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心理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选取除学术性团体外的4类单位中的全部机构共107家(包括专科医疗机构、非专科医疗机构、非医疗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4类),收回有效问卷89份。采用自编上海市心理卫生专业服务机构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51条目),本研究选取其中25个条目(分属于机构相关信息、心理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和机构在心理卫生服务领域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被调查机构均已注册;平均开设心理卫生服务的年限为8.9年,其中专科医疗机构平均开设年限最长(18.6年),且2015年来访者总量最大(83.9%)。被调查机构的专业人员中,全职占32.5%,女性占74.0%,31~40岁者占41.5%,本科受教育程度占63.8%,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人员占78.0%。52.3%的机构在心理卫生服务领域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机构使用最多的服务质量评估和人员考核方法分别是从来访者/家属处获得反馈信息(81.0%)和服务情况评估(78.8%)。结论:上海市心理卫生机构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发展较以往有所规范,但专业人员仍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也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线下心身疾病科普新模式的科普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用新模式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公众科普活动反馈表,对参加心身疾病科普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回收有效问卷137份。结果:通过科普活动,对心身疾病"完全了解"和"部分了解"的人数比例从52.5%上升到94.8%,认为心理和身体有密切关系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上升从78.8%至91.1%,69%的受访者表示当自己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医院却查不出原因时会考虑是否有心理因素。其中,不同性别参加科普的目的和对活动的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t=2.453,P0.05),55岁以下人群更倾向选择考虑心理因素(χ~2=21.156,P0.05),高学历人群对心身疾病的普遍性认知显著高于低学历人群(F=6.08,P0.05)。结论:通过科普活动,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知普遍提高,应对方式更积极,同时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和学历)会对心身疾病的科普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自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选取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障碍常规评估及护理,研讨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0.00%高于研讨组2.00%,参照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72.00%低于研讨组94.00%,参照组评估正确率44.00%低于研讨组92.00%,P<0.05,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具备流程化、系统化,且操作性强,在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同时提升疗效,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得以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王建玉 《现代养生》2014,(6):291-292
目的:探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两个比较成熟的相邻社会(A和B)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A、B社区中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A组和B组,之后从这两个社区中随机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组患者全部接受社会支持护理干预,时间为半年。B组和对照组均不给于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六个月后,由专业人员对三组实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然后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以此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A组高血压患者经过半年社会支持的社区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总得分等方面的情况都明显优于接受社会支持护理干预之前的情况;在组间比较上,接受半年社会支持社区护理干预以后的A组患者在支持利用度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总得分同样也优于没有接受社会支持社区护理干预的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消除患者的失落与孤独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而新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与拓展则可以让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能获得提高,间接强化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5年 9月至 2 0 0 1年 5月 ,共收头颅 CT确定诊断的脑梗死 11例 ,其中部分病员梗死在早期发生 ,而且梗死面积大、病灶多为楔形 ,结合颅脑原发损伤部位、继发损害、治疗结果等问题 ,将本科总结的病例就临床特点 ,预后评估 ,治疗选择结合文献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4~ 70岁 ,平均年龄 5 4.7岁 ,其中有脑挫伤 4例 ,脑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者 2例 ,脑室出血 4例 ,所有病例均在伤后 4~ 72 h行头颅CT检查 ,除发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外又并发脑梗死 ,梗死区脑实质内大片低密度灶 CT值 10~ 2 0…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支持系统可以保护危机当事人免于自杀的危险[1-2].心理热线能作为危机人员的社会支持资源,能提供及时、方面、匿名的服务,达到安抚情绪、消除危机、预防自杀的效果[3],也能在突发社会事件提供心理援助[4-5].与此同时,心理热线亦能起到心理保健的宣传作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心理热线接线员作为一线人员,提供最直接的服务,然而,国内对其的研究不多,主要涉及对接线员专业背景的描述:接线员主要由精神科、其他临床医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偏瘫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评价。方法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框架,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偏瘫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方式从出院前3 d至出院后3个月进行5次访视。从评估陈述问题、确认健康问题、护理计划与执行、护理过程评估和评价结果几个方面来实施。结果经评估生理领域的主要问题有神经-肌肉-骨骼功能、疼痛、皮肤、排尿和排便等问题;社会心理领域主要护理问题有社交、心理健康等问题;健康相关行为领域主要问题有身体活动、睡眠与休息、自我照顾等问题;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有知识的掌握等问题。干预前后患者的认知、行为、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马哈系统理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利于访视护士明确患者的问题及干预方向,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重建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的改善情况及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及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DNN、SDANN、r MSSD及SDNNindex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普罗帕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0%,与胺碘酮组的1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