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35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均经MRTA证实颅内段三叉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在我科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结果本组中累及三叉神经单支者3例(占8.6%),两支或三支者32例(占91.4%)。67.0%的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多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上内侧血管压迫占52.6%,上外侧占28.3%,下侧占19.1%。35例患者中有52.5%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1.4%部分缓解,而有16.1%的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或疼痛复发。结论颅内段三叉神经根部全程充分减压是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疗效的重要因素;采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angiography,MRTA)方法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于电生理学研究的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电生理学研究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实验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探讨模拟动眼神经生物电活动的生理性电刺激参数。方法10只雌性Beagle犬常规开颅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以不同强度电刺激动眼神经,采集下斜肌肌细胞复合动作电位后,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再予直接端-端吻合。结果伞部实验步骤均能被Beagle犬耐受,幕下段动眼神经充分暴露,刺激电极可顺利置入,并获得下斜肌理想的生物电信号。结论实验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并具有良好可重复性,为选择模拟动眼神经生物电活动的适宜刺激参数提供实验依据,以进一步用于日后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电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模型。方法 10只雌性Beagle犬常规开颅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再予直接端——端吻合。结果 全部实验步骤均能被Beagle犬耐受,幕下段动眼神经暴露充分,神经损伤后可予直接缝合。结论 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动模型已经建立,并具有良好可重复性,可进一步用于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 (HFS)动物模型 ,探讨异常肌反应 (AMR)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出茎乳孔段面神经主干脱髓鞘和血管压迫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第 6周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和颏肌上检测AMR及F波 ,比较AMR/M、F/M波幅比率和AMR、F波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AMR/M和F/M波幅比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0 .86 0 2 ,P <0 .0 1) ;AMR和F波持续时间之间也呈明显的相关性 (r =0 .770 2 ,P <0 .0 1)。结论 F波与AMR有同源性 ;F波为HFS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分组。2.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取材:采用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和双侧颈外动脉及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按上述分组于不同时间点断头处死动物,取右侧大脑中动脉区皮层组织-80℃保存,用于RT-PCR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取右侧Bregma-3-4mm脑组织块,常规固定、石蜡切片,用于HE和免疫组化染色。3.VEGF半定量RT-PCR分析:VEGF上游引物:5’-CCATGAACTTTCT-GCTCTCTTG-3’;VEGF下游引物:5’-G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比分析2000年-2002年间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17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手术疗效。结果 45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平均病程3.1年,平均发病年龄60.3岁。其中20例(44.4%)患者中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的单一分支,其余25例(55.6%)疼痛均累及2或3个分支。术中见39例(86.7%)为动脉压迫,6例(13,3%)为动脉和静脉混合压迫。术后疼痛完全缓解44例(97.8%),明显减轻1例(2.2%)。而在17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平均病程8.7年,平均发病年龄55.5岁,疼痛均累及三叉神经的2或3个分支。术中见10例(58.8%)为动脉压迫,7例(41.2%)为动脉和静脉混合压迫。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例(294%),明显减轻10例(58.8%),无效2例(11.8%)。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非典型患者,这可能与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程较短、发病年龄较晚、疼痛多呈单支分布、且以动脉压迫为主以及术中能够实现充分降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EphrinB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神经干细胞(NSC)的分化调控使其向神经元分化,是将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移植和替代治疗的关键。EphrinB2基因主要在神经细胞间相互作用、神经轴突导向和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实验旨在研究EphrinB2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Hoechst3 3 3 42、ATRA、DMEM、F12细胞培养基和N2添加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美国Sigma公司)。表皮生长因子(EGF ,美国Invitrogen公司) ,小鼠抗人Nestin抗体(美国Bdbio science公司) ,小鼠抗…  相似文献   
9.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在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间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11例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了天幕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 6 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术后疗效。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分为单纯接触、接触和移位、单纯粘连、粘连和移位、萎缩五种。手术疗效包括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延迟缓解、明显减轻和无效。结果  6 2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 ,但在术前 17例已经转变为不典型。术中发现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单纯接触 14例、接触和移位 7例、单纯粘连 15例、粘连和移位 18例、萎缩 8例。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 ,疼痛在术后立即缓解 32例 (5 1 6 % ) ,延迟缓解 17例 (2 7 4 % ) ,明显减轻 11例 (17 7% ) ,无效 2例。结论 病程短、症状典型、以动脉压迫为主且能够充分减压的患者 ,术后多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反 ,以静脉压迫为主 ,病程长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术后疗效多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