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SCI-TT组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Sham组只暴露脊髓。SCI-TT组于SCI第8天行减重平板训练。于SCI术前、术后第1、7、14、21、28、35天使用Von Frey单丝及热刺激痛觉测试仪对大鼠的痛觉阈值进行评估。SCI 5周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大鼠L4—5脊髓进行染色,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对大鼠痛觉阈值与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机械性痛觉阈值评估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阈值均较Sham组增加(P0.05);之后两组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第21—35天,SCI-TT组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热刺激痛觉阈值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痛觉阈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SCI 7天后,两组大鼠痛觉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术后14—35天,SCI-TT组痛觉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小角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Sed组和SCI-TT组脊髓后角内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而SCI-TT组明显少于SCI-Se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痛觉阈值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对缓解SCI大鼠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后角胶质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网球肘的疗效。 方法将网球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普通超声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法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肘关节功能。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分别为(1.60±1.14)分和(10.25±5.79)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治疗网球肘有明显的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而低强度聚焦超声的疗效优于普通超声。  相似文献   
3.
很多时候,康复在践行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了解和对康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生病后人们的态度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好好休息,等待早日康复”,而变为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早期康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那么,什么是康复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腓肠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CI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采用Allen′s打击法制成SC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未运动+生理盐水注射组(Con-NS组)、运动+生理盐水注射组(Ex-NS组)、未运动+肉毒毒素(BTX)注射组(Con-BTX组)、运动+BTX注射组(Ex-BTX组),每组12只。制模过程中因大鼠死亡、体重明显降低等原因,各组均剔除2只,每组剩余10只。大鼠SCI造模成功后,进行腓肠肌BTX-A或生理盐水注射,术后7~35d对Ex-NS组、Ex-BTX组大鼠进行减重平板训练(BWSTT)。于术前、术后2d及术后每周对各组大鼠进行斜板评分,术后35d处死大鼠,处死前、后对大鼠进行足趾外展评分(DAS)及电生理检测,观察腓肠肌大体形态并测量其湿重。 结果造模前、造模2d时,4组大鼠斜板试验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Con-NS组比较,Ex-NS组在造模后2~5周的斜板试验角度较大(P<0.05)。Con-BTX组与Ex-BTX组同时间点斜板试验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Ex-NS组造模后2~5周的斜板试验角度高于Ex-BTX组(P<0.05)。Con-NS组与Ex-BTX组同时间点斜板试验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Con-NS组、Ex-NS组大鼠DAS评分均为0分,Con-BTX组、Ex-BTX组大鼠DAS评分均为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Con-NS组、Ex-NS组比较,Con-BTX组、Ex-BTX组大鼠DAS评分较高(P<0.05)。Con-NS组、Ex-NS组大鼠腓肠肌未发生明显萎缩,Ex-NS组大鼠腓肠肌较Con-NS组大鼠腓肠肌饱满。Con-BTX组、Ex-BTX组大鼠腓肠肌发生明显萎缩,色泽变暗。Ex-NS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大于Con-NS组(P<0.05),与Con-NS组比较,Con-BTX组、Ex-BTX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均较低(P<0.05)。与Ex-NS组比较,Con-BTX组、Ex-BTX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显著较低(P<0.05)。各组大鼠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Con-NS组、Ex-NS组比较,Con-BTX组、Ex-BTX组大鼠CMAP振幅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SCI大鼠的运动功能及骨骼肌功能,BTX-A注射可抑制运动训练的这一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状态时的紧张度,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的必要条件[1].肌张力异常增高是脑卒中后偏瘫的特征性表现,是牵张反射效应增高的结果,多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引发.临床上表现为反射亢进、肌力降低、运动控制和协调功能障碍、出现典型上肢屈曲和下肢伸直痉挛模式、易疲劳,重者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2].目前肌痉挛的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药物治疗的方式包括了口服和注射,国内常用的口服抗痉挛药物有替扎尼定、巴氯芬等.我们观察这两种药物结合康复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比较这两种药物疗效的差异,以合理地指导康复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和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物理因子选用干扰电疗和磁振热。62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干扰电疗联合磁热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以局部压痛点压痛阈值的变化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程前后压痛及主观疼痛变化程度,压痛阈值越高局部压痛越轻,VAS评分越低患者主观疼痛感受越轻。结果治疗后,两组压痛阈平均值均有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叭);VAS评分平均值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观察组77.4%,对照组33.3%;随访半年,复发病例观察组为0,对照组3例(9.7%)。结论干扰电疗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好于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纤维肌痛发病率仅次于腰痛和骨关节炎,是第三常见的肌肉骨骼相关疾患.运动干预是纤维肌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运动是提高纤维肌痛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原则和程序,筛选纤维肌痛患者关注的运动干预相关问题,提出纤维肌痛运动干预患者实践11条意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骨科康复治疗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护理方法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增加骨科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3.74±17.52)分、(73.26±18.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8±14.26)分、(60.32±16.31)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积极为其开展骨科康复治疗可使之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朱兰  李向哲  黄思思  王彤  郭川 《中国康复》2018,33(5):377-380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肩痛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肩痛康复治疗,A组加用高能量激光治疗,B组加用PNF治疗,C组加用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估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估上肢功能,改良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3组McGill疼痛评分校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更高于A、B组(P0.0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A组(P0.01)。治疗后,3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C组上述各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运动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