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氨肽苷注射液的现行的质量标准中,按照次黄嘌呤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实验,系统适用性很难达到标准要求,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为药品检验人员提供了三种操作方式以达到系统适用性的要求,供药品检验人员参考。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现行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以便更好地控制肌氨肽苷注射液的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巯基嘌呤(6-MP)减量化疗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临床资料及其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提取3例AL患儿骨髓液及77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PCR特异性扩增TPMT和HGPRT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并测序。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第3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 3.0)对维持治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荐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评价6-MP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例AL患儿为TPMT*3C(Try240Cys)纯合突变基因型,减少6-MP剂量至常规剂量1/3~2/3可使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等重度不良反应转为轻度。对照组发现2例TPMT*3 C杂合突变,该位点在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3%。以上两组均未发现HGPRT基因突变。结论 TPMT*3 C纯合突变患儿可出现与6-MP剂量相关的不耐受现象,中断或减量治疗能够减少维持期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TPMT*3 C基因型的检出可能有利于提高6-MP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槲皮素、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第5天采用次黄嘌呤法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比色法、连续监测法、化学氧化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尿素及肌酐(Cr)含量。结果显示:别嘌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而槲皮素对血清尿酸无影响;槲皮素和别嘌醇显著降低大鼠ALT和AST水平(P<0.01),对TBIL和DBIL水平无明显影响,显著提高β2-MG,Cys-C水平(P<0.01),别嘌醇治疗组大鼠血清尿素和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组和给药组可见大鼠肾脏轻度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槲皮素对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别嘌醇降尿酸作用显著。造模和给药对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模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槲皮素对轻度肾损伤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别嘌醇给药后加重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55-2157
目的:建立九香虫药材中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等4种核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柱Agi Lent zorbax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1磷酸氢二铵、pH7.8~8.0;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3批次九香虫药材样品中,除10#药材未检出次黄嘌呤成分外,其余均检出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4种成分;但4种成分的含量均较低,可能与样品均经过炮制有关;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分析要求。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九香虫药材中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等4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九香虫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别嘌呤醇是60年代发现的一种降尿酸药物,它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尿酸的生成.别嘌呤醇在临床上可有效地防治高尿酸引起的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损伤[1];并且常规使用别嘌呤醇来降低血尿酸,其用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促尿酸排泄药更为合适,但不能有效的降低蛋白尿[2].别嘌呤醇常用于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中,以此为对照,评定筛选有效的中药及制剂,但是其使用剂量尚无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低温粉碎胎盘粉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次黄嘌呤为指标性成分,对低温粉碎紫河车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样品中次黄嘌呤含量为0.0111%。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且稳定,为紫河车的精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由次黄嘌呤、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由于灵长类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将其分解成可溶性的尿囊素,因此极易形成高尿酸血症.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期女性〉420μmol/L,绝经前女性〉36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由于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肾脏损伤称为高尿酸性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编码基因。方法依据GenBank日本血吸虫HGPRT开放阅读框(ORF)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BamH I和Sal I酶切位点。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简称Sjc-A)成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 (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HGPRT(SjcHGPRT)全长编码基因。经双酶切纯化的PCR产物与同样双酶切纯化的pET28a质粒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cHGPRT,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并大量扩增。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pET28a-SjcHGPRT/E.coli BL21I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SjcHGPRT编码基因RT-PCR产物约700 bp,构建的pET28a-SjcHGPRT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PCR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均观察到相同大小的基因片段,根据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湖南株,简称Sjc-H)及曼氏血吸虫HGPRT分别有99%和83%的同源性。获得的重组蛋白(reSjcHGPRT)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分子量约30 kDa,并能被抗His-G-HRP抗体、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和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结论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HGPRT表达获得成功,并获得了纯化重组蛋白,为开展该分子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以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MND)中最常见的类型。运动神经元中的病理性TDP-43是ALS的病理特征。此外,散发性ALS运动神经元中作用于RNA的次黄嘌呤腺苷脱氢酶(ADAR2)减少、具有未经编辑Q/R位点的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增加,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属性受影响,Ca2+通透性增加,Ca2+流入胞质增加导致神经元死亡。ALS运动神经元死亡包含病理性TDP-43和ADAR2活性下降,两种病理变化可能在细胞死亡中存在一定联系。ADAR2 mRNA是TDP-43蛋白的靶RNA,TDP-43蛋白在ADAR2的表达中起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者探讨ALS的基因治疗可能性: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外周静脉给予9型腺相关病毒载体(AAV9),可上调鼠运动神经元ADAR2,引发外源性ADAR2在中枢神经元表达,从而有效防治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神经元的获救可能与TDP-43基因的正常表达有关。AAV9介导的ADAR2基因植入可能为ALS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胆汁酸水平及羊水胎粪污染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及胆汁酸特异酶法比色测定 30例正常妊娠及 30例ICP胎儿脐动脉血的次黄嘌呤 (HX)及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1)ICP缺氧组脐血TBA水平明显高于ICP无缺氧组 ,ICP无缺氧组高于正常妊娠组 [(2 3.770 0±11.8171) μmol/L ;(14 .85 5 0± 5 .4 5 95 ) μmol/L,(9.2 76 7± 4 .3888) μmol/L,P <0 .0 1]。 (2 )ICP组脐血HX水平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0 .6 89,P <0 .0 1)。 (3)ICP组中 ,有羊水胎粪污染者的脐血TBA水平及母血TBA水平 ,高于羊水清亮者。 (4 )ICP缺氧组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明显高于ICP无缺氧组 ,而ICP无缺氧组又高于正常组 [80 % (8/ 10 ) ,4 0 %(8/ 2 0 ) ,13.3% (4 / 30 ) ,P <0 .0 1]。结论ICP胎儿宫内缺氧可能是在绒毛间腔狭窄致胎盘氧储备力下降的基础上 ,母体循环、胎儿循环及羊水高浓度胆汁酸刺激胎盘绒毛血管及脐静脉收缩 ,致胎儿急性血氧灌注不足发生严重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