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本实验采用“活性类似物法”搜寻到烯丙胺和苄胺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药效构象。其与药物萘替芬、特比萘芬的晶体构象相同。以此构象构建各化合物,采用rmsfit规则叠合各分子,进行CoMFA研究,得到预测能力很强的抗6种常见致病真菌的3D-QSAR模型。并用8个本实验室设计合成的新化合物和5个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最后结合2D-QSAR方程首次提出了烯丙胺、苄胺类抗真菌化合物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图。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物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以验证设计思想,检验模建结果的可靠性。方法:设计合成18个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NMR谱和红外光谱确证,部分化合物还进一步用13CNMR谱、MSEI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用8种人类致病真菌对所有目标化合物测试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合成的18个化合物中,14个(JS1b~d,JS2a~d,JS3a~b,JS4a~d和JS5c)为新化合物。结论: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变化规律与设计思想吻合,从配体角度验证了模建的靶酶三维结构的可靠性,检测了活性位点力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进行衍生物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以验证设计思想,检验模建结果的可靠性。方法:设计合成18个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NMR谱和红外光谱确证,部分化合物还进一步用13CNMR谱、MS-EI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用8种人类致病真菌对所有目标化合物测试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合成的18个化合物中,14个(JS1b~d,JS2a~d,JS3a~b,JS4a~d和JS5c)为新化合物。结论: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变化规律与设计思想吻合,从配体角度验证了模建的靶酶三维结构的可靠性,检测了活性位点力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
特苄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特苄康唑对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用薄层色说谱语扫描法考察真菌经不同浓度特苄康唑作用后,其麦角甾醇和羊毛甾醇的含量变化。结果:特苄康唑能使真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羊毛甾醇含童增加,两者的 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浓度时特苄康唑对真菌生长繁殖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特苄康唑是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其高效抗真菌活性的,为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5.
模仿自然界生物进化而发展起来的进化算法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以其独特新颖的思路成功应用于多领域的优化处理,笔者对进化算法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6.
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二氢卟吩 f的合成。实验表明 ,将 6 .0 g未经分离纯化的脱镁叶绿酸 a粗品 ( HPL C检测纯度为5 5 % ,5 .5 7mmol)和 2 40 ml 30 %氢氧化钾甲醇液在 0℃下通 O2 氧化反应 1h后再于通 N2 条件下迅速煮沸回流脱羧反应 0 .5 h得 5 .4g二氢卟吩 f粗品 ( HPLC检测纯度为 5 8.7% ) ,经硅胶 H柱色谱分离得 1.1g纯品 ( HPLC检测纯度为 98% ) ,产率达 36 .7%。  相似文献   
97.
根据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三维晶体结构和药物与酶活性的位点的对接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丙醇化合物,11个目标化合物均系首次报道,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七种致病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而且都比氟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好,化合物11的抗菌谱最广,抗真菌活性最高,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比酮康唑高,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化合物3,4,10也表现出较高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8.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单次跨膜受体,它们在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它与配体结合后引起二聚化或结构重排而使胞内区的酪氨酸(Tyr)被自磷酸化。Tyr的自磷酸化一方面可以激活胞内PTK区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下游的信号蛋白提供结合位点从而完成活化过程。本文对RTK家族成员的晶体结构及其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由配体诱导RTK活化的结构基础,并简要讨论了RTK抑制剂可能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9.
针对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丙型肝炎,目前主要依靠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联合用药加以控制症状,但在治疗同时伴有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至今仍无法治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出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并且随着HCV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对HCV的感染和复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本文综述了抗HCV药物作用靶标和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重点对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HCV活性和构效关系进行了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100.
人乳腺癌中富含雌激素受体,因此发展浓集于乳腺癌的γ-放射性雌激素作为癌显象剂的工作引起了重视。这种特异性显象剂在体内给药后,可无损地提供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资料。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己烷雌酚和雌二醇的卤代衍生物,并以雌二醇为标准(受体结合力规定为100%),用竞争性结合分析法,测量化合物对子宫雌激素受体的相对结合力。结果发现:(1)芳卤代己烷雌酚中,邻-氟乙烷雌酚(A)的结合力最高(205%),但相应的溴、碘衍生物的结合力都极低(<16%);(2)侧链卤代己烷雌酚衍生物中,氟代己烷雌酚与受体结合力最高(129%),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