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09例接受CPVA治疗的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PVI)。通过对10项临床和消融过程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单次CPVA术后早期(<3个月)复发和晚期(≥3个月)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其中59例为通过单一CPVA法(简称强化CPVA法)实现PVI,50例为通过CPVA联合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法(简称改良CPVA法)实现PVI。49例(45.0%)在术后早期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单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改良CPVA法是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但经多因素分析后仅有改良CPVA是独立的预测指标(P<0.001;RR4.670;95%CI1.996~10.927)。随访9.1±3.5(4~15)个月,33例(30.3%)在术后晚期复发ATa。单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改良CPVA同时也是晚期复发的预测指标,但亦仅有改良CPVA是经多因素分析确定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6;RR0.391;95%CI0.613~0.941)。严重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和1例脑卒中。结论在以PVI作为房颤CPVA治疗的消融终点时,无论是术后早期复发或晚期复发,改良CPVA法均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并发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18例甲亢并发房颤患者,均经抗甲亢治疗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3个月以上,仍伴有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指导下行环绕两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电学隔离。结果18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6±6.8(4~27)个月,13例(72%)患者在不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提下无房颤发作,5例(28%)房颤复发。无任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发生于甲亢患者的房颤,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3.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浓度及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的水平,研究C反应蛋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按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8名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组(血栓组)22例、无左心房血栓形成组(非血栓组)76例。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浓度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结果血栓组在C反应蛋白浓度、D-二聚体浓度、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方面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C反应蛋白浓度(中位数1.60mg/L比0.80 mg/L,P=0.003)、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170.50μg/L比92.00μg/L,P=0.004)、左心房直径(55.20±12.94 mm比46.77±12.31 mm,P=0.002)、射血分数(57.46%±9.10%比62.81%±8.67%,P=0.006)、缩短分数(29.82%±5.26%比35.24%±5.41%,P〈0.001)。Logistic回归,发现C反应蛋白、左心房直径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独立相关(P〈0.05),而D-二聚体、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结论CRP增高、左心房直径扩大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心房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晚电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是否能预测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3例。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术前及术后均于窦性心律下完善P波信号平均心电图(P-SAECG)并记录心房晚电位指标。术后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Gal-3与前述因素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476.03±206.81) d,有21例(28.8%)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Gal-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1.76)vs.(4.01±1.24)μg/L,P=0.841]。Gal-3与术前P波RMS电压(r=-0.431,P=0.015)﹑术前P波积分(r=-0.464,P=0.008)、术后P波RMS电压(r=-0.465,P=0.008)和术后P波积分(r=-0.362,P=0.046)相关。与术前相比,术后P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35),P波RMS20电压(P=0.528)和P波积分(P=0.125)无明显改变。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al-3不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R=0.956, 95%CI:0.617~1.479,P=0.838)。结论:血浆Gal-3不能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血浆Gal-3浓度与P波RMS电压、P波积分相关,推测Gal-3可能与心房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时长(SD)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32例心房颤动患者,定期随访并收集患者的睡眠时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根据术后第6个月的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三组:睡眠时长不足组(SD≤6 h)、睡眠时长正常组(6SD8 h)、睡眠时长过多组(SD≥8 h)。结果: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 33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7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死亡。睡眠时长正常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长不足组和睡眠时长过多组(85.9%vs. 60.7%vs. 69.5%,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HR=1.060, 95%CI:1.004~1.118)、睡眠时长不足(HR=2.643, 95%CI:1.540~4.535)及睡眠时长过多(HR=1.920, 95%CI:1.120~3.290)是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不足或过多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单导管隔离肺静脉前庭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导管技术隔离肺静脉前庭(PV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5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初始环肺静脉消融后,应用单导管技术标测和补充消融缝隙.结果 初始环肺静脉消融后PVA的电学隔离率:右侧PVA为61.8%(34/55),左侧PVA为27.3%(15/55),双侧PVA为18.2%(10/55).沿右侧PVA消融线有25个缝隙(17例患者有单个缝隙,4例患者有2个缝隙),沿左侧PVA消融线有49个缝隙(32例患者有单个缝隙,7例患者有2个缝隙,1例患者有3个缝隙).经补充消融后,消除了所有缝隙传导.操作时间平均为154±29(99~204)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7(19~49)min,放电时间53±10(31~72)min.结论 阵发性房颤消融时,应用单导管技术定位缝隙实现PVA的完全隔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CT影像融合在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导管消融中的作用。方法:入选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AF患者93例,分别于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A组)或CARTO标测系统联合Carto-Merge(B组)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CPVA),消融终点为肺静脉隔离。比较两组间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肺静脉隔离率、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随访时间12.62.9(9-18)月。73(78.5%)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A组X线照射时间显著长于B组(40.83.8min vs. 36.64.8 min,P≥0.05),两组间操作时间、消融时间,消融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单纯三维标测系统或联合CT影像融合技术指导的CPVA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CT影像融合技术可更清楚展示心脏解剖,有利于PVA的准确定位,并显著缩短X线透视时间。  相似文献   
88.
直背综合征是指由于胸廓畸形导致心脏挤压变形,从而产生一系列类似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征表现的综合征[1,2]。一例直背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介入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失败。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6年,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体检:心率78次/m in,血压100/60 mm Hg,扁平胸,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6级。胸部X线片示:胸椎生理弯曲度消失,胸廓前后径缩短,前后径/横径=0·27(图1)。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呈扁平状,前后径27 mm,左右径39 mm,上下径31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65,无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IR)与人体内环境的内在联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空腹血糖值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判断IR。结果患者中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高低顺序为: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表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IR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实证存在明显的IR和高粘滞血症,这种认识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