(105±84) vs(61±21) μmol/L] were higher in B-cell infiltrates group than non-B-cell infiltration group (all P<0.01). ③Kidney biopsy specimens showed predominantly IgG deposit in immune-fluorescency intensity examination.The Ig subtype which deposited in B-cell infiltrating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deposited in non-B cell infiltrating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renal B cell infiltration occurs in 52.1% of the LN patients.Patients with renal B cell infiltration have more severe kidney tissue injury and poorer renal outcomes than patients without B cell infiltration. Renal B lymphocytes infiltr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LN in a non-antibody-secreting way.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成骨样转化、钙化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法 组织植块法原代培养HUASMC。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重组人IL-6(rhIL-6)孵育细胞,设空白对照组。茜素红S钙沉积染色及甲氧-酚酞络合酮法检测细胞层钙盐含量。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桥蛋白(OPN)、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MSA)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亚基(Cbfα1)的结合活力,以及分别应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蛋白激酶C二氢神经鞘氨醇(DHC)后Cbfα1的结合活力。 结果 rhIL-6 50 μg/L诱导12 d,细胞基质层茜素红S染色阳性。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层钙盐含量在rhIL-6 10 μg/L组刺激9 d[(0.76±0.02) mmol/g蛋白]和12 d[(1.54±0.11) mmol/g蛋白]升高,50 μg/L组刺激6 d[(1.81±0.03) mmol/g蛋白]、9 d[(2.08±0.10) mmol/g蛋白]和12 d[(3.22±0.18) mmol/g蛋白]升高,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地增加。rhIL-6 10 μg/L刺激12 h,BMP2 mRNA(3.04±0.07)和蛋白(8.14±0.41)及BAP mRNA(2.51±0.11)和蛋白(3.96±0.54)表达上调;刺激72 h,OPN mRNA(3.14±0.32)和蛋白(2.57±0.43)水平及OPG mRNA(4.06±0.24)和蛋白(3.46±0.34)水平上调。rhIL-6刺激6 h,Cbfα1结合活力增加;DHC能够部分抑制rhIL-6诱导的Cbfα1结合活力增加,SB203580没有明显作用。 结论 IL-6体外能够诱导HUASMC发生钙化和成骨样转分化,这可能是临床观察到IL-6与血管钙化相关的机制之一。IL-6的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血、尿标本,选取其中14例AKI患者,分别测定尿NGAL和Scr水平;并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的非AKI患者1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尿NGAL和Scr的动态变化,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评价尿NGAL诊断AKI的精确性。AKI定义为Scr水平较基础值增加≥50%。 结果 Scr诊断AKI的中位时间为入ICU后24 h(10 h,48 h)。AKI患者术后入ICU即刻的尿NGA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基础水平并达峰值[20.51(13.42,50.02) μg/L比3.42(1.60,9.92) μg/L,P = 0.006];也显著高于非AKI患者 [2.91(0.72,8.61) μg/L,P = 0.002]。入ICU即刻尿NGAL 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的可信区间(CI)为0.667~0.980,P = 0.003。当以10.95 μg/L作为诊断截点时,此刻的尿NGAL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0.0%。入ICU即刻的尿NGAL与入ICU 24 h的Scr(r = 0.545,P = 0.002)及eGFR(r = -0.546,P = 0.002)呈正及负相关。 结论 心脏手术后AKI患者术后入ICU即刻的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对诊断AK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尿NGAL可作为成人心脏术后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所有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 网络(AKI Network, AKIN)推荐的AKI定义评估心脏手术后AKI的患病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术前、术中、术后与AKI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总共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328例,患病率为31.06%。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1.59% 比 0.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每增加10岁,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0倍)、术前高尿酸血症(OR = 1.97)、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 = 2.5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瓣膜手术(OR = 2.79)、手术时间延长(每增加1 h,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3倍)、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OR = 11.08)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KI患者预后较差。高龄、术前高尿酸血症、术前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于2009年4月24-25日在上海世博会议大酒店举行了肾脏病春季论坛,来自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近560位肾脏病学专业医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顾勇教授和徐琴君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谭鸣副秘书长代表上海市医学会致欢迎薛,上海市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梅长林教授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