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6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449篇
内科学   779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3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2840篇
预防医学   1206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172篇
  8篇
中国医学   1252篇
肿瘤学   40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儿童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但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又称急性坏死型心肌炎,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可导致致命性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停搏[1 ,2 ] ,是小儿急性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常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可靠度不强.采用心脏磁共振检查能客观地反映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现报道一例暴发性心肌炎完善心脏核磁共振检查患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介导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时间2020年10月14日。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rp1抑制剂组,每组5只,每只体质量为0.25~0.30 kg。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Drp1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 1,Mdivi-1)20 mg/kg体质量,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 h留取血清及肾脏组织。比较组间大鼠血肌酐水平、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ATP酶活力,并建立体外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经处理后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明显升高[(41.12±1.895)µmol/L比(48.68±2.065)µmol/L],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1.29±0.426)分比(6.50±0.577)分],每高倍镜视野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数量增加[(2.40±0.547)个比(10.20±1.095)个],电镜下线粒体损伤更明显,线粒体ATP酶活力降低[(6.38±0.321)U/mg prot比(4.18±0.198)U/mg prot],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比例增多[(9.81±0.251)%比(4.24±0.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Drp1抑制剂组大鼠血肌酐下降[(48.68±2.065)µmol/L比(43.28±0.895)µmol/L],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6.50±0.577)分比(4.50±0.578)分],每高倍镜视野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数量减少[(10.20±1.095)个比(6.60±1.140)个],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细胞线粒体ATP酶活力增加[(4.18±0.198)U/mg prot比(5.16±0.628)U/mg prot],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Drp1抑制剂组较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比例减少[(5.90±0.360)%比(9.81±0.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选择性抑制Drp1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有效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单中心单臂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32例符合入排条件,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组成试验组,同时搜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同步放化疗且符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组成对照组。试验组为前瞻性入组,患者第1次化疗给药结束24 h后sc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每次6 mg,每化疗周期1次,共给药2次。若使用PEG-rhG-CSF预防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仍<1.0×109·L-1,可给予短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sc给药,直至ANC≥2.0×109·L-1。对照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既往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初始不给予PEG-rhG-CSF,当患者出现ANC<1.0×109·L-1后sc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持续使用,每日1次,直至ANC≥2.0×109·L-1。记录两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和放疗中断发生率;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线均衡。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59.4%,对照组为84.3%,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31.3%(10/32),对照组为56.3%(18/32),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9 d),显著低于对照组2 d(0~38 d);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2 d),显著低于对照组1 d(0~38 d)。两组FN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有降低趋势。试验组放疗中断1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延迟化疗出现4例(12.5%),对照组出现12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减少FN和不良反应,避免治疗延迟。  相似文献   
94.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患,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为清洁灌肠,但由于肠道清洁度差、副作用大而令外科医生不满.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全消化道灌洗法,尤其是2000年后采用间歇性全消化道灌洗法准备肠道,已完成结直肠癌手术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途径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一期治疗盆腔异位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5例盆腔异位肾肾结石的患者运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途径PCNL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麻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用超声探头推开肠管进行经腹途径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并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并处理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74.6 min。其中1例盆腔异位肾术后残石0.6 cm,其他4例均完全清除结石。无输血、腹腔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生。结论:盆腔异位肾的特殊结构导致其泌尿系统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严重异常,手术风险和难度高。该手术属于非常规区域PCNL,需术前充分了解腹腔脏器与异位肾的解剖关系,熟练运用超声探头推开腹腔肠管建立皮肾通道完成清石,手术效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H1)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检索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7例PH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共57例PH1患者,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0.2~57.0岁,发病年龄为出生后至42岁。57例PH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异性较低,肾结石41例,肾钙化和(或)肾钙质沉积21例,泌尿系统外草酸沉积12例,腰背腹痛12例,输尿管结石8例,此外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肉眼血尿等症状均有报道,有33例在诊断时已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26例患者接受移植治疗,肾移植17例(2例因结石复发、恢复透析再次接受肝肾联合移植,1例恢复透析并再次接受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7例,肝移植2例,肝肾序贯移植3例。31例患者未接受移植治疗。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比58%,P<0.05)。结论PH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多已进入ESRD阶段,接受移植治疗较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预后更佳,应优先考虑预先肝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治疗、输尿管狭窄长度<2 cm的患者首选以内腔镜下治疗为主的手术方式(内腔镜下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内切开)为内镜组,既往治疗失败或狭窄长度>2 cm的患者选择以尿路重建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开放组,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发热、腰痛、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肾造瘘管、超声、CT尿路造影、利尿肾图等情况。结果34例行内腔镜下治疗,11例行开放/腹腔镜尿路重建手术。内腔镜治疗病例中73.5%(25例)为初次治疗,尿路重建病例中63.6%(7例)术前有输尿管狭窄治疗史。内腔镜手术有效率44%,尿路重建术有效率76%,尿路重建术有效率为内腔镜治疗的1.73倍。结论虽然尿路重建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内腔镜下治疗,对于选择合适的病例,内腔镜手术仍可作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一线治疗。初次治疗可采用内腔镜治疗,有既往治疗史的患者则以尿路重建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8.
