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3DDSA)在动脉瘤瘤颈大小测量中的价值,并与常规DSA(2DDSA)进行比较,为动脉瘤的栓塞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准确的信息。方法对在2DDSA检查中发现的14例动脉瘤的瘤颈进行常规测量,又分别将进行旋转血管造影和3DDSA成像后对动脉瘤的瘤颈进行测量。结果3DDSA与2DDSA在动脉瘤瘤颈的测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3DDSA比较2DDSA在动脉瘤瘤颈的显示上有更多的角度显示的更加清晰,测量数据更加丰富。结论3DDSA比2DDSA能够显示动脉瘤更多的瘤颈,尤其是动脉瘤的最大颈,对介入手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3.
颅内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以电熔断解脱弹簧圈栓塞的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动脉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安全性。方法20例患者(其中18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例以头痛起病)经造影证实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2例、4例、4例、10例。其中小脑上动脉供血之动静脉畸形1例,伴有血流相关破裂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动脉瘤均采用GDC、EDC或Matrix弹簧圈栓塞。其中单纯栓塞动脉瘤2例;栓塞动脉瘤同时栓塞载瘤动脉18例。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的死亡,术后出现一过性功能障碍2例;载瘤动脉栓塞后多数可见侧支供血,未见叫显的小脑供血减少。结论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由于动脉瘤特性、载瘤动脉细小、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比例等因素,多需要闭塞载瘤动脉。为避免可能造成的侧支血管的闭塞,建议用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5.
脑淀粉样血管病与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出血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目前认为,脑淀粉样血管病是高龄人群原发性脑出血,尤其是复发性和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人群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某社区40~64岁人群共515名,进行问卷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按BMI值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对3组的血压及BMI分析比较,并对BMI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平均BMI及超重率与肥胖率高于对照组;女性BMI值对高血压的影响更明显(P〈0.01)。除男性收缩压外,不同BMI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收缩压与BMI的相关系数为0.221(P〈0.01)。男女舒张压与BMI相关性分别为r=0.141(P〈0.05)及r=0.180(P〈0.05)。结论40~46岁社区人群BMI对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均有显著影响,BMI与血压的相关性女性高于男性,BMI与男性舒张压的相关性高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7.
神经节苷脂GMl对大鼠脑液压伤后行为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伤后GM1与学习记忆、脑内一氧化氮、突触素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液压损伤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损伤组和对照组.观察伤后学习记忆改变,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突触素和海马、皮质及基底节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组学习记忆成绩高于损伤组,NOS、NO明显降低,治疗组海马CA1区突触素显著增多,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GM1能减少海马和皮质细胞凋亡,可能有利于促进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和记忆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FK506作为全新的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不仅在肝肾等移植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近年来发现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脑外伤后神经保护及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对脑外伤后神经保护和促神经再生作用以及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研究证实,脑损伤后内源性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含量可明显降低,给予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减轻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度脑损伤后早期(伤后30min)给予不同剂量的GM1对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EAAs)和大脑半球含水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有效地应用GM1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0 d”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近半年来,时有头晕、头痛,偶有视物模糊,无复视.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计算速度减慢,脑神经(-),血压22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Chaddock征阳性.辅助检查: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包括钙、磷)正常,血脂增高.甲状旁腺激素无减低,甲状腺功能正常.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示广泛对称性钙化灶(图1~4),双肾、输尿管B超未见结石,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图5);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多处狭窄(图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