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药学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非匹配负波(MMN)和P300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脑电波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比较58例首发分裂症患者和54名健康人的MMN和P300电位,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4周时随访MMN和P300。结果①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组的MMN潜伏期[(222.4±33.0)ms]比正常对照组[(200.5±30.1)ms]延迟(t=3.66,P〈0.01),波幅[(4.6±3.3)μV]比对照组[(7.9±3.9)μV]低(t=4.85,P〈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②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r=-0.381,P〈0.05,r=-0.459,P〈0.01);患者组经治疗14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结论MMN和P300联合应用可能作为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症状与阿尔茨海默病(AD)伴抑郁症状的差异及两者基因的差异。方法对36例老年期抑郁症和40例AD伴抑郁症状进行症状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分型、基因频率对照分析。结果老年期抑郁症的症状与AD伴抑郁症状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总分及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体重、阻滞、睡眠和绝望感因子有差异。两者在ApoE基因分型和频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的症状与AD伴抑郁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抑郁症与AD可能有共同的分享基因。  相似文献   
3.
热线电话心理咨询是通过电话,咨询人员应用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迅速而有效地帮助人们处理心理问题,恢复其心理平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就心理健康热线电话咨询中有关问题的评估进行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热线电话的概况及资料来源: 本热线电话目前由上海市卫生局资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承办。资料来源于1993年10月~1994年9月上海心理健康热线每晚6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氯氮平长期治疗与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关系。方法 以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 (TDR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 ,分别对持续单用治疗剂量氯氮平和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达 1年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 1 2个月的随访。结果 单用氯氮平组与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组的TD发生率分别为 3 51 % (n=57)和 9 8% (n=51 )。TD发生的临床特点以口面部运动障碍为主 ,合并安坦可能会增加TD发生的机会。在年龄、性别、剂量及以往是否有急性锥体外系副反应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氮平在长期治疗过程中 ,有可能与典型抗精神病药一样导致TD的发生 ,但其发生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与认知功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人们从各种不同角度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应用于临床,开始精神药理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多种假说。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Blueler提出的“4A”症状及Schneider的“一级症状”,到对阳性症状(Ⅰ型)及阴性症状(Ⅱ型)的认识,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目前普遍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阳性症状、阴性症  相似文献   
6.
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方法对11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结果 1.SAUMD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症状分的差异,尤其以目前症状分的变化比较显著,而归因分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SAUMD与临床医师对自知力的判断与阳性症状分评定相关性较高,而与阴性症状分评定相关性较差。3.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病人之间,自知力评分对治疗的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病人的认知归因可能与预后有关。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重视病人阳性症状的改善外,还需注意阴性症状及认知归因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探讨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浓度相互关系。方法 将符合CCMD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临床情况和入院顺序 ,分别进入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 ,观察 8周。以PANSS、CGI、TESS和ESRS量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测定血清泌乳素和药物浓度。结果 治疗 8周后 :①利培酮组、氯氮平线和氯丙嗪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阴性分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分量表和CGI量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 ,而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减分较氯丙嗪组明显 (分别P <0 0 1,P <0 0 5 ) ,TESS及ESRS量表的评分也与氯丙嗪组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②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③氯氮平的剂量与去甲氯氮平、氯氮平浓度呈显著相关 ,9 羟利培酮浓度与PRL、利培酮有效率呈显著性相关 ,氯丙嗪浓度与PRL呈显著性相关 (rs=0 .2 6 1,P =0 .0 15 )。结论 利培酮、氯氮平具有较强抗精神病作用 ,相对氯丙嗪更为有效和全面。利培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PUFAs)对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大鼠海马作用的相关基因.方法 将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6只/组)给予相应处理8周:研究组(ω-3PUFAs 3.1 ml·kg-1·d-1+CMS),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CMS)和正常对照组.每周进行行为学指标(体重和糖水摄入量)的测定.采用大鼠10,891条全基因组cDNA芯片,检测研究组(随机取3只大鼠)和模型对照组(全部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评价ω-3PUFA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整个试验过程,ω-3PUFAs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7、8周,研究组糖水摄入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共35条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12条基因上调表达,23条基因下调表达.其中主要包括:转运蛋白基因(Slc 17a9、Rtp4、Slc15a4、Kpnb1、Abcb7),信号转导通路基因(Jun、Strada),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基因(Vdac2).免疫功能蛋白基因(IgE受体β亚单位、IgG2a重链)等.结论 ω-3PUFAs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转运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离子通道、免疫功能蛋白等多类基凶的表达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抗焦虑新药坦度螺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第 3代抗焦虑药 5 HT受体激动剂———坦度螺酮的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安全性和剂量用法。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SPE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抑郁症脑血流灌注的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开放式收集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37例,进行治疗前后的^99mTc-双半胱乙脂(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半定量测定rCBF,并与12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37例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顶叶,双侧枕叶、左基底核有脑低灌注现象。治疗后临床康复者各部位脑灌注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额叶、颡叶、顶叶及枕叶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其中以左侧较为明显,治疗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