正腰椎后路手术引起的椎体前方腹膜后动脉血管损伤十分罕见,致死率高,即使是早期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我院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髂内动脉分支损伤的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个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胃肠道症状先于紫癜样皮疹出现的患者中,诊断更加困难。本研究总结分析腹型HS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45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腹型HSP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男女比3.1:1;平均发病年龄(31.1±18.6)岁,以18岁以下青少年居多;最常见的发病季节为秋冬两季。24例(53.3%)以腹痛为首发表现,部位以中上腹部多见,以阵发性绞痛为主,14例(31.1%)以紫癜样皮疹为首发表现,5例(11.1%)腹痛和皮疹同时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便血、腹胀以及双膝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32例(71.1%),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尿蛋白阳性13例(28.9%)、尿红细胞阳性13例(28.9%)、白蛋白降低35例(77.8%)、C反应蛋白升高(CRP)27例(60.0%)、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3例(73.3%)、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4例(16.0%);32例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其中含有食物过敏原19例(59.4%),以异种蛋白为主。33例(73.3%)行胃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十二指肠球降部以及胃窦,26例(57.8%)行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3例(6.7%)行小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中下段;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片状糜烂,少数伴有溃疡形成。7例(15.6%)行腹部CT,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少数伴有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例(26.7%)行病理活检,提示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综合治疗,40例(88.9%)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消化道症状和皮疹均可得到明显缓解。6例(13.3%)复发,复发时间1~24个月不等。结论:腹型HSP皮疹往往晚于胃肠道症状出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上可以早期行胃肠镜检查,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认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CAAP1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AAP1过表达载体 pcDNA3/CAAP1 和敲降载体 pSilencer 2.1-U6 neo/shR-CAAP1,转染肝癌 HepG2 细胞后,qPCR 和 WB 实验分别检测 CA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过表达对照组(pcDNA3)、过表达组(pcDNA3/CAAP1)、敲降对照组(pSilencer 2.1-U6 neo,pSilencer)和敲降组(pSilencer 2.1-U6 neo/shR-CAAP1,shR-CAAP1),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B 检测 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检索TCGA数据库,分析CAAP1对肝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CAAP1的过表达载体pcDNA3/CAAP1和敲降载体shR-CAAP1,转染后pcDNA3/CAAP1组和shR-CAAP1组细胞中CAA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或降低(均P<0.05)。与pcDNA3组比较,pcDNA3/CAAP1组细胞凋亡率下降32%、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pSilencer组比较,shR-CAAP1 组细胞凋亡率上升 73%,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pcDNA3/CAAP1组细胞增殖显著增强(P<0.05),shR-CAAP1组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pcDNA3/CAAP1组细胞迁移数增加48%、细胞迁移距离增加59%、细胞侵袭数增加52%(均P<0.05),shR-CAAP1组细胞迁移数减少53%、细胞迁移距离减少29%、细胞侵袭数减少45%(均P<0.05)。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CAAP1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OS呈负相关(P<0.05)。结论:CAAP1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其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