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0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9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978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377篇
  6篇
中国医学   197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 ver 2019、Batman-TCM、PharmMapper ver 2017、ZINC、SEA、GeneCards、DrugBank 5.0、DisGenet、String v11数据库,筛选川芎嗪和芍药苷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川芎嗪和芍药苷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从川芎嗪和芍药苷中分别筛选出成分靶点103个和168个,将这些成分靶点与4662个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靶点取交集得到146个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得到TP53、HSP90AA1、STAT3和ANXA14个核心靶点,可能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通路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Serotonergic synapse,Inflammatory mediator regulation of TRP channels,cGMP-PKG,Dopaminergic synapse。结论初步揭示了川芎嗪和芍药苷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通路及重要活性靶点,为开发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候选药物的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颈骨折经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0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20例股骨颈骨折并行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组,每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6~76岁,平均66.7岁。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4~74岁,平均66.1岁。术后,常规基础上,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IL-6、IL-10等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利伐沙班组(6.7%vs. 20.0%,P0.05)。术后2周,与利伐沙班组相比,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IL-6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应用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 16.7%,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明显降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Z)抗小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入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结束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蛋白激酶Cε(PKCε)、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组血清AngⅡ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肌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心肌MDA水平低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KCε、Cx43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PKCε、Cx43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血清LDH、C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LDH、CK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LDH、CK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PZ具有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ngⅡ的水平、提高SOD水平并进一步上调PKCε、Cx43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6.
《中成药》2019,(1)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盐酸川芎嗪)中5种酚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8μm);流动相乙腈-0. 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in;柱温35℃。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0. 0%~101. 3%,RSD 1. 2%~5. 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七氟烷引起的氧化损伤以及血脑屏障(BBB)生理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新生幼鼠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并分别使用七氟烷、七氟烷和溶剂、七氟烷和川芎嗪处理小鼠,暴露于七氟烷中不同时长处死并收集小鼠大脑和海马组织,通过免疫酶联吸附检测ROS,SOD,MDA,GSH和S100β蛋白水平,制作小鼠大脑和海马组织切片并通过免疫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大脑和海马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以及HO-1的表达,并检测Nrf2的核易位,HE染色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PKC/Nrf2以及MMP-2、MMP-9表达情况,使用原位酶谱检测明胶酶活性并通过PCR检测Z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而川芎嗪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处理后MMP-2、MMP-9表达和明胶酶活性明显增加,ZO-1表达明显减少,BBB通透性显著增加,而TIMP-1和TIMP-2表达无显著改变; 与七氟烷组相比,川芎嗪可以抑制明胶酶活性,促进ZO-1表达,改善BBB生理状态; 与溶剂组和七氟烷组相比,对照组和川芎嗪组ROS和BMD水平明显降低,MDA和GSH活性显著增加,PKCα、Nrf2和HO-1 的表达以及Nrf2的核易位显著增加。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PKCα/Nrf2信号通路以及抑制明胶酶活性,改善BBB通透性,保护海马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改善海马体组织病理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