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功能障碍”是指各种以内皮功能巨大改变,细胞表型从静止状态转变到激活状态为特征的综合征。目前尚无“内皮功能障碍”的明确定义,并且这种异常状态实际上包含一系列血管舒缩反应、抗血栓形成、血管通透性、白细胞募集、内皮细胞增殖等功能失调。临床中可通过无创性试验发现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如乙酰胆碱等药物或远端小管一过性缺血后继发血管扩张等因素均会影响血管舒缩反应。大量研究关注于探索有关内皮功能障碍的循环标志物,其中包括内皮素1(ET -1),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纤溶及抗凝活性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以及可溶性内皮黏附分子(可溶性 E -选择素(s - E - 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 ICAM)、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 - VCAM)。近来提出将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微粒和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替代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1968年Berger和Hinglais报道了第1例IgA肾病以来,目前IgA肾病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总的发病率大约是2.5例/10万人年,在东亚人群有更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或日本,IgA肾病在肾脏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占到40%以上。并且有15%~20%的病人在10年里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SRD),20%~40%的病人在  相似文献   
3.
4.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一类常用的非处方药,目前临床上各科室都应用广泛,很多国家的患者都长期服用此药。近年来,PPIs相关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已被报道,其对肾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已被提出,并成为引起AIN的常见因素之一。PPIs相关性AIN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通常要从平均使用药物6个月后才能通过活检诊断,AIN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并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至今,PPIs引起AIN的人口发病率及其发展为CKD的机理还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有关PPIs引起的肾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是常见的腹膜透析(PD)的两种模式,其临床效能的判定是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本文将介绍这两种透析模式、临床效能判定及两者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在尿毒症阶段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特点。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近年LN患者尿毒症阶段的临床资料,包括完整的病史、病情演变、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随访资料,总结分析LN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特点。结果 入选规律性肾脏替代治疗的LN患者共23例,8例男性(35%),15例女性(65%)。其中10例(43.5%)首选血液透析(HD),13例(56.5%)首选腹膜透析(PD)。随访时间为6~211个月。随访中有4例患者死亡,2例(50%)死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5年生存率为85.0%。皿患者中有4例(40%)在开始透析治疗后一年内肾功能部分恢复。PD患者中有2例(15.0%)在透析第一年后残肾Kt/V有上升。HD患者中有2例(20.0%)因心房纤颤、腕管综合征和瘘管功能不良改为PD。PD患者中有5例(38.5%)因腹水感染而改为HD。透析后第一年有14例(60.996)发生感染,有6例(21.6%)发生肾外狼疮活动。结论 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LN患者的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在开始透析一年内肾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恢复,CVD是LN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模拟腹膜透析液的高糖环境,观察高糖作用下脂肪细胞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内皮功能紊乱导致C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分化成为脂肪细胞。将实验所用内皮细胞分成6组,分别是:对照组,高糖组,高渗组,对照脂肪细胞组(普通培养基培养脂肪细胞所得上清干预内皮细胞),高糖脂肪细胞组(高糖培养脂肪细胞所得上清干预内皮细胞)及高渗脂肪细胞组(高渗培养脂肪细胞所得上清作干预内皮细胞)。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b End.3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脂肪细胞高糖、高渗作用后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量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量的影响,及加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3580作用于内皮细胞后ICAM-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液直接干预内皮细胞或培养脂肪细胞后干预内皮细胞均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高糖组/对照组:1.600±0.104比1.000±0.000,t=9.954,P=0.010;高糖脂肪细胞组/对照脂肪细胞组:1.563±0.181比1.213±0.097,t=2.945,P=0.042)。高糖可显著促进脂肪细胞TNF-α的表达(2515.313±277.434比788.683±167.267,t=9.232,P=0.001)。高糖培养脂肪细胞的上清显著促进内皮细胞ICAM-1表达(1.533±0.058比1.133±0.153,t=4.243,P=0.013),该作用可被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3580部分抑制(0.850±0.111比1.124±0.108,t=-3.053,P=0.038)。结论高糖培养脂肪细胞后,可通过TNF-α-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可能和腹膜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CV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每周两次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资料来自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1288例于2007年1月登记有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年.比较每周两次血透与每周3次血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与每周3次相比,每周两次血透患者年龄更小,透析龄更短,体表面积更小,单次透析时间更长,单池Kt/V( spKt/V)及血清白蛋白更高,但每周Kt/V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透析超滤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两年生存率相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及每周Kt/V是死亡预测因子.结论 部份患者每周两次血透是可行的,但需要严密监测,并保证其透析充分性与容量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及其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应用在预测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以期能为临床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便可靠的方法.方法 前瞻性收集心脏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h的血和尿标本,分别检测Scr、尿L-FABP和NGAL水平,比较AKI和非AKI患者术后各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AKI的准确性.结果 总共109例患者中26例(23.9%)发生了AKI,其中AKIN Ⅰ、Ⅱ和Ⅲ期分别占46.2% 、34.6%和19.2%.尿L-FABP 和NGAL水平在AKI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h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其浓度变化明显早于Scr.两时间点各标志物单独预测AKI的发生及Ⅱ和Ⅲ期AKI的AUC均在0.81~0.87.用Logistic 回归方程联合术后同一时间点的尿NGAL和尿L-FABP,则术后即刻和术后2h预测术后AKI 及严重程度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 AUC=0.911~0.927).结论 尿L-FABP和尿NGAL在心脏术后AKI早期即显著升高,比Scr能更早地预测AKI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两者联合应用则可使诊断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患者各31例。采用动态血压计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ABPM),收集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及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并收集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大(LVH)发生比率,LVDd、LVDs和LVMI值,血液透析组要高于非透析组,而射血分数较低。血液透析组的24h—SBP,24h-DBP,24h—MAP,D—SBP,D-DBP,N-SBP和N-DBP均显著性高于非透析组;并且其非勺型血压比率也显著性增高(90.3%VS64.5%,P=-O.015)。在24h平均白昼、夜间高血压比率及夜间收缩期高血压比率方面,血液透析组也明显高于非透析组。血液透析组24h平均血压〈135/85mmHg的患者中夜间非勺型血压的比率也高达87.5%。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心脏结构的改变与患者的血压密切相关,尤其与收缩压及夜间非勺型血压呈正相关;另外还与Alb、PTH、透析龄和透析剂量存在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或血压节律改变,夜间非勺型节律以及夜间收缩压升高与这些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