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26例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剂量及用法:每次1 000 ~1 250 mg/m^2,每日2次,口服14 d,停用7d,21 d为1周期)的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用药均超过3个周期,不超过10个周期,查找出其中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总结分析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4.3%(18/126),其中卡培他滨间接导致的低钾血症占77.8%(14/18),卡培他滨直接导致低钾血症占22.2%(4/18).经过及时的口服或静脉补钾治疗,患者的血钾值均恢复正常,无患者因低钾血症退出化疗.结论 卡培他滨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低钾血症,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该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出现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应用奥沙利铂治疗的50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奥沙利铂致过敏的发生为为 3.8%(19/502),Ⅲ~IV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6%(13/502),无死亡病例.对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给予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后,患者过敏反应均解除,过敏反应完全解除时间为20 min~48 h.结论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严重哮喘,多周期应用奥沙利铂后过敏反应风险增高,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2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病理结果.结果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5.7%),男女发病率相当(11:10),绝大多数(85.7%)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和便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90.5%).内镜表现主要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一过型最多(95.2%).病理改变无特异性.大多预后良好.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尽早做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良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3年8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良性肠梗阻,分析良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包括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结果良性肠梗阻占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6.7%(24/360)。其中机械性肠梗阻83.3%(20/24),动力性肠梗阻16.7%(4/24)。机械性肠梗阻病因包括:肠粘连35%(7/20),急性胃肠炎45%(9/20),放疗10%(2/20),造瘘口挛缩5%(1/20),疝5%(1/20);动力性肠梗阻病因包括:化疗75%(3/4),手术25%(1/4)。良性肠梗阻的发生与性别无关(chi2=0.1169, pr=1.732)。良性肠梗阻在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hi2=0.3280, pr=0.567)。良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患者均有中度以上疼痛,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均不超过60分。本组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7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肠梗阻均解除。结论良性肠梗阻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临床医生应及早进行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留管持续72h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51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治疗组)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先将导管置于髂内动脉药物灌注后。再置导管于髂外动脉的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内留置,持续72h药物灌注。灌注完毕后。用高压注射器经导管造影,了解股骨头血供情况。30例43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83.33%。活动及行走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8.12%、62.54%。与对照组比较x^2值分别为9.18、10.32、6.37,P均〈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药物持续灌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迅速减轻或解除疼痛、相当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远期可见股骨头坏死区域骨小梁重建,适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疗后血糖异常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方法 观察30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及随访6~1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使用化疗药物类型、化疗周期数、使用糖皮质激素、肝功能异常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8组参数的对比分析原因.结果 高血糖发生率为10.1%(31/306);经过6~12个月的随访,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6%(8/306)、2.3%(7/306)和1.6%(5/306).化疗后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发生高血糖患者体重指数、化疗4个周期以上、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铂类及植物类化疗药物、肝功能异常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与正常血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化疗后高血糖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铂类、植物类化疗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多个周期化疗为主要因素,建议规范合理应用化疗药物,避免过度化疗和滥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