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法(UFLC)同时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柱(75 mm×3.0 mm,2.2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V/V);流速为0.4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5μL。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分别在10~500μg·m L~(-1)(r=0.999 9)、2~100μg·m L~(-1)(r=0.999 9)和0.2~10μg·m L~(-1)(r=0.999 9)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9%、97.0%和96.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芍药散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单中心单臂历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32例符合入排条件,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组成试验组,同时搜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同步放化疗且符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组成对照组。试验组为前瞻性入组,患者第1次化疗给药结束24 h后sc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每次6 mg,每化疗周期1次,共给药2次。若使用PEG-rhG-CSF预防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仍<1.0×109·L-1,可给予短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sc给药,直至ANC≥2.0×109·L-1。对照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既往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初始不给予PEG-rhG-CSF,当患者出现ANC<1.0×109·L-1后sc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5 μg·kg-1,持续使用,每日1次,直至ANC≥2.0×109·L-1。记录两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和放疗中断发生率;评价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线均衡。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59.4%,对照组为84.3%,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31.3%(10/32),对照组为56.3%(18/32),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9 d),显著低于对照组2 d(0~38 d);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试验组中位时间为0 d(0~22 d),显著低于对照组1 d(0~38 d)。两组FN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有降低趋势。试验组放疗中断1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延迟化疗出现4例(12.5%),对照组出现12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骨关节痛、发热、皮肤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减少FN和不良反应,避免治疗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低密度多克隆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LiCl(5、10、20、40 mmol/L)共同培养。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化结节形成量以及Col-1、OCN、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iCl无促细胞增殖作用,且高浓度LiCl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浓度为5 mmol/L的LiCl可促进hP-DLSCs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细胞的ALP活性、促进钙化结节的形成、上调Col-1、OCN、Runx-2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浓度(≥10 mmol/L)LiCl则对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终浓度为5 mmol/L的LiCl可明显促进hPDL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临床上治疗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首选药,它通过与激素受体(GR)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但有部分激素抵抗型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人的细胞中存在两种GR亚型——GRα和GRβ。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激素抵抗的发生与GRβ表达异常增多有关。近来又有研究提示,富含丝氨酸/精氨酸蛋白家族(SR蛋白家族)成员SRp30c在促进正常人中性粒细胞GR pre-mRNA发生选择性剪接形成编码GRβmRNA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化后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氨基半乳糖(D-GalN)或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以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GalN/LP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急性肝衰竭模型,分别在给药0、0.5、1、2、4、6、8 h设立实验组,每组4只,处死小鼠取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分别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定位检测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同时对照研究p-p38MAPK在HBV-ACLF、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在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匀浆中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持续增高,给药6 h组半定量分析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存活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逐渐加重,炎症早期主要为窦细胞表达p-p38MAPK,随着肝组织损害加重,肝细胞表达p-p38MAPK渐多,坏死肝组织附近分布大量p-p38MAPK阳性肝细胞;正常人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量很低,CHB患者肝组织内可见浸润淋巴细胞及肝细胞表达p-p38MAPK,并且随病程进展呈增多趋势,与临床观察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相一致。结论 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p-p38MAPK表达随肝组织损害加重,表明其在肝衰竭病变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HBV-ACLF患者致病过程中,p-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了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电解液的类型、氧化电压、氧化时间、反应温度、氧化次数等。随着阳极氧化铝模板在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真正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ATP检测方法在微菌含量样品检测中的应用限制,设计并实现了新的集菌方式,使被测样品由微量浓度向浓缩到集菌膜上的收集方式转变;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大量充分裂解,混匀后再微量进样测试的方式,变相解决了现有ATP生物发光监测仪微量进样测试要求的限制.这两种实验方法的创新,使得微菌含量被测样品利用ATP发光法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轻型肝性脑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CFF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FF值< 39.0 Hz以下者占多数(76.25%),而对照组CFF值均> 40.0 Hz,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5,P < 0.01)。CFF值< 39.0 Hz以下的患者平均血氨异常率为78.96%,分别与CFF值> 39.0 Hz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65,P < 0.01)。结论 检测CFF值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早发现轻型肝性脑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