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中焦虑症的患病率以及共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门诊就诊的1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做SAS、SDS、HAMA量表评定。结果1106例患者中,符合焦虑症诊断,且HAMA≥14分者共93例,患病率为8.41%。SDS标准分≥50共病抑郁症状的共43例,占46.23%。HAMA分值、SAS分值与SDS分值有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门诊中罹患焦虑症的患者焦虑程度越高,共病抑郁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血液流变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AD)的血液流变有无异常。方法:对30例AD和30例VD和30例正常老人作血流变检测,比较三组全血粘度值(mpas) 中3、4切变率特点,结果:与正常老人相比,AD与VD组全血粘度值均显著增高(P<0.001),而AD与VD相比,全血粘度值无显著差异(P>0.005),结论:血流变异常,尤其是全血粘度值(mpas)中3,4增高者,是患AD与VD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重度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方法:以322例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100)对其进行研究。结果:重度抑郁症患者家属的SCL-90总均分和多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相差较明显的前3位因子依次是抑郁(t=7.08,P0.01)、焦虑(t=12.49,P0.01)和恐怖(t=6.46,P0.01);QOL-100总均分和多项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相差较明显的前3位因子依次是独立性领域(t=-10.66,P0.01)、生理领域(t=-8.73,P0.01)、心理领域(t=-7.50,P0.01)。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明显劣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 表现为以记忆障碍为主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并难以逆转。关于AD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原则或专家共识, 且使用药物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认知功能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已逐渐成为早期干预认知功能减退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对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的常用方式,并从智力、计算、语言、自理和注意力等方面具体论述了认知功能训练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认为早期积极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疾病病程,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未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伴攻击行为组(研究组)和不伴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 Ⅲ 48 bp VNTR 和 COMT val158met 基因多态性.采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结果:除既往攻击行为史(t=13.118,P<0.01)外,两组间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1158met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232,14.384,9.108,4.436;P<0.05);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其OR值(95%CI)为0.195(0.042~0.918).结论:①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存在关联;②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疫情的快速蔓延,全球公共卫生受到威胁。数百万人死亡,数千万人确诊,这加重了多个国家的卫生系统负担。本综述指出了弱势群体受疫情影响的原因和现状,介绍了医护人员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以及工作上受到的影响,最后总结提出了防控措施,并对未来护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护理行业已经走进民众的视线,势必在未来会有更加系统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抑郁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而人体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心理特征的研究则更少。目的 了解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及认知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宁夏“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流调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对照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的评定与粪便的收集;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探讨情绪调节策略、抑郁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吸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以97%的相似性将所有样本的有效序列聚类为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所得稀释曲线趋向平坦,说明测序数据量合理。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P<0.05);在属水平,抑郁症组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菌属减少,而Klebsiella、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菌属增多(P<0.05)。LEfSe分析显示,抑郁症组肠道菌群中主要以拟杆菌、产碱菌科(Alcaligenaceae),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Β-变形菌纲、Erysipelotrichaceae、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为主;对照组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Subdoligranulum、乳酸杆菌等有益菌为优势菌。抑郁症组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CERQ分量表中自我责难得分与Enterobacter菌属呈正相关,与Odoribacter、Alistipes菌属呈负相关(P<0.05);沉思分量表得分与Subdoligranul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Odoribac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分量表得分与Weissella菌属呈正相关(P<0.05);灾难化分量表得分与Dialis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抑郁严重程度与拟杆菌门及Flavonifractor菌属呈正相关(P<0.05),与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Coprococcus、Dialister、Odoribacter、Faecalibacterium、Butyricimonas菌属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肠道菌群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及丁酸盐产生菌、益生菌的减少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婷  徐萍  谢茹韵  轩红艳  陈思路  沙蓉 《安徽医药》2018,39(12):1455-1458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3例,将入组患者采用分层区组方法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美金刚组。喹硫平组32例,给予喹硫平片治疗。美金刚组31例,给予美金刚片治疗。治疗后第1、2、4、8、12、16、20、24周末观察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头晕、困倦等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周末,喹硫平组与美金刚组神经精神科问卷总分均下降,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29,P=0.00)。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妄想、幻觉、激越、焦虑等因子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末、第2周末喹硫平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率高于美金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有3例患者发生头晕,困倦2例,乏力1例,血压降低2例。美金刚组有1例患者发生头晕,困倦3例,乏力2例,血压降低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与美金刚均能有效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喹硫平比美金刚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氟西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抗抑郁治疗,其主要机理为选择性作用于5-羟色胺(5-HT)受体。已有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5-HT有关,故用盐酸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