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肢体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肢体磁共振成像(E-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217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E—MRI表现及关节镜检查表现。根据E-MRI表现将半月板损伤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损伤,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E-MRI信号表现,217例膝关节内、外侧(共334侧)半月板损伤病例中,Ⅰ级损伤12侧,Ⅱ级损伤87侧,Ⅲ级损伤235侧。E—MRI分类与关节镜检查所见相比,E—MRI对膝半月板损伤(撕裂)的准确率为96.4%(322/334),敏感度为97.9%(228/233),特异度为93.1%(94/101);E-MRI对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为95.7%(201/210),敏感度为97.1%(135/139),特异度为93.0%(66/71);对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为97.6% (121/124),敏感度为98.9%(93/94),特异度为93.3%(28/30)。E—MRI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97.6% vs 95.7%,x^2=0.038,P=0.561)。结论E-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率,对内、外侧的诊断准确率无差异;关节镜检查诊断更客观、准确,是半月板损伤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兼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的适用特点及手术技术要领.方法对116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按AO(ArbeitsgemeinschftfurOsteosynthesefragen)标准进行分型,采用6.5nm直径松质骨螺钉、95°和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DynamicHipScrew)三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随访12~52周.结果23例A1型骨折用松质骨螺钉、角钢板、DHS内固定治疗均取得优良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28例A2和A3型骨折用角钢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67.86%,65例A2和A3型骨折用DHS(国产和AO)内固定治疗优良率78.6%;其中角钢板和DHS发生手术并发症占手术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①第一是术中再骨折18%、20%;②第二是短缩畸形和髋内翻10.71%、15.74%;③第三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4.2%、6.4%.结论股骨粗隆部骨折治疗用松质骨螺钉、角钢板、DHS内固定法各有优缺点,应综合全面考虑予以选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操作简单、时间短,适用于老年全身情况差的股骨外侧皮质尚好的A1型病人;相对来说DHS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低,尤其适合粗隆部A2型骨折的内固定;A3型骨折最好选用95°角钢板或动力髁钢板(DCS)加松质骨螺钉.  相似文献   
3.
李智尧  何崇军  李棋  李箭 《重庆医学》2006,35(20):F0004
我院2006年7月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1例,以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治疗,疗效满意,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代次间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和细胞治疗中的种子细胞优选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与酶连续消化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SEM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Ⅰ、Ⅱ型胶原蛋白。结果: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原代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48~72h大部分细胞贴壁,胞质逐渐展开,细胞变大伸长,形成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轮廓清晰,镜下观察有立体感,7~10 d后,细胞长满传代。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和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原代至第2代细胞形态较规则,多呈多角形,大小均一。第3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中梭形细胞增多,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传代周期延长。第5代分裂相少见,密度稀疏,细胞形态不佳,约80%呈长梭形,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SEM示第1代半月板细胞形态规则,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第5代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梭形。生长曲线可见第4代前半月板细胞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均相似,第5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减缓。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弱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的进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传代周期延长,逐渐变为梭形,形态不规则。体外单层培养系统中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表型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少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从第3代开始逐渐失去其特异性表型,发生去分化,逐渐变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体外单层分离培养的第5代前半月板细胞基本维持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携带BMP-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兔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至第3代。采用Ad 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将BMP-12重组腺病毒体体外转染第3代外周血MSCs,转染后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效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转染后8、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转染后0、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型胶原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并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转染后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形态清晰;FCM检测示,转染组转染效率为99.57%,未转染组为2.46%;转染后8 h,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GFP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GFP表达逐渐增多,24 h时几乎所有细胞均可见GF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随转染时间延长,Ι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转染组转染后14 d,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61±0.013、0.029±0.008、0.679±0.067,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0.004±0.002、0.003±0.001、0.14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0,P=0.031;t=—5.741,P=0.020;t=—12.998,P=0.000)。结论 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明显促进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并促进肌腱/韧带特异基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为外周血MSCs用于肌腱/韧带再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广大医务人员常在不知情的状态下与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易发生针刺伤及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也在增高,笔者通过对我院部分医师、护士的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著名骨伤科专家苏玉新正骨手法以摸、拿、捏、提、点、顺为主 ,对骨折和脱位的治疗 ,充分发展了苏氏“分神复位法” ,可以在瞬间做到“分神无痛”接骨复位 ,丰富了苏氏正骨学术思想。在外固定方面 ,他在家传自制柳椴木小夹板固定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医学知识 ,改进夹板的设计 ,用穿针进行外固定 ,再配合金属支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 ,克服了小夹板的局限性。他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融会贯通 ,把中医“精、气、神”的概念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获得满意疗效。苏氏正骨法曾被卫生部做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之一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作者前期研究已证明,第1代骺软骨细胞可在离心管内形成富含软骨特异性蛋白基质的软骨组织。本实验进一步观察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并与半月板、骺板及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楼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四肢骺板分离软骨细胞,行单层传代培养,取第1代细胞行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观察其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另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软骨、胫骨近端骺板及半月板,与离心管培养软骨一并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其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构。 结果: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经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与骺板及关节软骨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半月板有明显区别。4种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特征。 结论: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具有与骺板及关节软骨相似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独特型网络和免疫应答的调节 Jerne首先提出免疫应答可由一系列的独特型决定簇(idiotypic determinant,Id)-抗独特型决定簇反应进行调节。Id位于或靠近于抗体分子和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抗原进入前,所有淋巴细胞都处于一种由独特型相互作用产生的动力学平衡状态,抗原进入后打破了这种平衡并引起免疫应答。尤其在接触抗原前注射抗Id,既可抑制Id阳性的能结合抗原的分子,也可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多为外侧,内侧盘状半月板十分罕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最高为0.3%[1].我院于2007年8~9月诊断左膝内侧盘状半月板2例,在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修整成形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